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二小和他的合作社

作者:光明網

在呂梁山區造林增綠,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鄭二小和他的合作社(生态扶貧見成效①)

本報記者 喬 棟

開欄的話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别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呂梁山區、羅霄山區、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的地方通過成立扶貧造林合作社,帶動村民植綠增收;有的地方将村民整體搬出自然災害頻發的深山,并借助發展生态産業實作脫貧緻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禀賦發展生态旅遊,實作了生态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赢。這一處處變化,正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斷奮進、脫貧攻堅的縮影。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即日起,本版推出“生态扶貧見成效”系列報道,關注這些地區實施生态扶貧的生動實踐。

一場雪後,白天穿國道入山西呂梁市岚縣,背陰處的冰亮晃晃反射着燈光。道路兩邊的山上,白雪、黃土和寒松顔色交織。以前,春天黃沙撲面是常态,冬季則往往白茫茫或荒秃秃一片。如今,不論近觀還是從高空俯瞰,綠色都已成為呂梁山區不可缺少的色調。

岚縣東口子村黨支部書記鄭二小說,曾經,山西的10個深度貧困縣,有8個在呂梁山區;如今,東口子這個呂梁的普通小山村,通過“森生财”造林專業合作社發了财、緻了富,實作了增收與增綠的雙赢。

當選村支書後,鄭二小成立造林專業合作社,決心要做出個“一二三”來

鄭二小今年46歲,一張國字臉曬得黝黑,面對不熟悉的人說話時,臉會憋得通紅。在2016年成立森生财造林專業合作社以前,他搞過很多産業,但都沒有賺上錢:養大車,欠了一身債;開飯店,也是不溫不火。用他媳婦的話說,可能是“生怕别人吃虧”。

2015年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時,鄭二小暗下決心,要做出個“一二三”來。當時,東口子村1112人,有676人屬于貧困人口。當上村支書的第二天,鄭二小坐在村東頭的山上,對着這個村子怔怔地看了一上午。

村子沒變,山也還是那座山。呂梁山多為黃土丘陵山,溝壑縱橫、峁梁交錯。黃土以粉砂顆粒為主,孔隙大、土質疏松,極易溶解和沖蝕。從地貌看,如果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像一位肌肉遒勁的壯漢,呂梁山則如一位皮膚皺弛、長滿歲月斑痕的老者。此外,水土流失也使得呂梁山土壤肥力普遍較低,“碎地”多、坡耕地多,農業機械難有用武之地。離縣城遠的山裡,農産品售價比靠近縣城的地方價格低,但是農業生産成本卻比後者高。

思忖一上午的鄭二小,給自己定了個目标:先把村裡400多畝油松苗賣掉。

東口子村當時的情況,是整個岚縣的縮影。2016年時,岚縣号稱華北最大的油松育苗基地,由于供過于求,油松苗價格極低。一方面是賣不出的油松苗,一方面是沒活幹的貧困戶,森生财造林專業合作社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當時吸納了19戶貧困戶。但把油松苗種到地裡是個難題——當時種樹綠化需要林業規劃、專業綠化公司通過招标承接,村民們一沒資質、二沒技術,怎麼幹?

為此,岚縣縣委書記高奇英多次排程開會,縣長喬雲跑了多次省林業廳,最後承接機關由綠化公司改為由80%以上貧困戶組成的合作社。由此,在岚縣,脫貧攻堅和造林綠化同步展開。“要脫貧,也要生态;既要賣苗,也要增收。這是主動變革,也是形勢倒逼。”高奇英回憶。

合作社已承接7000畝綠化任務,人均增收5000多元

政策的支援,讓造林合作社迅速發展:一年内,岚縣有102家造林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如今,作為最早一批成立的合作社,森生财造林專業合作社已承接了近7000畝的綠化任務。

“手頭有活幹、家門口能增收,辛苦點兒也值得。”闫鳳明年齡比鄭二小大,卻打心底佩服這個村支書。闫鳳明是典型的貧困戶,家裡有兩個孩子上學,還有帶病的雙親要贍養,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當初,鄭二小讓他加入合作社,他兩手一揮:“我顧不上,還得給爹媽做飯呢!”當闫鳳明看到入社有奔頭再找過來時,鄭二小二話沒說答應了:“給你留着位子呢!”

今年夏天,記者曾跟着他們上山造林。他們承攬了500畝荒坡綠化任務,但這裡坡陡、山硬,三輪車在“突突”聲中,走了好久才到半山腰。剩下的陡峭山路,三輪車也“不敢”上:前面坐上3個人,後面的廂裡也不敢放多少油松苗——放多了,就怕往後翻。由于多數林地山高坡陡,澆水成了難題:拉管道上來不現實,三輪也拉不上來,隻能人扛。

“辛苦歸辛苦,但多勞多得,放以前,工作還找不到呢。”闫鳳明說,“起初男勞力一天100元,後來漲到了150元。這幾年,每年也跟着能掙個兩萬多。”一旁的鄭二小接過話說,“闫鳳明能吃苦、又會幹,别人一天打150個坑,他能打200個。”

在森生财造林專業合作社,社員近幾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在山西省林業部門和呂梁市指導下,岚縣給生态扶貧賦予了更多内涵:除了造林務工收入,還有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退耕還林獎補等内容。岚縣的合作社造林探索,很快被呂梁全市推廣。2017年,全國林業觀摩會在呂梁召開;2018年,呂梁生态扶貧做法在全國推廣。

周邊山上越來越綠,鄭二小的目光也看得更遠了

今年,岚縣開始推行“林長制”,護林的責任壓得更實了。但護林帶來的增收畢竟有限,對此,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雲龍說,“要在繼續保持植綠增綠耐力、提升造林護林能力的基礎上,挖掘林草富民潛力。”

“要麼不幹,要麼就幹好。”耿直的鄭二小,說話語速很慢,做事卻很紮實。2016年,東口子整村脫貧。周邊山上越來越綠,鄭二小的目光也看得更遠了。鄭二小帶人去内蒙古考察了“大果沙棘”,回來後決定将沙棘苗作為合作社的産業發展方向。

縣長喬雲很支援,并打算以此為契機在岚縣大力發展沙棘産業:“岚縣僅野生沙棘林就有20萬畝左右,如果能把沙棘産業和生态扶貧相結合,從沙棘苗選育到栽植管護、再到後續深加工,讓沙棘産業在岚縣落地生根,就能帶動村民持續增收。”現在,在岚縣,造林合作社植綠時會主動将沙棘等經濟林和生态林混種。去年,森生财造林專業合作社就在周邊新增1.3萬畝沙棘基地,建起沙棘苗基地、沙棘冷庫,同時引入一家沙棘制品公司,直接帶動460人持續增收。

如今,當地流傳着一個順口溜:“岚縣有個鄭二小,合作造林搞得好。一二三産要融合,沙棘産業為主導。規範提升闖新路,綠水青山寶中寶。”

“這幾年,呂梁市成立1301個扶貧造林專業合作社,50萬貧困人口通過生态扶貧得以增收。通過生态扶貧造林427萬畝,退耕還林209萬畝,森林覆寫率以每年1個百分點遞增,2019年達到27.6%。與此同時,呂梁境内年輸入黃河泥沙量減少700多萬噸,降水量年均增加81.8毫米,實作了脫貧增收、造林增綠的雙赢。”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說。

小檔案

呂梁山區

廣義的呂梁山是縱貫山西省西部的山脈,在山西省境内延伸400餘公裡,多見黃土丘陵區。呂梁市地處呂梁山脈中段,是革命老區,山區、半山區面積占92%,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生态脆弱區。

據統計,過去呂梁山區年輸入黃河泥沙占山西省入黃泥沙量的八成以上。

因生态環境脆弱等因素,呂梁山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近年來,呂梁市不斷探索生态扶貧模式,連續4年實施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經濟林提質增效“三個100萬畝”,完成造林427萬畝、退耕還林209萬畝。

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