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接觸感染,你住的房子也有玄機住患者樓上被感染建築設計暗藏危機置業建議

作者:地産情報站長

最近疫情快速擴散,人心惶惶,不少人都宅在家中很少外出。本來在家閉關應該是萬無一失的,卻沒想到最近還是出現了無外出、無接觸,住在患者樓上的鄰居被感染的案例,着實引起了全國網友的關注。

站長由此聯想到SARS病毒流行時香港淘大花園因樓房設計問題導緻大量感染的案例,非常值得思考。

<h1 class="pgc-h-arrow-right">住患者樓上被感染</h1>

2月2日10時05分,内蒙古衛健委通報了一則2月1日10時-2日10時内蒙古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

确診病例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某,住在确診病例宋某樓上,白某無野生動物接觸史,無外出史,未接觸過發熱病人。疫情期間,白某上下樓時曾多次經過三樓宋某家,但沒有進入宋某房間或與其溝通。宋某家門經常敞開、門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

2月1日,經專家會診,确定白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診病例。

這就奇怪了,白某與确診鄰居宋某沒有近距離接觸,是如何感染上病毒的呢?其實,也有可能是通過廚房排煙通道、下水道或者是樓梯扶手感染的。以前震驚全香港的淘大花園SARS事件就是如此。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建築設計暗藏危機</h1>

香港淘大花園建于1981年,有4896套住宅,共兩萬多名住戶。在非典肆虐之前,這裡隻是香港一個普通住宅小區。但非典流行期間,這個小區一下成了萬衆矚目的重災區。

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香港一共确診病例1755人,死亡300人。而淘大花園一個小區,就有321人感染,42人死亡。其中感染者大量集中在小區的E座,占小區病例總數的41%。E座樓高33層,每層有8個房間,而發生最多感染案例的機關編号是8号房間和7号房間。這兩種戶型屬于感染的重災區。

事後調查得知,這些感染居民90%以上都沒有直接接觸感染者,大部分屬于 “宅家中招被感染”的類型,是典型的由于小區建築設計原因造成的群體感染。

該小區SARS病毒傳播事件的源頭是一名33歲的男子曾某。2003年3月19日,曾某到香港淘大花園E座看訪其弟。在弟弟家中,他因腹瀉使用了洗手間,并把大量攜帶病毒的糞便沖入馬桶。SARS病毒順着水流進入大樓的污水管道,大部分排向城市管網,但仍有少部分附着在污水管道内壁。

後來的研究發現,SARS病毒在一般正常人的糞便中(pH值7)能生存6個小時,而在有腹瀉症狀SARS患者的排洩物中(pH值8-9)能存活4天之久。這使E座的下水道裡可以保持多天高濃度的SARS病毒氣體,具備了快速大範圍擴散的物質基礎。

無接觸感染,你住的房子也有玄機住患者樓上被感染建築設計暗藏危機置業建議

淘大花園每座樓宇都有8條直立式污水管,用來收集所有樓層房間的污水。這條污水管連接配接馬桶、洗手盆、浴缸和浴室的下水口。衛生裝置設有U形聚水器,防止污水管的臭味和昆蟲進入廁所。

正常情況下,洗手間地漏與污水管道應該被一段U型水槽隔開,但由于馬桶、洗手盆、浴缸是常用的,大部分住戶清潔浴室地面時,習慣用拖把拖地而不是用大量水沖洗地漏,這就容易導緻連接配接地面排水口的U形聚水器因為水量不足,不能很好地發揮隔氣作用。

我們再來看淘大花園的案例。SARS疫情期間,香港大學的科學家曾在淘大花園E座某一單元裡做了一次實驗。當打開浴室的排風扇時,浴室裡的氣壓為負,污水管裡的空氣可以通過地漏被吸進浴室。如果污水管裡的空氣中含有病毒,就會通過這條路線蔓延進浴室。

淘大花園首個病例出現在16樓,而7單元、8單元集中感染的樓層都在13樓到24樓之間,正說明了病毒具有向上的管道。世界衛生組織此後的調查報告也對此做了補充說明。報告指出,當浴室排風扇開動時,可能會将從污水管抽出的病毒帶到天井,令受污染的空氣通過打開的窗戶進入住戶家中。

無接觸感染,你住的房子也有玄機住患者樓上被感染建築設計暗藏危機置業建議

更要命的是,E座4樓附近污水渠排氣管有一條大裂縫。每當沖馬桶時,這條有裂縫的污水渠排氣管都會向天井排放帶病毒的液滴。

就這樣,一個腹瀉病人的SARS病毒,經過馬桶-污水管-地漏-換氣扇-天井之間的層層交換,最終傳染了其他住戶。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曾某就這樣在短時間内成為少有的“超級傳播者”。

無接觸感染,你住的房子也有玄機住患者樓上被感染建築設計暗藏危機置業建議

綜上所述,淘大花園大量産生的無接觸被感染病例,總體來說是因為建築設計不合理造成的,比如地漏易缺水、天井空氣不易流通、排水管破裂、高層建築過于密集、人口密度高等因素,層層疊加,最終造成慘痛後果。

對于内地來說,雖然香港淘大花園的戶型比較少見,但有類似問題的天井通風問題依然存在。特别是高層建築,一定要嚴防有可能飄蕩在管道的病毒。

那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家排風系統是否有問題呢?舉個例子,如果你經常在自己家聞見鄰居家炒菜的味道,這就需要警惕了。天井内空氣的煙囪效應,會導緻空氣向上流動而不是向外流動,造成一家有污染,就擴散向全樓的情況。是以說物業和業主必須加強防範意識,應對各種應急情況。

特别是近期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透過糞便傳播,而且在糞便内的存活時間,相比附在物品表面的更長久。

是以我們一定要時常用香皂、肥皂、洗手液等清潔能力強的日用品洗手,便後蓋上馬桶蓋後再沖廁。洗滌盆、浴缸、洗手盆、馬桶這種易滋生細菌的地方,最好經常清潔和消毒。可以用消毒水1:49兌冷水,每天早晚倒入家中所有的水槽(切記包括地漏),保證U形水槽存有水分,隔離病毒。

<h1 class="pgc-h-arrow-right">置業建議</h1>

經過類似事件後,對于置業者來說,選擇時更得注意安全。買房時适合選擇通透格局、采光好、密度低、樓層低的房子,這樣可以從源頭避免“宅家也被感染”的情況出現。

如果樓群開發得過密,樓間距太小,會影響各房間的采光。特别是朝向不好的住戶可能終日難見陽光。家有老人、病人或小孩的居民,無疑會因多日不見陽光而抵抗力下降,當傳染病來臨時自然更易染病。

比如大廈,當年SARS病毒蔓延時就曾遭到批判。因為大廈易造成一部分房間,甚至是整套住宅朝向北方、西方,即使南向、東向的房間,也很難形成通透格局,自然采光和空氣循環都無法實作。沒有了陽光的照射,沒有了流動的空氣,病菌就容易滋生,污濁的空氣也無法有效散除,居民健康于是受到威脅。

陽光是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它給生命帶來光和熱,其中的紫外線更有很強的殺菌消毒作用,陽光普照和空氣流通是阻斷傳染源的良好手段。

我們生命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停留在室内,室内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着我們的健康水準。測試表明,早上打開門窗,在低風速條件下,如果有“穿堂風”,2-8分鐘後,室内空氣即可達到衛生标準。如果沒有這種對流,則至少需要40分鐘。

疫情就是一場全民教育課。特别是物業服務好壞在這些天得以充分體驗,也讓人們頓悟很多。以前很多人置業比較重視地段和價格,其實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盡管疫情還在繼續,拐點何時到來也還沒有準确答案,但随着春天到來,相信嚴寒與黑夜終将過去。随着檢查、檢測手段、治療方法的近一步完善,咱們一定會有能力、有力量、有決心打赢這場病毒戰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