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個交易日9新股開盤破發,中簽者直呼“憑運氣在虧錢”,突破“四值”新股破發機率高,破發如何演進

财聯社(上海,記者 盧丹)訊,今日上市的華蘭股份,遭遇開盤即破發,開盤價較發行價跌去11.24%,這已是連續7個交易日中第9隻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新股。

華蘭股份股吧中有中簽投資者表示“感覺自己在憑運氣虧錢”,還有投資者表示“中簽的時候多高興,現在就有多郁悶!”

一家參與打新的私募機構告訴财聯社記者:“頻頻破發後的打新政策變化是更理性了,一方面要根據基本面的情況去判斷是否打新,不能單純為了入圍而參與;另一方面,在深入研究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後,對于基本面不夠放心的公司就不參與打新了。”

近期首日破發新股已升至9隻

今日上市的華蘭股份,開盤價較發行價跌去11.24%,以此測算,中一簽即虧損3265元。自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發後,華蘭股份是連續7個交易日中第9隻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新股(注:凱爾達為盤中破發,上市首日收盤價高于發行價)。

今日上市的華蘭股份開盤破發,随後獲得一波資金的搶籌,股價由跌11.24%回升至跌3.58%,但接下來股價再次下探震蕩,截至收盤收于52.22元/股,全天換手率為48.93%,這意味着近乎一半的中簽者賣出了籌碼。

7個交易日9新股開盤破發,中簽者直呼“憑運氣在虧錢”,突破“四值”新股破發機率高,破發如何演進

财聯社記者統計,9月18日詢價新規之後進行詢價的新股中,有高鐵電氣、百勝智能、凱爾達、久盛電氣、可孚醫療、中科微至、戎美股份、深城交8隻新股的發行價格超過了“四值”孰低值,而突破“四值”的個股上市後破發的機率較高。

7個交易日9新股開盤破發,中簽者直呼“憑運氣在虧錢”,突破“四值”新股破發機率高,破發如何演進

所謂“四個值”,主要指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後,所有網下投資者及各類網下投資者剩餘報價的中位數和權重平均數、以及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後,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和保險資金剩餘報價的中位數和權重平均數。

9月18日的詢價新規,取消了突破“四孰低”定價與“延期”挂鈎的安排,明确初步詢價結束後如确定的發行價格超過網下投資者報價平均水準的,僅需在申購前釋出1次投資風險特别公告,無需采取延遲申購安排。海通證券政策團隊認為,這将有效拓寬發行人與投行的定價決策空間,尤其是在報價分散時給予投行更多自主定價權。

一家受訪的私募機構認為,近期注冊制新股頻頻破發的原因可以從三方面分析。首要原因是詢價規則的變化,高價剔除比例由10%變為3%,在實際操作中,高剔比例為1%,導緻新股定價中樞提升;其次,在現行規則下,承銷商和發行人有動力去突破“四值”,在激勵機制下定價高可以多賺取承銷費,對發行人來說可以提高募資規模;第三,通過分析詢價新規後這一批上市公司的業績情況,部分公司的業務增長情況并不理想,發行市盈率水準也高于可比同行,是以上市後市場給出了“用腳投票”的答案。

定價博弈:券商投行和發行人提高定價動力足

“詢價新規”後,雖然注冊制新股被抱團壓價的情況得以改善,但發行定價中樞擡升後新股又遭遇頻頻破發,在此沖突下,發行人、承銷商和投資者之間的博弈變得頗為微妙。

财聯社記者翻閱近期破發新股的公開披露檔案,發現了券商投行在新股定價時突破“四值”的動力源,部分券商投行與發行人商定了“激勵機制”。

以可孚醫療為例,在發行費用概算部分介紹,承銷費由一般承銷傭金和獎勵承銷傭金兩部分構成:

(1)一般承銷費:募集資金總額 25 億元(含25億元)以下部分承銷費率為4%(不含增值稅);募集資金總額超過25億元以上部分,承銷費率為4.5%(不含增值稅)。

(2)獎勵承銷傭金:若本次募集資金總額對應市盈率小于21倍,則獎勵承銷傭金為零;若市盈率大于等于21倍且小于 26 倍,則獎勵承銷傭金=500萬*市盈率/21;若市盈率大于等 26倍,則獎勵承銷傭金=925萬*市盈率/21。

可孚醫療拟募資金額10.07億元,實際募資金額高達 37.24 億元,實際募集資金比例(實際/拟募集)高達369.77%。由此來看,券商投行不僅在一般承銷費部分就多賺1.27億元。而且,該股發行市盈率也超過了26倍,承銷商還獲得了一筆獎勵承銷傭金。

7個交易日9新股開盤破發,中簽者直呼“憑運氣在虧錢”,突破“四值”新股破發機率高,破發如何演進

<h3>圖檔來源:可孚醫療相關公開披露檔案</h3>

此外,戎美股份也有相關獎勵機制,其保薦、承銷費用的規定是:募集資金總額*4.60%,且不少于2,800萬元;此外,在發行定價時或之前,發行人有權根據主承銷商的團隊表現及最終發行情況等,與主承銷商協商決定額外給予主承銷商不超過募集資金總額的4.00%的獎勵傭金(“獎勵傭金”)。

從最終募集比例來看,戎美股份也實作了大額超募,實際募集資金比例(實際/拟募集)高達314.50%。

7個交易日9新股開盤破發,中簽者直呼“憑運氣在虧錢”,突破“四值”新股破發機率高,破發如何演進

資深業内人士認為,發行人和承銷商超募的動力很強,導緻發行定價較高;但部分公司發行市盈率普遍高于可比同行業其他公司,而且上市公司品質并沒有特别好,結合基本面來看,破發屬于情理之中的事,而非意料之外。

另外,上述業内人士還提醒,新股高價發行,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超募”,雖然“超募”對發行人有利,但也需警惕發行人本不需要募集這麼多資金,結果超募了好幾倍之後不知道怎麼花的問題。

打新更為理性

一家參與網下打新的機構認為,連續破發和新股市場化定價會經過一個再平衡的過程。雖然發行人和承銷商有動力去擡高發行價,但近期頻頻破發又導緻投資者參與變得謹慎,近期破發的9隻新股均屬于詢價新規後的幾乎同一批時間進行詢價的公司,等這部分新股完成發行之後,破發的現象或許可以緩解。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連續7個交易日每天都有新股破發,恐慌情緒有一定蔓延。

一位受訪投資者表示“打算觀察一段時間再打新”,還有一位投資者認為:“按照23倍市盈率發行的主機闆公司可以參與,但其他看不懂的個股就不打了。”

機構投資者的打新政策也變得更為理性。一家參與打新的私募機構告訴财聯社記者:“頻頻破發後的打新政策變化是更理性了,一方面要根據基本面的情況去判斷是否打新,不能單純為了入圍而參與;另一方面,在深入研究拟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後,對于基本面情況相對較差的公司就不參與打新了。”

海通證券荀玉根也在研報中認為,制度變革後,無差别打新政策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盈利,投資者需運用自己的自主研究來甄别新股投資機會,這也更符合注冊發行制度的改革初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