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一直流傳着“世界十大文豪”的說法,有幸登上這個榜單的是古希臘的荷馬、意大利的但丁、英國的莎士比亞、德國的歌德、法國的雨果、英國的拜倫、俄羅斯的列夫•托爾斯泰、印度的泰戈爾、蘇聯的高爾基和中國的魯迅。
如果我們拟定一個中國古代十大文豪的名單,那麼其中應該有誰呢?
首當其沖的當屬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中國文學有兩大源頭,《詩經》是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楚辭》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觞,前者是西周春秋時期北方文人的集體創作,而後者确是屈原一個人的智慧結晶。屈原以一己之力讓南方文學和北方文學博了個平手,跻身古代十大文豪可謂實至名歸,當之無愧,而且可以和他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地位互相輝映,相得益彰。
緊随屈原之後的是史聖司馬遷。如果以司馬相如、枚乘為代表的漢賦作家發展了屈原開創的浪漫主義文學,那麼,史學大家司馬遷、班固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繼承者。司馬遷的《史記》文字流暢自然,故事波瀾壯闊,人物栩栩如生,情感噴薄欲出,道理意味深長,對後世的散文、小說創作有着深遠而廣泛的影響,真因為這個緣故,《史記》才會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排在第三位的乃是東晉大詩人,田園山水詩的開創者陶淵明。盡管南朝傑出山水詩人謝靈運曾經說過“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和陶淵明的文學成就相比,他和曹植都要稍遜一籌。陶淵明不僅詩寫得好,散文造詣也十分了得!《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都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
詩仙李白堪稱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讀他的詩,正如他聽蜀僧浚彈琴,“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如果不信,請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複回”,“噫籲嚱,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請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鹦鹉洲”;請看“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既然李白已經名列中國古代十大文豪,杜甫當然不能缺席,因為杜甫說他與李白“夜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當然是玩笑話,真正原因是他倆分别舉起了唐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風格的兩面大旗。
杜甫親生經曆了安史之亂的整個過程,并且通過他的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戰争帶給人民的重重苦難,“三吏”、“三别”、《兵車行》、《哀江頭》、《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三百字》篇篇浸透着百姓的血和淚。順便說一句,杜甫和杜牧、杜荀鶴應并稱“三杜”,而且能和“三李”媲美。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