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時代下,網際網路産品是怎樣改變我們工作方式的?一、新的生産力工具二、新的決策大腦三、時代前行的轍印

剛開始出現社會分工的時候,我們還是通過手工的方式進行工作,整個社會的生産力效率極其低下。計算機的出現,提高了生産效率——以前10個人的工作,可能隻需要1個人就能完成。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我們的工作方式有了質的飛躍,工作生産力更高,而且不再局限于地點,完成整個質的蛻變。目前數字化時代下,網際網路産品正悄然改變着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數字化時代下,網際網路産品是怎樣改變我們工作方式的?一、新的生産力工具二、新的決策大腦三、時代前行的轍印

1996年,《數字化生存出版》,美國學者尼葛洛龐蒂在書中提到,數字化将為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人類存在于虛拟的、數字化的生存活動空間,應用數字技術交流傳播、工作學習。

彼時,電腦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尚未普及,擁有一隻“大哥大”,是财富與身份的象征。中國人看待書裡的世界,無異于看一大學幻小說。

如今,書中的許多預言已然照進現實。線上視訊代替了錄像帶,報紙雜志有了更适合的呈現方式,平台通過資料分析,推給使用者最需要的内容。

數字化時代下,網際網路産品正悄然改變着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h1 toutiao-origin="h2">一、新的生産力工具</h1>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的生産力工具經過了數次疊代。

從牛馬到機器,再到計算機,又出現因計算機而衍生的一系列軟體工具。如九十年代誕生的Microsoft Office,人們可以使用它制作文檔、表格和PPT,并發給其他團隊成員。Microsoft Office上線三十年,全球裝機量超10億,至今仍是常用的辦公套裝軟體。

但随着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人們對于辦公軟體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到了2021年,平均每個月都有一家新的生産力工具完成融資,足以窺見使用者需求與實際資源不比對的沖突現狀。

在傳統的協作模式中,團隊成員建立文檔,并将文檔發送給其他成員,反複修改文檔是常态,一個PPT的檔案名,經過多人數次修改,字尾版本名時常是V9、V10,甚至更大。

這樣的線下協作模式稱不上高效,團隊溝通成本很高,也更容易出現混亂。而線上協作工具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它讓多名成員能夠實時線上檢視和編輯同一個文檔,

文檔工具從離線到線上,從個體到團隊,反映的是人類社會工作模式的轉變。工作越來越強調團隊配合,不再是孤軍奮戰。

而更多新需求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中産生,比如腦暴、會議、工作安排與進度追蹤。市面上的線上文檔很多,但大多零散,僅提供簡單的協同服務。人們更期待的是成體系的數字化工具,僅使用一個産品,便能串聯起文檔、會議、考勤、甚至日常随手記錄的便簽。

如同蘋果生态一樣,登陸同一個蘋果ID,就能在不同的終端裝置中擁有流暢順滑的使用體驗,資料在不同終端中随時共享,在iPhone上複制的資訊,下一秒可以在mac上直接粘貼。

線上協同産品的單一功能難以滿足團隊的多元需求,而強行将幾個不同功能的效率軟體拼湊到一起,也很難産生1加1大于2的疊加效應。即使打破了團隊成員空間與距離的限制,卻依然不得不在各工具的資訊傳輸中浪費時間。

新時代的生産力工具,應該是“稱手”的,意味着更低的溝通成本,更簡單的工作流程,和更高效率的工作模式。這和釘釘在今年未來組織大會上提到的年度趨勢關鍵詞很像,“數字化生産力”,代表的是下一個時代的工作方式。

新技術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釘閃會”可以通過文檔直接連接配接視訊會議、日程、項目等多項協作功能,串聯起會議的組織與資訊的分享、讨論、決策環節,會議更高效;“釘工牌”擁有身份驗證功能,還可對接各種支付管道;釘釘文檔支援線上文檔、表格、腦圖等多種創作形态,且可以插入多種不同格式的創作工具。

釘釘将辦公中可能出現的場景,從離線搬到了線上,并為使用者的各類創作需求,提供了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讓創作與協作更簡單。

舊時代的冗雜流程被加速,社會效率與企業的組織效率進一步躍升,困于流程之中的人們被解放出來,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之中,這是社會生産力的隐形釋放。

<h1 toutiao-origin="h2">二、新的決策大腦</h1>

2018年,認養一頭牛全員接入了釘釘。

在此之前,企業一直面臨着難題:乳制品行業産業鍊很長,從飼料到奶牛健康,從生産到質檢,任何環節都不容有失。

過往,公司依賴原始的人力監管,管理者每天要花費近一小時填表,内容複雜,容易出錯。更重要的是,資料無法在各鍊路間流動,形成資料孤島,難以快速決策。

資訊不對稱,跨部門溝通繁瑣,這是許多大公司都容易出現的問題,想要解決,需要依靠業務資訊化、數字化。

數字化像一張無限相連的蜘蛛網,蜘蛛網中的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獨立的資訊中心,蜘蛛可以站在網絡的任意地方,但與任何節點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全面捕捉每一個點的資訊,做出靈活、精準的決策。

認養一頭牛将牧業員工與上遊供應商接入釘釘之後,全員擁有了新的生産力工具,實作了組織數字化。

之後,認養一頭牛将青貯飼料系統與釘釘內建,業務人員登陸系統,在APP内便可實作地塊勘測、收割、運輸等資訊錄入。完成勘測後,釘釘會在背景生成飼料定價單,經财務稽核推送至供應商,輕松完成定價、确認、入賬的整個流程。

這一改變帶來了系列連鎖效應:填表的時間更少,所需的人力更少,工作效率更高,産品品控更高。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數字化更新的最大痛點,在于開發能力不足。企業有向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但沒有與之相比對的代碼能力。

釘釘為企業提供的輕代碼開發平台,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釘釘在底層架構上,将代碼變得子產品化,開發者不需要具有很高的開發能力,就能創作出所需場景的應用。

低代碼讓人人都可以是開發者,進而幫助企業降低數字化門檻。

廣西柳州的柳鋼集團冷軋廠,将工廠90%的業務都搬上了釘釘,并且通過釘釘的低代碼開發平台,快速搭建起上百個貼合自身業務需求的個性化應用。

用釘釘搭起一個數字化的透明工廠後,冷軋廠生産線上的任何裝置異常,都可以迅速通知到人。過往的重工行業,因數字化而變“輕”。

業務數字化的意思,是讓數字技術深入到産供銷研、生産制造等業務流程當中,讓業務資料實作實時流動,并全面連接配接,既沒有誤差,也沒有時差。

企業通過釘釘,可以實作不同業務的資料打通。同時,業務系統還能夠跨場景、跨組織的連接配接,實作業務場景與溝通協同的連接配接,以群插件、互動卡片、應用機器人的形式呈現在聊天消息、群和工作台。

最終,業務數字化給企業帶來的,是一個新的決策大腦,基于對資料的全盤把控,實作精準分析決策。讓人才、資源、資訊流通效率提升到極緻。

這是在用最少的絲,織最大的網。

<h1 toutiao-origin="h2">三、時代前行的轍印</h1>

最近,釘釘做了一場消失博物館活動。

博物館裡,展出的都是曾經很火,但現在被新事物替代了的老物件。比如台曆、轉接頭、老式硬碟、白闆。

如今,它們很少出現,卻都有了更好的呈現方式。

使用釘釘台曆,可以合理安排個人工作事項,并一鍵同步給團隊;釘釘轉接頭能夠實作各種格式類型檔案的一鍵投屏;釘盤讓老式硬碟成功退休,以雲盤的方式随傳随到;釘釘白闆跨越距離,讓遠端共創不再新奇。

産品層層進化疊代中,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更簡單了。

這場展覽線上上也有着不錯的熱度,微網誌#曾經很火但已消失了的産品#話題中,有網友提到文曲星、金山打字通與萬能充。仿若一場全民線上考古,然而許多産品對于00後而言已經陌生。

話題熱度經久不散背後,是人們對時代變化迅速的驚訝,網際網路發展三十年間,人類生産的資訊已超過去數千年的總和,社會生活發生異變,效率被極快提升。

從街邊的打口碟到人人裝機必備的網易雲,從書店裡厚厚的旅遊攻略,到小紅書随處可見的景點種草,從繁瑣的層層紙質申請,到APP上一點即可進入的審批流程。

以前,礦區的孩子最流行猜爸爸的遊戲。采煤勞工制服相同,臉上都是黑黢黢的,爸爸站在眼前,卻根本分不出誰是誰。

如今,依托釘釘開發出的數字化智慧礦山系統,礦工不用進礦洞,便可以通過手機中的釘釘,實時檢測上百個液壓支架壓力資料和采煤機實時位置,工作強度降低許多。

礦工也可以像白領一樣,衣着整潔,幹幹淨淨,猜爸爸的遊戲不再流行。

更重要的是,過往采煤是高危職業,勞工在最危險的地方作業,常會發生意外事故。現在,危險的工作可以讓機器去做,勞工隻需要遠端監測與操控。

數字化時代,從前的内容、場景、流程逐漸在消失中重塑:一種更輕盈、簡單、更有秩序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在這一浪潮下,社會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技術發展的本質,是讓人類完成一次向新世界的遷徙。從消失裡,人們得以看見社會進步的清晰路徑。被這個時代忘記的,總有更好的新生事物替代。

那些消失的東西,也是時代前行的轍印。

本文由 @張美芽 投稿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