作者:陳雅玲 何植民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社群作為社會組成的基本單元,其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核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為适應新形勢下社群治理要求,必須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滋養初心,淬煉品格,才能堅定不移地持續推進新形勢下社群治理的改革和創新,進一步實作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真正做到讓紅色基因世代相傳落到實處。
把握紅色基因内涵,弘揚傳承紅色文化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産黨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争、實踐中所形成的,是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推進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精神财富。回望曆史,在百年奮鬥征程中,在無數次困難和挑戰面前,支撐着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深深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和靈魂的紅色革命精神。
初心如一、使命必達是紅色基因的信仰底色。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不會熄滅。1921年,嘉興南湖上一艘紅船揚帆起航。此後的一百年,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群衆以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建立了新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創造了人類曆史發展的奇迹,書寫了讓世界矚目的中國篇章。今天,中國共産黨仍然矢志不渝,帶領全國人民砥砺奮進、繼續前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統攬全局,率先控制了疫情、率先複工複産,在全球經濟下行的2020年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驚歎的中國答卷。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是紅色基因的政治本色。紮根人民,服務人民,這是中國共産黨的政治立場,也是中國共産黨的價值追求。1840年,鴉片戰争爆發,中華民族的命運面臨悲慘黯淡的前景。包括中國共産黨人在内的無數仁人志士,為實作民族解放舍身赴死、頑強鬥争。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銳意進取,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紅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奮鬥中,與我們每一個人情感相連、命運相系,是我們精神的歸宿、初心的原點。
勇于拼搏、不斷創新是紅色基因的發展亮色。從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到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都是我國創新精神的集中展現。紅色基因中所蘊含的開天辟地、敢為人先、勇于探索、自我革命和淨化的精神鼓舞着中華兒女,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勇往直前。這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滋養。
汲取紅色基因精神力量,引領社群治理創新發展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基層治理現代化程度直接影響國家治理現代化水準。而社群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更是撬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支點,承載民生、凝聚民心。推進社群治理的創新發展,是一項涉及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以紅色基因為引領,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創新、奮鬥和奉獻的力量,為新時代社群治理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以“紅船精神”開創社群治理新格局。“紅船精神”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目前,我國的城鄉社群治理仍然存在社群治理參與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亟需以“紅船精神”打破思維定式,推進社群治理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一是要加強黨建引領。社群治理中要牢牢把握政治引領這個核心,實作黨群一條心。抓住組織引領這個關鍵,實作黨上司下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立“善治”一班人,打造一支肯幹事、能幹事的基層人才隊伍。二是要積極推進社群治理理念創新。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變“管理”為“治理”,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及理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充分調動各方群衆參與共治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公衆參與、社會協同的基層治理良好局面。三是要不斷推進社群治理體系創新。在充分掌握每個區域的特點、經濟發展水準、人口分布等情況的基礎上建構精準化、精細化、專業化、标準化的社群服務體系,實作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
以“延安精神”創新社群治理新舉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衆是延安精神的本質和核心。社群工作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為群衆服務。兩者無論是價值追求還是内在邏輯,都具有一緻性。将延安精神融入社群治理,就要在社群的各項工作中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衆時刻裝在心裡,将造福人民作為最大的使命,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要着力建構以社群(街道)黨支部為責任主體,以“全科網格”和規範化建設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動公安、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等基層站所力量下沉網格,提升社群解決問題和化解沖突的能力,為群衆排憂解難。二是要大力發展社群服務業,以解決基層群衆實際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整合職能相近、職責交叉和協作密切的日常管理部門和服務事務,提高管理部門的辦事效率,解決群衆辦事難的問題。三是要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技術優勢,增強資訊開放度和透明度,提高基層治理者響應群衆訴求和為民服務的能力,真正做到心系于民,服務于民。
以“長征精神”打造社群文化新高地。社群文化建設和創新是完善社群治理的靈魂工程。新時代社群文化建設要堅持自強不息的“長征精神”,以勇往直前的精、氣、神來創新基層文化服務思路和改革基層文化服務的方式方法。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聚焦時政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挖掘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身邊故事,在群衆中樹立正面典型,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宣傳,讓群衆在深入了解、深刻感覺、深切體悟“四史”的基礎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此外,還應當充分借助微網誌、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體平台,創新方式方法,采用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話語元素和表達方式來增強社群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實提升文化育人的成效與品質。
(作者機關:陳雅玲,湖南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何植民,江西财經大學财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 光明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