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裡一直有顔筋柳骨的說法,其中的柳骨便說的是柳公權的書法。

柳公權精研儒、佛、道學,善于辭賦,通曉音律,三十一歲進士及第,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為官生涯。
晚唐時的他曆任七朝,仕途通達,當時唐朝的每任皇帝都愛他的書法,愛他的詩才,甚至連他的谏議也樂意接受。唐穆宗曾問柳公權用筆之法,柳公權以“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勸谏穆宗用心朝政,使穆宗動容,“心正筆正”一說也從此流傳千古。唐文宗時,文宗向衆大臣誇耀自己穿的是洗過三次的衣服,衆大臣紛紛奉承附和,唯有柳公權說:“陛下身為天子,最重要的事是獎罰分明,任人唯賢。穿洗過的衣服固然很好,但不過是細微的小事。”聽了柳公權的話,文宗不但不生氣,反而讓柳公權在任中書舍人的同時兼任谏議大夫。
柳公權書法
除了為官清廉,敢于直谏,柳公權的字在唐朝也極富盛名,民間甚至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後學顔真卿,吸取書藝大家的智慧與成果,卻自成一派,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素有“顔筋柳骨”之譽。
然而,柳公權的一生,除了少許時間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一直在不斷地為皇家,為大臣,為親朋書寫碑文。他就像一隻關在禁籠中的金絲雀,缺少了壯闊的氣度、寬廣的視野和浩瀚的生活源泉,這也造成柳體在成熟後就甚少變化的局面,恰好與顔體的不斷變化相反。如果說顔真卿像奔騰咆哮的洪流,那柳公權就是流于深山老林的洞水,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情調,卻都為後世留下了很多不朽之作。
---尊重原創,能點贊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