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19個村(社群)

集體經營性收入

均提前實作超10萬元目标

10個村收入達20萬元以上

4個村收入達50萬元以上

其中沙尾村突破200萬元

這是截至9月底

漳港街道交出的

一份亮眼“成績單”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近年來,漳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堅持“一村一策”多元發展思路,全面盤活村财收入,多舉措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鄉村振興有了“源頭活水”。

放大資源效應

賦予資産增值潛力

作為濱海新城核心區之一

和長樂國際機場視窗所在地

漳港街道臨海臨空的區位優勢突出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該街道注重“黨建+旅遊”融合,充分利用“濱海城鎮”的自然優勢,打好海灘、漁港等旅遊“資源牌”,整合利用集體場地、設施和資源,推進紅色文化陣地建設工作,全力打造漳港龍峰村紅色旅遊教學點。結合今年正式營業的龍璟溫泉,進一步豐富龍峰村旅遊資源,持續提升村财收入。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記者來到龍峰村龍璟溫泉站房實地體驗,一打開水龍頭,冒着熱氣的溫泉水便汩汩流出,伸手感受水溫,暖流溫潤全身。“這是村裡挖出的第三口井,深度2600米,溫度50攝氏度。”龍峰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的溫泉将供應給濱海新城萬豪酒店、海瀛灣酒店等,為濱海新城的遊客提供溫泉體驗。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據了解,龍璟溫泉源自于東海岸地層深處嶙峋岩間,是罕見的鹹水溫泉,富含多種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具有養生效果。今年2月剛開業便有許多遊客蜂擁而至。借助龍璟溫泉帶動效應,龍峰村延伸配套項目,進一步豐富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産業發展,促進村民增收。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龍峰村負責人表示

該村整合資源創造效益

利用閑置村集體土地

通過濱海快線租地項目

村财常年性收入提高了40萬

煥發集體經濟新活力

摸清資源底數

強化集體“造血”功能

街道通過對村級集體所有資産

和空閑資源進行集中清理登記

對“三資”(資金、資産、資源)

進行全面清查盤活

共摸排出店面、國小、

禮堂、辦公樓等

閑置建築共48間

通過公開招租等方式

共為村(社群)增加了

98.67萬元收入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作為福州市鄉村振興試點村,門樓村提升改造老舊教學樓,将其作為創辦文化旅遊公司的場地,并将學校後的整片舊民宅打造為共享時光産業園民宿,再與農田、漁港串連成線,發展吃喝玩樂于一體的鄉村遊模式,為村集體帶來超18萬元的穩定租金收入。

小租配齊創始人、共享時光産業園總經理陳國耀說

“共享時光産業園是漳港街道門樓村國小舊址改造而成,項目集合共享辦公、共享宿舍、共享餐廳、共享娛樂等功能,實作招商、團建、會議、親子陪伴等工作生活兩不誤的‘微度假’功能,解決濱海新城680家數字産業企業和小租配齊引進的50餘家企業的消費需求,同時也為門樓村帶來每年至少18萬元的村财收入。”

緊抓征遷機遇

激發項目帶動發展

自2017年濱海新城建設全面啟動以來,街道全面融入福州新區,勠力同心完成萬沙、沙尾兩村的征遷工作。街道積極引導兩村用好用足留用地貨币化補償款征遷政策紅利,沙尾村已投入4900餘萬元回購研發樓三期作為村集體固定資産用以出租,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約300萬元,萬沙村也投入6000餘萬元回購固定資産,預計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約200萬元。

“住了多年的老房子要拆,真有點舍不得,但征遷工作是為了明天更美好,我們一定會支援配合征遷安置工作。”生活在沙尾村和萬沙村的村民都這樣感歎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此外

轄區在建項目衆多

在項目推動過程中

街道黨員幹部

積極發揮“橋梁”作用

幫助協調各項目施工機關

租用相關村部、禮堂等

村集體資源作為辦公場所等

實作項目推進與村财增收雙赢

“在征遷之前,我們住的是幾十年前建的老房子,村集體收入主要依靠魚塘收租。現在征遷之後,大家住上了回遷房,居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大家生活品質都提高了,感受到鄉村生活的小幸福,體會到鄉村振興的意義。”

在沙尾村村民林敏輝看來,征遷工作帶來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讓大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福州市長樂這個街道這樣幹……

漳港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進一步梳理夯實各村(社群)發展重點,通過發展産業帶動鄉村振興,着力提升資産盤活後續管理工作,保障村财收入可持續發展,為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 柯抒琳 通訊員 柯嬌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