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九九豔陽天……”的歌聲還時時飄蕩,當年那位“十八歲的哥哥”也永載中國電影史冊。他曾經是那樣風華正茂、英姿勃發。
——劉永來《難忘“十八歲的哥哥”——追記話劇演員廖有梁》[i]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廖有梁:九九豔陽天中的18歲哥哥,身邊有過一個妹子,但去美國了</h1>
現在,提到廖有梁也許沒幾個人知道了。但如果提到電影《柳堡的故事》,那“九九豔陽天”的歌聲一定還會落入許多人的内心。這樣的經曆讓我們也多出了一份對于滄桑曆史的追尋,且有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的感覺,隻是“小喬初嫁了”卻無關公瑾,應是廖有梁。
《柳堡的故事》是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王蘋執導的愛情片。1957年上映。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争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産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于革命鬥争。
飾演副班長李進的是廖有梁,如同“公瑾當年”,在當年裡帥氣、光鮮、幸福。他的“二妹子”如同小喬,清純、漂亮、甜美。但在現實生活裡,廖有梁和“二妹子”陶玉玲卻是純純的戰友情誼。陶玉玲如今還健在,有一年,接受電視台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啊,非常有感情……他呢,生活一直不是很幸福,後來,一個人,生病了,我和戰友們去醫院看望他、照顧他,都是戰友的情誼。”
“他”就是廖有梁。
我們先說“他”的成長史。
廖有梁,1937年生,上海嘉定人。祖上曾是有錢的地主階層,還出過兩個進士。但在他出生前後,家境忽然衰落,甚至沒有了養活他的能力。于是,他出生後,隻能被寄養在親戚的家裡。
1950年,廖有梁13歲,比一枝三八槍高不了多少,非常熱愛文藝。
很巧,那一年,廖有梁的家鄉來了部隊的文工團,他堅決要求加入,但團長不同意,覺得他太小。
這事兒要撂到一般人身上,也許就放棄了,但廖有梁死活不肯。每天天不亮,他就帶着十多個孩子,在文工團附近的路邊打腰鼓。那會兒,部隊還沒起床,團長總被吵醒,氣呼呼地出來問咋回事。廖有梁不但不怕,還問團長自己打腰鼓的水準如何。團長不評價,他接着打;團長說還不錯,他說:“那你為什麼不讓我加入文工團?”團長見他很執着,性格也好,就随了他。
抗美援朝戰争時,廖有梁随部隊來到北韓,在戰場上、坑道裡為一線部隊做戰勤和鼓動工作。這種生活曆程讓他和一線部隊戰士緊緊地聯結一起,又因為文工團戰友和上司的幫助,他文藝的天賦被進一步發掘出來,逐漸成長,具備了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李進這一人物的有利條件。
1957年,廖有梁被選中演出電影《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副班長李進。
這一年,廖有梁剛20歲。
當年的篩選要比我們今天很多選秀的标準還要高,廖有梁是萬裡挑一才被選中的,但其中原因卻非常很簡單:他沒有酷炫的發型、沒有靓麗的時裝,更沒有绯聞炒作,一雙神采飛揚的歡眉大眼,一副樸實靈氣的純真笑臉,一口略帶江南腔的國語,一件白襯衫、一身舊軍裝,就把那個陽光燦爛 “副班長”表現得如此清爽、自然。[ii]
同時,女主角“二妹子”也被敲定下來——華東軍政大學戲劇隊畢業,配置設定到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工作的陶玉玲與廖有梁合作主演《柳堡的故事》。他們在《柳堡的故事》中的表現,使得各自一夜成名,成為了當時無數年輕人心中的偶像。
陶玉玲大廖有梁3歲,很巧合的是,他們的生日均為10月28日。因為這種巧合以及在《柳堡的故事》裡的相知,再加上同是一個劇團的戰友,兩人在以後的生活裡結下了很深的情誼。電影或讓他們成名的電影,并沒有改變他們各自的生活軌迹。
陶玉玲的丈夫是前線話劇團的演員黃國林,婚後,二人育有三個女兒。有年,陶玉玲因産後身體虛弱,丈夫遠在外地,廖有梁得知後搬到陶玉玲家的樓下,主動前來照顧需要照顧的“姐姐”。
1963年,廖有梁出演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裡的童阿男,陶玉玲扮演春妮,兩人再次出現在了同一舞台。1964年話劇被拍成電影,兩人再次為觀衆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這一年,廖有梁27歲,陶玉玲30歲,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紀,但此後兩人便沒有了在銀屏上的交集。而這對銀屏上的情侶,生活中隻有姐弟與戰友的情誼。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上映後不久,廖有梁便與某歌舞團舞蹈演員謝理玢結婚,很快有了一個兒子。此後,他因電影《柳堡的故事》被下放至華東某地勞動改造,70年代末才轉業回到上海,先後在上海兒童藝術劇院、上海青年話劇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當演員。其時,他已進入不惑之年,雖找回了熱愛的事業,參演過《入城》等話劇,但愛情卻迎來了不幸的變故。
80年代,流行下海,一些人也喜歡出國。1982年,謝理玢帶着兒子廖海去了美國。廖有梁沒有同妻子一同前往,提出與謝理玢離婚,曾經走過患難歲月的夫妻,最終在改革開放的大潮間心酸地分手。謝理玢70年代轉業到地方後,在上海歌劇院舞劇團擔任舞蹈演員。去美國時,她大概40歲左右,擅長編導,創作的三人舞《嬉浪》曾在上海舉行的華東六省一市的舞蹈會演中,榮獲創作二等獎。
廖有梁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又因為心情不好,時常抽煙喝酒,誘發了肝病。1999年,因肝癌于上海去世。去世前,上海市分了一套住房給他,孤苦伶仃的他想要快些搬進去居住,但因長期從事演藝,不太會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打交道,一下子被騙子騙走了十多萬元的裝修費。
當年的戰友們聽說後,心裡很是過意不去,決定湊錢為廖有梁裝修房子,但廖有梁卻一病不起。房子很快裝修好了,但廖有梁卻永遠地走了。
當年,蘇轼《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說他神遊戰地赤壁,人們可以笑他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我們說,面對《柳堡的故事》,副班長李進永遠是羞澀卻又很幹淨的模樣,但正是這模樣,讓鐵血的軍旅有了本該就有的柔情綠洲,而這綠洲可以讓英雄與凡人一同前來小憩。蘇轼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我們聽到——
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
十八歲的哥哥呀想把軍來參
風車呀跟着那個東風轉哪
哥哥惦記着呀小英蓮
風向呀不定那個車難轉哪
決心沒有下呀怎麼開言……
一個人的經曆也會折射一段社會的曆史。廖有梁的燦爛形象被停留在了電影裡,他用自己的最美的青春年華演繹了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但這一切卻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現實版的《柳堡的故事》除了這些,還有廖有梁的兒子在他去世後才來上海看他,後來再也沒有回來。曾經陪伴廖有梁的謝理玢甚至沒來。是以,廖有梁走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他用錄音機錄下了自己的“遺言”,對戰友們說:“活着,多好!”
[i]新民晚報,1999年5月5日,第13版;
[ii] 天津阿健《廖有梁,你可知道你到底錯在哪兒》,電影畫刊,2013年第9期。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