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作者劉鑫,現為北京某公司産品經理,樂産功場®黃埔24期、樂品功場®西點五期的學員。本文源自作者在知乎上回複别人文章的一些想法和感受,現摘錄全文,以飨讀者。
在知乎上,經常被邀請回答“xxx(教育訓練班)産品經理教育訓練怎麼樣”。看到這個問題,我有很多的感觸,這也是我從一名教師想要轉行做産品經理,搜得最多的幾個字。
為了能成功轉型成為一個産品經理,我幾乎把市面上所有的教育訓練機構都學了一個遍,但産品經理的能力卻沒什麼大的改變,大同小異的教育訓練内容也讓我對“産品經理教育訓練”完全喪失了信心。

直到我有幸和一個同僚共同負責一個項目,在工作中她對項目進度的把控,拆解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我非常羨慕。有很多我梳理不清晰的問題,她很快就能搞定,并且還能提出好幾種解決方案。在工作之餘,我經常向她請教,她建議我到來學吧去看看。
說實話,因為之前的教育訓練經曆,開始我心裡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的。她隻是告訴我,來學吧和别的機構不一樣。不甘于現狀的我,決定最後一次嘗試,在她(樂産功場®黃埔22期)的介紹和推薦,與另一個同僚一起,同時報名了樂産功場®黃埔24期,進入了來學吧學習。
下面,我說說我自己的感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6">1、 學習方式的不同</h1>
上課的第一天,薛利華老師說“教育的本質在于激發和喚醒”,讓我特别感動,這是我堅定在這兒學習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他機構的老師,隻告訴我做産品的流程、标準,像一個制造産品的工廠一樣,統一的規範、統一的準則。
但是在來學吧,薛老師就是一個智者,陪伴我們探索。啟發式的提問,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問題,讓我們在不斷的提問和思考中,建立産品經理思維。同時,薛老師也會分享很多不同的方法,讓我們可以針對問題進行不同次元的思考。
就像薛老師說的,方法是多元思維模型(可視化思維工具),掌握的思維模型越多,比如DDMT™模型、DQMT™模型、DH2W®模型、WILT®原則、COST®原則、LOSS®模型,VNC®法則、BIEF®模型等等,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更準确、更快速地定位并解決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5">二、認真負責的薛老師</h1>
第二點讓我非常感動的地方是,每次下課,薛老師都是最後走的那一個。在學習的過程中,薛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問題趕緊問我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他會在小組實戰中認真觀察每個學生,在适當的時候給予關心和回報。
我記得有次有位同學,對于學習有一些的困惑點。下課後找到了薛老師,薛老師耐心地幫助他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直到淩晨3點才結束,在來學吧這樣的場景經常發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三、同僚說我的改變</h1>
1、我的脾氣變得平和了
我本身是個東北妹子,嗓門大、脾氣急。平時和同僚溝通,經常講兩遍不清楚就容易着急,經過3個多月的學習,身邊的同僚覺得我最大的變化就是不愛生氣了,有耐心了。哈哈,可能你覺得神奇,學個産品課,脾氣變好了???是的,這是真的,現在與同僚的溝通更順暢了,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了。
2、更加專業和自信了
在學習之前,我最不願意進行的工作就是需求評審。每次評審的時候,都會被技術小哥哥各種怼,尤其是産品邏輯上,有時候還是技術的小夥伴協助我一起梳理産品邏輯。每天都特别焦慮和無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需求的評審、傳遞的文檔,得到了大家的一緻認同和表揚。
現在最開心的就是需求評審,我的上司和老闆對我的工作也越來越滿意了。這種快樂和滿足,讓我變得更加自信和專業,也願意接受更多有難度的工作和任務。
最後,我想說的是:
如果你希望成功轉型産品經理,你一定要了解“來學吧”;
如果你想快速提升管理能力、突破自我認知,你一定要了解“來學吧”;
在轉型産品經理這件事情上,選擇一家什麼樣的機構非常重要,“來學吧”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