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作者:冷炮曆史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公元前329年,亞曆山大大帝的軍隊已深入伊朗高原。通過對波斯帝國京畿的閃電式征服,瓦解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後抵抗。但傳奇般的東征卻并未就此結束。很快,馬其頓人就将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遭遇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在近2年多的時間裡,亞曆山大将在中亞各地疲于奔命。但他的軍事天才本色也顯露無疑,幫助自己迅速适應新的戰争環境。

最終,馬其頓軍隊在諸如錫爾河戰役之類的沖突中獲勝,并為征服這裡而永遠的改變了地區曆史程序。

<h1 class="ql-align-justify">追擊謀逆者</h1>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亞曆山大的中亞征程 始于埃克巴塔納城

公元前330年,馬其頓軍隊從波斯南部北上,成功占據了無兵防守的埃克巴塔納。這裡是最後一個落入亞曆山大之手的波斯都城,同樣也是大流士三世的最後抵抗基地。由于入侵者的速度過于迅猛,日益衰微的萬王之王發現自己無力應付。除了6000-7000名不直接忠于自己的東方騎兵,他身邊隻有少量不死軍衛隊和2000希臘雇傭步兵。

然而,末代波斯大王注定将無法再次走上戰場。擔任東方各省大總督的貝瑟斯,已經不願再聽從無能的君主使喚。他很快在黑海南岸的希爾卡尼地區叛變,并将大流士用黃金鎖鍊囚禁在帶籠子的馬車内。其餘各東方行省的總督,紛紛決定以這個尊貴的俘虜為傀儡,繼續抵抗馬其頓軍隊的東征步伐。當然,這也意味着他們實際上放棄了對波斯西部領地的控制權。逼的少數親希臘派貴族和雇傭步兵離開,義無反顧的倒向亞曆山大那邊。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來自東方的部隊 已背叛了大流士三世

通過變節者的口供,亞曆山大清楚自己無法結束對波斯的戰争。因為整個底格裡斯河以東都難于防守,難免不會被突如其來的中亞大軍奪回。加之大流士本人依然在逃,也會動搖自己剛剛在巴比倫建立的新帝國權威。是以,他在第二年就開始大舉追擊,并帶着精選的優質部隊前突,不給貝瑟斯等人以喘息之際。後者原本已經準備從巴克特裡亞、索格狄亞那和阿裡亞三大區域募集新軍,卻根本等不及援兵到來。每次剛在一個據點紮營,就聽聞亞曆山大的先頭部隊的跟進消息。加之原有的國庫已全都落入敵手,自己在軍費開支方面也捉襟見肘。

最終,亞曆山大的政治目的由自己的對手幫其完成。貝瑟斯難以忍受大流士的不配合态度,索性聯合幾位高官一起将其刺殺。可憐的末代波斯大王,在彌留之際見到了屢屢挫敗自己的馬其頓新君。後者也樂見其成,并為其舉行了非常體面的葬禮。至于背叛自己的貝瑟斯,也開始以阿爾塔薛西斯五世的頭銜自居。這也給了亞曆山大以充分動力,将波斯帝國的正統權力搶奪過來。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大流士的遇刺 成就了對手亞曆山大

<h1 class="ql-align-justify">政治瓦解</h1>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亞曆山大準備同時征服波斯的所有東方省份

公元前329年,亞曆山大率軍從黑海南岸踏入中亞世界。此時,除了留在埃克巴塔納的守備隊外,真正的野戰主力不過20000人上下。這是由于亞曆山大正對自己的部隊結構進行調整,也是以陷入一段時間的兵力枯竭。

由于獲得了幾乎整個波斯國庫,馬其頓人已擁有了帝國用200多年時間搜刮的大量貴金屬儲備。亞曆山大借機進行懷柔政策,勸退了一直負責後勤任務的希臘同盟軍和帖撒利騎兵。雖然有不少志願者将以接收軍饷的雇傭兵身份留下,但不免給各地區都留下兵力真空。亞曆山大除了繼續從本土索要援軍,還要等待更多雇傭兵從愛琴海兩岸抵達。于是,他在進入中亞的初期,都極力避免進行大規模沖突,并嘗試招募少量的本地士兵。馬其頓人往往會對敢于抵抗的小部族進行強硬鎮壓,但卻樂于和波斯-東伊朗貴族媾和。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亞曆山大隻選擇對部分頑抗城市進行強攻

是以,亞曆山大幾乎是有條不紊的向東方推進。先是進入位于今天阿富汗西部的阿裡亞地區,然後轉向東北的巴克特裡亞腹地,最後是後來被稱為撒馬爾罕的大城--馬拉坎達。一路上,大部分波斯帝國的機構被全盤保留,總督們大都獲得留任。進入各核心城市的駐軍也非常稀少,幾乎都是象征性的政治存在。當然,貴為罪魁禍首的貝瑟斯,也被順利的交到馬其頓軍中。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被亞曆山大當做自己繼承波斯正統的符号而處以極刑。

然而,事情很快在下半年急轉直下。包括巴克特裡亞總督斯皮塔梅尼斯在内的波斯貴族,都不願意真心服從馬其頓新秩序。在波斯帝國的中央毀滅後,他們實際上成為了本地勢力的代言人。各地區無不希望獲得獨立,并利用其貝瑟斯生前構築的反希臘化聯盟。其中,既有阿富汗地區的山民,也有索格狄亞納的粟特城市,以及分布在河中以北的斯基泰部落。如今,這些人分頭行動,對留守在中亞各地的小股馬其頓駐軍展開襲擊。亞曆山大與麾下的10000多主力軍,則被吸引到距離後方最遠的錫爾河流域。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深入中亞腹地的馬其頓騎兵

<h1 class="ql-align-justify">錫爾河戰役</h1>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南下的斯基泰騎兵 讓馬其頓人防不勝防

起初,亞曆山大的政策是派部将帶着少人馬出擊。這些馬其頓偏師往往很輕松的就搞定了叛亂城鎮,并立刻成為新的殖民地守備隊。然而,對于中亞的地理環境來說,這樣的控制力度顯然遠遠不夠。

作為全世界地形最複雜的地區,中亞各地往往會同時存在農業綠洲、大河灌溉區、半山腰牧場、廣袤的草原和幹旱沙漠。連綿不絕的山脈,對以上各類地形做了分割,并確定有限的小路維持連接配接。本地人對此是熟門熟路,外來者也容易在此迷失方向。兇悍的山民會據險而守,來去自如的騎兵也可以調頭就走。是以,馬其頓軍隊隻能選擇性的控制某些中心市政,并随即被外圍的抵抗者繼續合圍。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中亞可能是世界上地形最複雜的地方

但亞曆山大此時卻沒有功夫進行援助。他們的援軍還在波斯西部的路上,自己則和野戰主力一起進入河中地區。在越過阿姆河後,他們很快發現了7座由波斯軍事移民建立的要塞城市。在地勢平坦的當地,這些戰略支點是控制富庶産區的關鍵。是以,馬其頓軍隊很快就陷入連續的圍攻戰中。好在這些城市的防禦技術,還停留在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帝國初期。馬其頓人則掌握着包括大型弩炮在内的新式武器,足以確定自己攻破所有的夯土城牆。分散儲存的糧食等物質,也成為東征軍的主要補給。

很快,新的威脅就在北面的錫爾河對岸出現。6000名斯基泰部族勇士被聚集起來,準備南下攻略亞曆山大的新帝國疆界。後者自然不能無視,并已經将草原方向的威脅,視為自己控制中亞的最大障礙。于是15000人的步騎兵随着大帝揮師北伐,并在錫爾河畔被對手堵住去路。由于有大量的弓騎兵把守渡口,馬其頓軍隊的強行泅渡勢必會引來中亞複合弓的洗禮。在這些輕騎兵的後面,還有人馬具裝的重騎兵在守株待兔。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馬其頓人用攻城弩炮為渡河部隊開道

當然,來自歐洲的馬其頓人對遊牧騎兵不會有太多陌生感。亞曆山大的父親菲利普二世,就曾經在色雷斯擊敗南下的斯基泰大軍。在同波斯帝國決戰的高加米拉戰役中,也有大量的東方遊牧部隊參與。是以,貴為将星的亞曆山大很快就部署了應對之道。他讓工兵在南岸架起了攻城弩炮,還在渡河船隻上也部署了一些較小的型号。随着碩大的箭矢射向北岸,在遊牧騎兵當中引起騷動。這是弩炮首次出現在中亞戰場,射程又在複合弓之上,很快就讓斯基泰人被迫離開河邊的淺灘。

接着,首批馬其頓騎兵開始渡河。這些希臘雇傭騎兵和馬其頓偵查騎兵,很快就在追擊斯基泰人的過程中被反向包圍。後者派出精銳的具裝騎兵沖擊,并讓弓騎兵從其他三個方向進行圍攻。與此同時,重要的夥伴騎兵和輕步兵開始抓緊時間過河。在克裡特弓箭手的掩護下,第二批騎兵闖入了對方的包圍圈中,并引起了更大規模激戰。速度最慢的馬其頓方陣步兵,趁機從兩翼進行合圍,并引發斯基泰人的全線崩潰。這樣,亞曆山大就用160人陣亡的代價,斬殺了1200名敵軍。剩下的人都四散而逃,不敢再與馬其頓人交戰。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亞曆山大巧妙的用步兵包圍了遊牧騎兵

<h1 class="ql-align-justify">解構性政策</h1>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斯基泰人被迫向更北方逃竄

錫爾河戰役的獲勝,為馬其頓打開了成功征服中亞的大門。亞曆山大也很快意識到,複雜山區的反抗動力之源,其實就是北方草原地帶的牧民。他們是各封閉區域之間的商業與資訊傳遞者,也是最有實力掀起大動作的群體。此後的中亞戰略,便首先着眼于控制北部前沿。

公元前328年時,亞曆山大派遣的一支援軍在索格狄亞那被殲滅。雖然人數僅僅過千,卻是馬其頓帝國曆史上少有的全軍覆沒。對手不是别人,正是另一波從北方草場南下的斯基泰部族集團。為此,亞曆山大急忙從錫爾河以北撤退,力主鞏固主城馬拉坎達。随着大量援軍的抵達,過去的謹慎戰術将被更為激進的主動出擊所替代。為此,馬其頓大軍分五路北上,橫掃被斯基泰人重新控制的河中北部。後者面對兵種完整的希臘化軍隊,隻能在驚恐中不斷逃跑。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有些山城需要馬其頓突擊隊徒手攀爬岩壁

那些被留下來自求多福的城鎮,隻好在進攻者的堅持下逐個陷落。亞曆山大特别重視對敵占區生存資源的打擊,不惜摧毀一些原本繁華的城市。讓日後折返的遊牧騎兵,因很難獲得補給而士氣低落。

與此同時,更多馬其頓的希臘駐屯軍被配置設定到各地。除了諸如巴克特裡亞城、喀布爾、馬拉坎達這類原有城市,還特意修築了巴格拉姆、坎大哈、赫拉特等新的希臘化城市,用于更加精細化的控制水源、農田和牧場。其中駐紮的士兵,主要由希臘雇傭軍組成。隻有在個别重要城市,才專門駐紮馬其頓野戰軍。斯基泰人在北方已失去了産業收入,到南方也很難有劫掠收獲,漸漸出現了大量逃兵。在生存堪憂的情況下,斯皮塔梅尼斯也被有意投誠的斯基泰人出賣。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大量希臘士兵被強制安排在中亞定居

在確定北方防線的穩定之後,馬其頓軍隊開始南下回到巴克特裡亞地區。後來在埃及立國的托勒密,指揮單獨的雇傭兵進入阿裡亞,徹底搞定了當地叛亂。現在,隻有土地條件最好的阿富汗北部還有人在繼續掙紮。亞曆山大的做法也在内部引起争議,他選擇迎娶蠻族首領的女兒羅克珊娜為妻。這種觸怒馬其頓保守派的做法,卻是穩定中亞局勢的最佳政策。整個巴克特裡亞也就此平靜下來,亞曆山大終于可以開始計劃如何征服印度。

到公元前326年,整個中亞的形式都穩定下來,亞曆山大開始率軍翻越興都庫什山南下。但此時的他可能不會想到,自己身後這片艱難啃下的地盤,會在日後成為希臘文明的亞洲孤島。

橫掃中亞:錫爾河戰役與亞曆山大的東方征服之旅追擊謀逆者政治瓦解錫爾河戰役解構性政策

亞曆山大與羅克珊娜的政治婚姻

由于馬其頓-希臘勢力的成功紮根,他們在日後也撿起了所有山民集團都所具有的頑強特征。以至于在亞曆山大死後的幾百年内,阿富汗都将是古希臘文明的一個前沿基地。他的個人形象與傳說,也不斷被中亞地區的土著所傳頌,絲毫沒有來時的殺氣騰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