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之“中原”究竟是指哪裡?

作者:秦遙

如果有人問,今天中國的地理版圖和西周時期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那如果再問,今之中原和古之中原一樣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翻遍所有曆史文獻,我們找到“中原”一詞的最早出處,源自反映西周王朝人民生活的《詩經》。在此書《小雅》部分有這樣的描述:“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我們知道,西周的都城在陝西關中,而漆水和沮水,正好就位于關中。雖然“中原”一詞最初是指天下之中的原野,但那個原野是“天子之所”的原野,是周天子居住的京師“鎬京”的所在地“關中平原”。鎬京也是西周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具體位置今西安西南。

自《詩經》後,有關古“中原"就是關中平原的文獻出處還有很多。比如《三國演義》:“蜀兵已到祁山,人寇中原,卿安忍坐視乎”? (祁山位于甘肅省隴南、天水一帶,兵臨祁山即意味着侵犯中原地區);

宋·謝采伯《密齋筆記》:“關中,中原一大形勝之地”;

宋·薛季宣《浪語集》:"論中原形勢,常以關中為諸夏首”;

宋·陸遊:“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

元·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長安,故太白以浮雲遮蔽,不見長安為愁焉”;

明·缪希雍《葬經翼》:“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

清·王猷定《四照堂詩文集》:“以通漕實關中,為經理中原之首”。

古代“中原"絕不是現在所說地理位置意義上的“中原",它最初是指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後引伸為廣大漢人居住的地方。是以,不能看到“中原”一詞,就把古“中原”和今“中原”混為一談,也不能把中原文化簡單的等同于河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