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離新中國成立已經過去了七十餘年,曾為建立這個偉大國家、帶領華夏民族走進新時代的開國功勳、功臣們大都離我們而去。當年的他們在戰争年代經受着血雨腥風的考驗、槍林彈雨的洗禮,經過無數次戰鬥,也目睹衆多戰友的犧牲,才終于盼來革命的勝利。
可惜歲月不饒人,在消逝的時光中他們慢慢變老,由當年能征善戰的将領,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仍有數位開國将軍健在,這些百歲老人都是國家瑰寶,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位,他就是張力雄将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模範鄉走出的老革命</h1>
窮苦人家出身的張力雄,19歲就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之前他沒有上過學,不過為人聰慧、善于思考、喜歡學習的張力雄漸漸從新兵中脫穎而出,受到上級的賞識,還作為重點培養對象,送進瑞金紅軍大學學習。
這段數月的學習對他職務的提升幫助很大,從紅軍大學一畢業,張力雄就當上紅34師100團的機槍連指導員,他來到團部報到時,營長帶着他熟悉了機槍連的情況,臨走前還把一把左輪手槍交給他:
“這支手槍是我送給你的見面禮,以後你能有個防身的裝備。你要記住,我們紅軍的每件武器都來之不易,都需要戰士們冒着犧牲的危險從敵人手中奪取。尤為這珍貴的左輪手槍。希望它以後能夠保護你的生命,你也能用它消滅更多的敵人,為我們犧牲的戰友報仇”。
轉眼兩年過去了,張力雄也當上了團政治處主任。
1934年初的一天,正在前方指揮作戰的張力雄接到通知,他要去瑞金參加蘇區的政治工作會議,聽說這次講話的有毛主席,張力雄非常高興,因為能一睹主席的風采。
會議結束後,向場外走時主席正巧路過他的身邊,張力雄向主席敬了一個禮。主席就與他聊起天來,聽說他是福建上杭才溪鄉人後,主席道:
“你的家鄉我可熟悉着呢,才溪可是個模範鄉啊,當年我去過那裡做過調研的”
聽主席稱贊自己的家鄉,張力雄心裡非常激動,久久不能平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難忘的長征經曆</h1>
長征開始後,張力雄調到紅五軍團教導大隊當政委,離别前,他還與100團的戰友們相約,等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聚聚。卻不料,在湘江之戰中,擔任後衛軍的34師完成掩護主力強渡湘江的任務後,自己卻陷入敵軍重圍中,突圍過程中全軍覆沒,此戰令張力雄失去所有戰友。
近一年的長征征途,張力雄也親眼目睹諸多同志、戰友的犧牲,特别是過草地時,他們這支部隊是最後的一批。本來糧食籌集的就不多,上萬部隊已過,周邊數裡之内的能吃的都吃完了。
為了活下去,他們搜羅所有能吃的,槍皮帶、皮帳篷、皮帶……所有皮質物品都被收集在一起,經過火烤、水煮後給大家做牛皮湯喝,近十天的行軍終于走完草地,當時很多人都餓得沒力氣了,但見走出草地,都高興地喊起來。
到底陝北不久,張力雄又跟着紅五軍參加了西路軍,征途一開始還算順利,但随着兵員損失過大,兵員物資補給困難,紅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
1937年1月,紅五軍剛剛在高台縣城建立新的政權,就陷入馬家軍的包圍中,數千進行了殊死抵抗,依然無法擺脫縣城陷落的局面。
馬家軍攻進縣城那一天,張力雄因左腿受傷正在包紮傷口,他聽見城内槍聲大作,感覺不妙就想出去看一看,剛經過一個小胡同,就被一個老鄉攔住了。
老鄉告訴他馬匪進城了,說完拽着他回到自己家,把他藏在家裡夾牆裡。十餘天後,馬家軍搜捕不如當初那麼嚴了。就把張力雄藏在運馬糞的車裡,趁夜色往城門趕。守城門的士兵嫌臭,沒有仔細搜查,張力雄就這樣逃出城外。
對于這位老鄉的救命之恩,張力雄一直沒有忘記,建國後根據記憶中老鄉的姓名查找,到了1984年才找到這個人,此人叫柴維仁,1985年過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皮定均的好搭檔</h1>
抗戰時期,張力雄當過抗大分校的政治部主任,後來奉命來到豫北地區,建立太行軍區第七分區,與他做搭檔的就是皮定均,兩人這是第一次合作,卻從此建立相伴終身的友誼,成為軍中佳話。
軍區剛建立時可謂是困難重重,四周都是虎視眈眈的日僞軍,或是投靠日本人的反動武裝,時不時找機會襲擊人民政權。而一年前的嚴重天災,造成當地百姓生活困難,至今還沒有恢複過來。
兩人可都是在槍林彈雨中拼殺了十幾年的老革命,當年什麼驚險沒經曆過,這些困難在他們看來,隻要想,就能克服戰勝。
他們先組織兵力發起薄壁鎮、大王莊、林縣、塔之山等戰鬥,這幾次勝仗沉重打擊當地日寇僞軍的嚣張氣焰,重振抗日軍民的信心,同時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糧食物資,擴充自己實力的同時,也有餘糧資助當地受災的百姓,赢得了民心、鞏固了政權。
後在一年多時間裡,兩人又進行了大小戰鬥300餘次,粉碎敵人多次進犯,成功開辟擁有數十萬人口的豫北抗日根據地,兩人合作默契,互相信任,結下深厚的戰友情誼。
抗戰勝利後成立中原軍區,這兩位搭檔不在一起工作了,但在同一個縱隊,一個是一縱一旅旅長,一個是三旅政委。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旅還都是軍區的主力,部隊齊裝滿員,全是7000人的編制。
大家都知道,後來皮定均的一旅在中原突圍中,擔起掩護主力撤離的重任。待任務一完成,皮定均又帶着一旅官兵經過24天的奔襲,成功擺脫敵人前堵後追,将具有完整建制的一旅帶回解放區,創造了我軍史上的一個軍事奇迹。
隻不過從這以後,兩人一直沒有機會相遇,後來還是在淮海戰場上再次重逢。兩人談起往事感悟很多。
從兩人經曆來看,這都是身經百戰,多次從生死險境中闖蕩過來的老革命,能夠迎來新中國的成立,真是不容易。
雖然兩人能力相當,戰功卓越,但在55年授銜時卻不一樣了。皮定均授中将,身為正軍級的張力雄卻僅授大校,很多戰友見狀,都為他感到不平。但張力雄對此毫不介意,在他看來,作為一名革命軍人能夠活到今天就不錯了,比起當年犧牲的戰友自己不知有多幸運,不必要計較太多。
不過在1961年,張力雄晉升為少将,他也成了令人緻敬的開國将軍了。
老将軍的前半生,真可謂是從死人堆裡拼殺出來,幸運的他多次從危難中幸存下來,曆經磨難,久經考驗,終成一位功勳赫赫的開國将軍,其實無論哪一位開國功臣都是有張将軍這樣的經曆。如今老将軍已經108歲高齡,希望他永遠健健康康,幸福安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