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晖 北京報道
随着資管新規過渡期沖刺臨近,大财富管理市場轉型全面進入深水區。在固收類産品萎縮、市場結構化行情持續背景下,高淨值人群的傳統配置政策承壓。
今年7月,某私募FOF發行首日募集百億元的消息一度引發市場關注。震蕩行情下,具有更好政策配置和風險分散能力的産品類型開始受到市場追捧,投資者的目光也由單個基金政策轉向了組合基金政策。
行業共識在于,到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20多萬億元底層對應非标資産的資金将面臨再配置的問題。一定程度上,目前偏絕對收益的投資政策的體量較小,存在較大需求缺口,而FOF等多政策配置屬性的資産由于兼顧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存在較大市場發展空間。
資産配置正當其時
根據貝恩咨詢釋出的《2021中國私人财富報告》,2020年,國内可投資資産在1000萬元以上的高淨值人群數量達262萬人。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将接近300萬人,可投資資産總規模将突破90萬億元。
同時,随着國内人口增長率走低,房産稅等調控政策出台,或将推動金融資産占比進一步走高。天風證券分析,未來10年居民非金融資産占比将從目前的43%降至33%,資産配置持續向金融資産轉移,财富管理市場将從目前的253萬億增至660萬億元,占居民總資産比例從2020年的40%提高到2030年的55%。
在家庭可投資資産規模不斷上升,而傳統固收類投資管道萎縮的雙重背景下,多元資産配置的需求缺口正在放大,如何進一步提升資産配置能力與多元配置管道成為關鍵。
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随着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走出了趨勢性行情,連續上漲接近6個月,中小盤個股表現活躍,私募FOF等資産逆勢走強,成為資産配置中增長較快的類别。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認為:私募FOF在國内開始逐漸受到投資者關注,與市場環境和産品特性相關:第一, 截至2021年年中,國内私募産品數量達到67062隻,不同産品間業績分化較大,加大了投資者自己直接挑選産品的難度,而私募FOF依靠專業管理人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夠為投資者實作擇優而選。
第二,私募FOF能夠實作分散化投資,投資單隻私募産品可能存在投資政策單一,業績不穩定的風險。而利用FOF投資一籃子私募産品,若部分産品業績欠佳,組合能夠平衡收益;若産品業績良好,組合将獲得超額回報。此外,私募FOF可以尋找長期低相關性的政策,通過建構政策間的分散化組合來穿越周期波動,抵禦市場極端風險。例如2020年3月和2021年2月國内股票市場下跌之際,私募CTA政策反而逆勢創新高,FOF中加入股票中性、CTA等多政策能夠平滑收益。
Wind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已登記的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8908家,最新的備案存續管理規模5.58萬億元,相比去年底的3.77萬億元,增長超45%。而根據雲通數科統計,同期國内私募FOF的産品數量超過4600隻,主要來自于私募基金自主發行、公募專戶、券商資管等,其中私募基金自行發行占比達到40%。
市場震蕩更加彰顯了資産配置的重要性,這也給善于組合投資的FOF機構提供了更大舞台。華軟新動力2015年開始重點聚焦證券私募FOF業務,董事長徐以升在近期一場公開論壇上表示:目前單一政策、單一資産、單一管理人的波動過大、風險過大,投資人有必要通過證券私募FOF組合基金的方式,來進行投資和配置。
在他看來,單一資産、單一政策、單一管理人的産品購買都是投資,而通過多資産、多政策、多管理人的組合建構來比對自己的收益風險偏好可以了解為解決方案。相比于産品投資而言,多資産多政策解決方案思路的FOF基金,是有條件、有能力去實作動态組合、動态管理,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去進行主動管理、主動調整,尤其是政策配置内涵的主動調整,來中長期的實作客戶收益風險偏好目标。
“主觀+量化”雙管齊下破解配置難
早在2019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資産管理業務專業委員會即呼籲:行業機構應抓緊研究私募資管FOF及MOM業務發展模式,為規則制定貢獻行業智慧,充分發揮私募FOF/MOM産品多元化、多政策配置資産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現有的FOF産品中,不同政策類型的選擇也備受關注。
事實上,在今年的結構化行情之下,量化私募一度規模快速放大。進行根據私募排排網資料,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量化私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萬億”關口,在證券私募總規模中占比達21%。朝陽永續基金研究平台資料顯示,截至10月初,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20%的百億級私募共有14家,其中11家為量化私募。
量化交易是以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計算機技術從龐大的曆史資料中海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機率”事件以制定政策。主觀政策就是傳統的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分析公司基本面、行業格局、增長等等。在今年的震蕩市場中,波段交易機會更多,有利于量化政策的套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9月中下旬以來,市場整體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調整,無論是主觀還是量化股票多頭政策都出現了明顯的回撤。
一位私募機構高管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市場風格從中小盤階段性轉向大盤,而量化股票私募是以中證500指數增強為主流政策,故回撤較主觀股票私募更加明顯,而部分頭部量化私募由于追求更高的超額收益,在行業及風格因子上有一定的暴露,是以回撤反而較平均水準更大一些。”
相對而言,一些産品在行業及風格保持相對中性,是以超額收益更為穩定。曆史業績資料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30日,“華設新動力穩進1号”淨值上漲37.3%(費後),且最大回撤僅為5.9%,收益風險比更高。據了解,這是由于上述基金除了短期受到市場影響較大的量價因子外還配置了中長期的基本面因子,未來也可以根據市場環境階段性增配滬深300指數增強政策,政策更為均衡。
此外,上述華軟新動力相關産品由于業績報酬僅在底層收取,産品綜合費用與單一産品相仿,與市場其他FOF産品管理費與業績報酬均雙重收取定位有明顯差別。
前述私募機構高管認為:量化股票政策,基于廣度,長期超額收益更穩定,波動相對較小,而主觀股票政策,立足深度,波動相對較大,但階段超額收益更突出。
目前,市場上也不乏定位于“主觀+量化+FOF”的投資研究平台型公司。厚葳投資為近年新興的私募管理人,目前管理規模約20億元。厚葳投資底層基金經理劉小昊認為,超額收益來源于價值與趨勢的結合,除了傳統意義上通過嚴謹的基本面研究選擇好行業好公司及建倉前嚴格考量收益風險比之外,還會特别關注市場流動性和情緒面的變化,結合價值判斷,進行波段操作,鎖定收益。操作層面,還會根據闆塊輪動把握階段熱點,同時利用股指期貨擇時對沖,更好平滑系統性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今年闆塊輪動及風格轉換加快,基金操作整體難度提升,一定程度對主觀股票多頭影響更大,但一些産品仍能保持不俗業績。據了解,截止到今年9月30日,厚葳投資“遠耀”系列代表作“遠耀3号”淨值上漲32.2%,與今年頻遭“滑鐵盧”的傳統配置型價值投資私募表現迥異。
在上述私募機構高管看來:2021年市場闆塊輪動和風格切換加快,操作難度增大,當下投資時點雖好,但就投資者而言,挑選合适的産品也并非易事。無論是主觀還是量化政策,最好是能選到,一方面能夠适應目前多變的市場,一方面未來也能夠長期有效的産品。從投資者配置角度,“主觀+量化”雙管齊下,結合大類資産配置,無疑更有利于投資人鎖定收益、平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