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州市民雨中“軋神仙”

蘇州市民雨中“軋神仙”

“軋神仙”是幾千年吳文化的活态傳承,被稱為“蘇州人自己的狂歡節”。昨天是一年一度“軋神仙”活動的首日。雖然下着雨,但是在姑蘇區金阊街道石路商圈,“神仙花草”“神仙糕”“神仙香囊”……依然讓不少市民感受到了“軋神仙”的熱鬧氛圍。

“神仙花草”依然是“老蘇州”最愛

每逢“軋神仙”,老蘇州都習慣買幾盆“神仙花草”,把“仙氣”帶回家。昨天,在蘇州演藝中心廣場,近80個售賣“神仙花草”的攤位,一大早就擺了出來。

清新雅緻的小型盆景、小巧可愛的多肉植物、色彩各異的盆栽花卉,無不吸引着人們的眼球。“老蘇州”王巧珍平時喜歡種花養草,她覺得“軋神仙”這幾天買的花草,特别有靈氣、有仙氣,能讨個好彩頭。昨天,雖然下着雨,但她還是早早推着小車來“軋鬧猛”,一口氣買了4盆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準備送給兒子媳婦,他們剛搬“新家,希望這幾盆茉莉花能給家裡帶去點靈氣。”

以紅石榴、白石榴為代表的盆景也是市集上的熱門之選。“紅石榴不僅造型好看,而且象征着紅紅火火,擺在家裡有很好的寓意。”攤主吳國華說,紅石榴賣得最火,一個早上就賣出了5盆。

“神仙糕”“神仙香囊”魅力不減

“老蘇州”來“軋神仙”,必定少不了買一塊“神仙糕”嘗一嘗。昨天一早,市民吳女士一下子買了70多元的“神仙糕”,“每年都要來買點嘗嘗,沾一沾仙氣。”據蘇州黃天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穆岚介紹,為了滿足市民需求,糕團師傅當天淩晨4時制作了近2000塊糕點,包括了神仙糕、“軋”字糕、百果蜜糕、薄荷糕、赤豆糕等8個品種的特色糕團,每塊糕點價格在2.5元至4元不等。記者在現場看到,神仙糕和“軋”字糕,特别受市民歡迎。據悉,2019年,姑蘇區金阊街道聯合“黃天源”将“軋神仙”注冊商标的Logo運用于“神仙糕”上。

中醫藥文化展示,也是每年“軋神仙”活動中的傳統項目,展現了“軋神仙”的“普濟衆生、大醫有魂”精神。昨天,在石路銀河廣場,老字号“雷允上”不僅推出中醫咨詢服務活動,還展示了十多款神仙香囊,并推出現場體驗活動,還針對年輕人群推出網紅款赤小豆薏仁茯苓茶、菊花決明子茶等各類茶飲。在中草藥盆景展示台前,市民程小達盯着桔梗、紫花地丁、沿階草、鐵苋菜、栀子花等多種中草藥盆景仔細研究着,“沒想到這些植物都有藥用功效,可以入藥,真是學到了很多傳統中醫知識。”

文創産品為“軋神仙”注入活力

逛市集是“軋神仙”活動的傳統習俗。今年“神仙市集”的文創産品攤位受到市民青睐。精美絲巾、小巧筆架、精緻黃銅書簽……雖然下着雨,不時有撐傘路過的市民被攤位上小而美的文創産品吸引。

“一早上就賣出去5張‘軋’字黃銅書簽。”蘇州工匠園研發中心負責人張晔雯說,今年他們設計了“軋神仙”主題黃銅書簽。“‘軋’字對蘇州人太有意義了,意味着沾财氣、交好運。”張晔雯說,将“軋神仙”主題融入各種實用的特色用品、飾品中,一方面更容易吸引年輕人消費,同時也能讓他們主動了解傳統文化,感受“軋神仙”的魅力。

此外,粽子禮盒、米酒、果酒、杯子、發簪、手镯、茶具等各色好物都能在“神仙市集”上尋到。“‘軋神仙’就是軋一份熱鬧。”市民崔先生說,雖然下着雨,但他還是像往年一樣在首日來“軋”熱鬧,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生活的快樂。

摘自2021年5月24日《姑蘇晚報》記者 胡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