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今(11月1日)起,農業農村部釋出的《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規範》正式在全國實施。67歲的英山退休幹部易華興高采烈地對記者說:“我心裡的石頭落地了!”

易華是這項技術規範的第一起草人。

據他介紹,1997年他就鑽研“綠茶保鮮”,1998年效果初顯,此後不斷進行完善,2007年榮獲省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發明獎”。他對記者說,“獲獎之前我就免費到處傳授,但人們不太重視,都說隔年茶雖香不如初,但喝不死人,搞那麼複雜幹嘛兒?殊不知,湖北茶葉在全國打不響,就是這種隻管‘不出事’、不求‘優中優’的惰性思維作怪呀……”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曲折的身世,可敬的老人

易華1954年出生,原籍何處,他不知道。

據他講,出生4個月,生母病逝。那是個吃不飽飯的年代,父親将他送人了。他跟養母讨了6年飯,養母也去世了。臨終前對他說,你去黃州,找一個叫“易元普”的人。

養母跟易元普有什麼故事,不得而知。年僅6歲的他,拿着破碗邊讨飯邊問路,走了近半年,才問到當時的黃州南湖農場,找到易元普,他這才有了“易華”這個名字。

易元普終身未娶,對他視如己出,把他養大,送他讀書。1984年他從當時的黃岡師專畢業,到英山三中教書。養父提醒他,“不是我把你養大的,是黨、是國家,我給你取名‘華’,是中華的華,你要報恩。”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赤子的忠心,滿懷的豪情

懷着養父的教誨,他認真教書,熱愛英山。

已30歲了仍無心婚戀,周末總騎自行車考察英山的地質、土壤,以及各類作物的生長。

英山“八山一水一分田”,1449平方公裡他幾乎跑遍了,訪貧問苦,記筆記,就英山如何更好發展經濟寫出萬言調查報告,寄給當時的英山縣委。

那時剛改革開放不久,時任縣委書記黃俊大為感動,很快派出兩個專班,一個論證他的報告的可行性,另一個考察他本人。1995年,他被調入縣委組織部工作,沒多久又派他任楊柳灣鎮科技副鎮長。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他意氣風發,率領楊柳灣鄉親們大面積種茶。

當時英山茶農不多,村民不願種,白天把政府發的茶苗栽下,夜裡又偷偷拔掉。

怎麼會這樣?多方打聽才知,種茶不如種糧食。種茶要三五年見效,春天采一點,6月後就賣不動了,也容易變質,才炒出的茶,沒幾天就味道不正了。

他自費去安徽黃山、浙江新昌、福建安溪考察。很沮喪,當時全國的茶葉都這樣,種茶不掙錢。

他開始鑽研儲茶。那時多用壇子封存儲茶,壇口放木炭吸潮,也有用開水瓶膽,但儲藏不多。他想,冰櫃能保鮮蔬果和肉類,也應該能保鮮茶葉呀。買了5斤茶葉放入冰櫃,3個月後取出,黴了。

烘焙過的茶,溫度低至-18℃,依然長黴,看來茶葉變質不光因為氣溫高,跟溫度太低也有關,這涉及到幹濕度,以及包裝材質。

他改用鋁箔袋包裝,3個月後取出,受潮發黴好多了,但茶香聞不到了。跑武漢請教專家教授,得知-18℃會破壞茶葉活性菌,哪還有香?

他回家繼續試驗,不知買了多少個5斤茶葉,不知試驗了多少次。1997年終于找到秘訣:最佳幹濕度為93至97%,最佳溫度為0至±5℃,必須用雙層鋁箔包裝。

但依然沒人信他,他就“以身試法”。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1998年籌資50萬元,在淡季(6-10月)向全縣收購名優綠茶,均價28元/斤,人們争相賣給他,共1萬斤,把縣食品公司冷庫租下來,按他設定的保鮮參數,儲藏。

秋茶漸漸漲價,漲至100元/斤時他開始賣,明說“我這是儲藏的春茶,味不對,可以退”,但茶葉香嫩如初,人們瘋狂搶購。漲至150元/斤、漲至360元/斤,最後有人願以500元/斤來買時,1萬斤存茶已銷售一空。

他賺了120萬元,卻并未就此變成商人。他将技術無償教給茶農,全縣一下子建起30多座冷庫。英山茶葉總産量跻身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就始于他那次“以身試法”。2007年12月,他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發明獎。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如今的英山,名優茶産量居全國前列。11個鄉鎮有10個是茶葉專業鄉鎮。易華當年任科技副鎮長的楊柳灣鎮,早已被譽為“大别山區茶葉第一鎮”。

不停地奔走,不老的匠心

省農科院果茶研究所陳勳博士,也是農業農村部11月1日實施的這項保鮮技術規範的起草人之一,他對易華深感敬佩,說“茶葉保鮮儲藏,遲早會有人做,易爹爹走在了時代前面。”易華想的是“湖北品牌”,奔走多年,呼籲保鮮,但市場反響不高,因為茶商隻為各自效益。

還有個客觀原因,并非所有茶葉都亟需保鮮,中低檔茶葉要求就不大,烏龍茶、白茶、黑茶也要求不高。“有人說易爹爹患有痛風,行走不便還免費到處奔走,是鑽牛角尖、想出名,他都快70歲的人了,還圖什麼名?”陳勳說,亟需保鮮的主要是綠茶,綠茶占湖北茶葉總量90%以上。像金駿眉、銀駿眉這種天價高檔綠茶,保鮮不夠,對品牌殺傷力巨大。“易爹爹思想前衛地關注湖北茶葉全局,展現的正是工匠精神。”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發明綠茶保鮮技術,終成國家行業标準——訪英山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發明人易華

省農業農村廳果茶辦調研員宗慶波對記者稱,他一直為易華的精神所感動,“但市場未給予他應有的反響,還有個具體原因。”宗慶波說,國家相關行業技術标準,分強制型、提倡型。涉及消費者健康和社會安全的,必須強制執行;其餘則多是鼓勵型,以使産品品質達到最優。“這也正是易華的可貴可敬,他希望每位茶商能将産品做到最優,希望湖北盡快由‘茶業大省’變成‘茶業強省’,着實令人感佩。希望能通過此次國家正式頒行綠茶低溫儲藏保鮮技術規範,幫廣大茶商自發提質競進,追求卓越,盡快将湖北茶業的整體水準提到一個新層級。”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振雄)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