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許氏宗祠群位于福溪街道水南村,2011年水南許氏宗祠群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機關。
水南村隸屬天台縣福溪街道,由新聯、三聯、星光、光明、建明、民主等六個行政村組成,它是現台州市第一大自然村,浙江省第二大自然村。村因地處始豐溪南廓而得名。
水南許氏宗祠的曆史淵源
明宣德年間,許澗南和三弟許穆由城裡的義裡遷居水南上村。當時上村已有魯姓居住,此外還有齊、陳、葛零星散居小村,均以姓氏立村,共稱上水南,後稱溪南莊。
明末清初,上水南已經聯成一村。現許氏族裔占了百分之九十四,成為了水南村主要的宗族。
作為水南許氏始祖的許澗南共有十個兒子,可謂人丁興旺,十個兒子繁衍為水南的十房,他們世代居住在祖先為他們所標明的村中,耕讀傳家。
民國年間,水南許氏宗族會為宗族最高的權力機構,由十房的家長與衆多紳耆組成,主要通過族制、族規來規範族衆,起到促進族人和睦和安定社會秩序的作用。《水南村志》一書收錄了許氏族規,共八條,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宗法社會的威嚴。

水南宗祠的構造
水南許氏現存七座宗祠,十房大宗祠為總祠,又稱許氏大宗祠,這裡我們主要介紹一到十房餘下的六個!
其餘為各房的分祠,如二房宗祠(寬宙公祠)、三房宗祠(寬宰公祠)、五房宗祠(懷德公祠)、六房宗祠(質庵公祠)、八房宗祠(寬萱公祠)位于前山裡葛及蓮舫公祠(蓮舫公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01 許氏十房大宗祠</h1>
在衆多的許氏宗祠中,十房祠堂最為重要,因為它是總祠,建築也最為宏偉。十房祠堂位于村北建明村,坐北朝南,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現存正廳、兩廂、大門等建築,為四合院形式。正廳面寬五間,五柱九檩,硬山頂屋面,大門前建有照牆,照牆上原有明嘉靖年間大學者王陽明所題寫“城南世家”四字。
十房祠堂的正廳為“繩武堂”,正廳建築高大,尤其是廳内16根木柱十分粗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6">02 許氏二房宗祠</h1>
二房宗祠,又稱寬宙(秉古)公祠。位于村中(新聯村)老二房居住中心。1949年建,建築面積115平方米。現存正廳、兩廂及左右小祠各一間,為三合院形式,坐西北朝東南,與古建築财神樓相對。大門為石條拱型門架,做工考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7">03 許氏三房宗祠</h1>
許氏三房宗祠又稱寬宰公祠,位于水南村西(三聯村),為水南許氏始祖澗南翁第三子寬宰公之祠,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
建築坐西朝東,合院式平面布局,平面約呈長方形,中軸線上依次為門廳、天井、正廳,門廳南北兩側為披屋,天井兩側為廂房,正廳兩側為耳房,耳房與廂房間由小天井相隔。
建築結構形式為一層傳統木構架,石闆地面,外牆磚砌,廂房設封火式山牆,内牆闆築,小青瓦屋面,硬山頂。建築格局基本完整,儲存較好,做工精細,石坊、雀替、貓兒梁等雕工講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8">04 許氏五房宗祠</h1>
許氏五房宗祠位于水南村北(建明村),建于清光緒五年(1879)。
該建築坐西朝東,平面布局呈矩形,合院式布置,由門廳、天井、門廳南北廂房及披屋、正廳、正廳南北耳房組成。四周外牆磚砌,設封火牆,内牆闆築,硬山頂,小青瓦屋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2">05 許氏六房宗祠</h1>
六房宗祠又稱質庵公祠,位于村東(光明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建築面積632平方米,現存正廳面闊五間,兩廂面闊三間,大門、石牌坊及北首附屋七間,為四合院形式。石牌坊立于大門之前,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儲存完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3">06 許氏八房宗祠</h1>
八房宗祠位于天台縣平橋鎮裡葛村西南,俗稱“寬萱公祠”、 又稱“裡部祠堂”。民國乙醜十四年(1925)年建成,1946 年重修。
始祖源出水南許氏,系澗南公第八子寬萱公之長子明榜公所建,屬水南許氏宗祠群的組成部分。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矩形,四合院式,由門廳、天井、東西廂房、正廳、東西耳房組成該建築格局基本完整,儲存較好,牛腿、雀替等雕工講究,細膩精緻。
水南許氏宗祠群是水南許氏家族因祭祀曆代先祖而建造的宗祠,見證了許氏家族的興衰過程,反映了水南村是血緣聚居的傳統村落的重要執行個體之一,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
關注→【族譜網全媒體号】←,檢視更多姓氏|族譜|宗祠|傳統文化文章,
尋根查譜,公衆号或百度搜尋【族譜網】,認準我們的頭像标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