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家心理教育訓練公司被指虛假宣傳 心理咨詢亂象如何治理?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29日消息(總台央廣記者錢成)近日,有不少聽衆向記者反映稱,多個提供“心理咨詢師”教育訓練的機構涉嫌虛假宣傳。消費者在報名之前,機構聲稱可以拿到所謂的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課程學完後會發放獎學金,還會推薦兼職賺錢。不過當消費者繳納了數萬元的費用開始教育訓練之後,發現實際情況與銷售人員宣傳不符,此前的承諾都沒有兌現。此外,有不少消費者在機構的推薦下選擇了網絡貸款支付學費,一旦逾期,利息高得驚人。情況究竟如何?

家住河南的王女士(化名),是一名國中數學老師,為了提高自己和學生的溝通能力,她決定學習一些與心理課程相關的内容。今年一月,她在某知名浏覽器上檢索到一家提供心理教育訓練的公司,就按照報名要求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王女士告訴記者:“我是從事教學工作的,有時候要解決孩子們的厭學問題或者家長關于孩子心态方面的困惑,想了解心理方面的内容,看如何給他們做說服。”

随後,公司從業人員便和王女士取得了聯系,聲稱該公司的教育訓練都是名師輔導。幾番推銷,王女士便繳納了五千元報名費。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公司從業人員又聯系王女士,說是可以提供實踐的機會。“從業人員說參與實踐的時候不需要出什麼費用,都是學校出。我們當時想着學習心理咨詢師,可以去實踐還不需要什麼費用,就想實踐一下。後來從業人員又說要讓我們交錢,當時我們問怎麼還要交錢?從業人員說你隻需要先付500元,總共是16,800元,你交500元就行了。”王女士說。

從業人員表示,完成課時後會發放5000元獎學金,剩餘的費用可以先通過網絡貸款付,等課時結束,公司會推薦兼職賺錢還貸。

王女士說:“四個月之後就讓我們入駐平台接單,等入駐平台後,從業人員承諾的是給我們工資,可以用工資抵扣後面1萬多的這部分錢,是以總體來說就是我們不出錢的,是這個意思。”

不過等四個月一到,從業人員又說,需要通過一次内部考試才能獲得獎學金,而兼職賺錢的機會則遲遲沒有提供。王女士說:“從業人員說考試必須達到90分以上。100多道題讓一個小時做完,多項選擇和單項選擇都混合在一塊,幾乎都做不完。”

多家心理教育訓練公司被指虛假宣傳 心理咨詢亂象如何治理?

家住杭州的張女士(化名)也有類似的遭遇。“當時的意思就是我們在考完試之後,就可以入駐平台做兼職賺錢,然後拿兼職的錢還學費,很快就能還完。結果現在兼職也沒有辦法給我們兌現,故意拿着考試來設限卡我們,然後貸款這邊也不給我們停貸,我們還要繼續還錢,還有就是沒有證書,花2萬塊錢最後什麼都沒有。”張女士說。

張女士表示,起初公司承諾會邀請專家來教育訓練,而實際的課程多為提前錄制的網課,講課的老師也并非官網頁面展示的所謂名師。

就此事,記者也聯系了提供教育訓練的愈見幸福(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從業人員表示對此事并不知情,需要核實相關資訊。截至發稿前,記者多次聯系公司的從業人員,均沒有得到回應。

記者在某投訴平台上搜尋發現,關于該公司的投訴已經超過400條,内容多與虛假宣傳以及誘導消費者貸款交學費有關。

記者發現,類似這樣的心理教育訓練師課程在某知名短視訊平台以及搜尋引擎上并不少見。

除了心理咨詢教育訓練機構參差不齊,情緒情感管理專家張曉彤告訴記者,由于“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此前已經被取消,心理咨詢行業目前并沒有硬性的準入門檻。張曉彤說:“包括開心理咨詢室也不需要專業咨詢師備案,是以現在确實比較混亂。此外,現在很多心理咨詢室不是以咨詢室注冊的,大部分都是咨詢公司,是以門檻非常低。甚至有些人是過去那種成功學領域裡出來的,中國小的水準就幹這個事兒,其實挺害人的。”

張曉彤表示,目前大家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有心理咨詢需求的人員也在不斷增加,相關的監管部門必須要加強稽核和監管。

張曉彤說:“第一,管理歸口要統一。職業資格還是要認證的,否則(水準不符合要求的從業者)對人的傷害太大了,(很多有心理咨詢需求的人)本身(心理健康)已經是有問題的人了,再二次傷害這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第二,資格稽核。這個事情不是說發個證書就完了,我認為對相應機構的管理以及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以及定期從業人員的心理成長和心理狀态的評估,這都必須要跟得上。第三,行業标準。截止到目前心理咨詢是沒有行業标準的,這個标準歸口管理機關就要迅速出台,才能夠按照這個标準去做後續工作。”

除了心理咨詢教育訓練,近年來,随着短視訊的興起,類似“跨境電商”“網紅打造”的教育訓練層出不窮。一些看似誘人的賺錢噱頭中,卻隐匿着不少陷阱,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骁表示,如果宣傳廣告中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并且沒有提供相應服務,涉嫌虛假宣傳。消費者可以通過民事訴訟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投訴以及向公安機關報案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韓骁說:“消費者可根據其與對方訂立的相關教育訓練合同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或以對方存在欺詐為由要求撤銷合同并要求對方返還合同款項。”

韓骁認為,平台應加強對投放廣告的稽核,“對于可能存在虛假的廣告,禁止投放。同時開辟廣告投訴通道,對于收到投訴的虛假廣告,應立即停止投放,并進行相應審查。”

根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廣告主違法釋出虛假廣告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釋出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内消除影響,并處罰款。

韓骁說:“廣告經營者、廣告釋出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代理、釋出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沒收廣告費用,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