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村上春樹的跑步随筆集。若幹年前,馬拉松似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社會時尚,這本書風靡一時,我也是在那個時間段讀過。最近,被青聯的跑友再次推薦了這本書,翻看之後,突然就有了寫點什麼的沖動。
熟悉村上的人,似乎更了解《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作品給人帶來的那種淡漠平靜和無可莫名的憂傷。正如有評論說,村上的小說,是寂寞的人寫給寂寞的人看的。《跑步》作為一本随筆,沒了這樣的情緒,但文字依然一貫地幹淨,從不拖泥帶水,還有足夠的幽默,總能不動聲色地擊中你。
據村上自己的說法,他之是以能這麼高産的寫作,都要拜長跑的訓練所賜。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村上市的鐵人三項賽,到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每天至少10公裡地一直在奔跑。2005年夏天,村上在夏威夷的考愛島租了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趁着早晨涼快的天氣,寫下了關于跑步的文章,他要為他這個堅持了23年的運動,留下記錄。2009年,書正式出版,細膩的筆觸、紀實的方式記錄了村上跑步的心理活動以及如何把對跑步的态度延伸到對人生的思考。因為真實和共情,讀起來順暢輕松,像是與一位老朋友在某個初夏的清晨,面對面地聊了很久。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惟有讀書和跑步不可辜負。那今天,就讓我們以這本書為媒介,談一談跑步吧。

人為什麼要跑步?就像一百個人心目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想,雖然開始跑步的動機五花八門,但跑步帶給人的好處卻是大緻相同的。
跑步讓我更健康、更快樂、更自信。1981年,村上決定放棄店鋪生意,成為一個全職小說家。伊始,他每天抽60支煙以維持體力,結果全身煙味、手指熏黃、身體長肉。村上在書中說,促使他跑步的,是每天6小時伏案工作後的健康和精力每況愈下,冀望通過跑步來保持體重、喚醒身體。我跑步始于2013年。那時的我在井岡山“創業”,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環境,加上“創業”之初無法言說的巨大困難和壓力,使我懷疑自己多多少少有了點輕度抑郁,身材也因為水土不服極度地變形。在聽說了很多牛人跑步的事迹後,我也開始了龜速般的慢跑。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清澈如水的月光下,從繞操場三、四圈到可以跑十幾圈,不僅體重降下來了、身材緊緻了,而且多巴胺分泌多了、人的情緒也明顯變好了。在一次次地突破自我的運動中,人會變得享受挑戰,熱愛生活。
跑步讓我懂得制定目标對于人生的意義。相信每一個剛剛跑步的人,都曾在心裡惡狠狠地想,我跑完x公裡堅決不跑了!但每次完成了出門前給自己制定的目标後那種快樂也是跑步帶給人的巨大滿足。對于人生也是如此,每個階段都要有目标,不管結果如何,努力的過程才是最有意義的。村上在書中也記錄了自己在跑步時的心态: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過,目的明确、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遠為滿意。跑步對我來說,不獨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說一面積累參賽經驗,一面将目标的橫杆一點點地提高,通過超越這高度來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隻是那麼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
跑步讓我知道敬畏。村上說,在跑超級馬拉松時,哪怕已經很累很累了,也不願邊走邊休息,時刻提醒自己,馬拉松是跑的比賽,而不是走的比賽,假若違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則,哪怕隻有一次,以後就将違背更多的原則,想跑完比賽就難上加難了。這是敬畏規則。他還寫道,即便練習量有所下降,也不可中斷練習兩天以上,這是積累奔跑量時的基本規則。肌肉很像記憶力良好的動物,隻要注意分階段地增加負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應與承受。肯花時間,循序漸進,它就毫無怨言,隻會偶爾苦着臉,頑強而順從地不斷提升強韌度。我們的肌肉非常循規蹈矩。隻要我們嚴格遵守手續,它就無怨無恨。這是敬畏科學。巴菲特說過一句話:“要想奪得馬拉松賽的第一名,首先你要做到的是,堅持跑完全程”。我們必須學會讓自己不受傷、跑得更長久,而不是逞一時之能。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科學、敬畏自己的身體,就像人生,勇于向前并懂得适時停留。
跑步讓我對堅持、自律這些特質了解得更加深刻。村上引用了毛姆的一句話:“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隻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産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跑步》一書就是為了抒發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可是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類似自暴自棄的爽快油然而生。”跑步還倒逼你更高效的安排時間。我們經常聽有的人說,我很想運動但是苦于沒有時間啊!其實我們想,一個人堅持每周足夠的頻率跑步,要麼養成早起習慣,要麼拒絕不必要的應酬,要麼做好碎片化的時間管理。時間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堅持、不放棄的态度,必然也會幫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跑步讓我學會與痛苦相處、與自己和解。“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村上說,每當長跑時,腦海裡就反複出現這句話。積極地選擇磨難,就是将人生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傷痛、腿像灌了鉛,每個人跑步都會遇到這些痛苦,當你認識到這是跑步必經的一個過程時,就會不再和自己較勁,不迷失于比賽,不強求于配速、距離。村上在書中還講了一件事:他本人屬于易胖體質,而妻子卻恰恰相反,怎麼吃都不會變胖。他抱怨道:上帝真是不公平呀,有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東西,有些人卻無需努力便唾手可得。後來才恍然大悟地想到倘若不是這樣的話,他也不會選擇數十年如一日的跑步,進而讓自己的身體得到了提升。什麼是真正的公平?目光終究要看遠一些。總有一天,“不公平”也許會悄悄轉化為“公平”。
跑步沿途所遇到的風景、人和事,都是滿滿的收獲,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說,跑步是一項孤獨的運動。也有人說,跑步就是為了學會和自己和孤獨相處。這些話我無比認可,但看到《跑步》中描述的一段,我也忍不住會心一笑。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村上在東京每天早晨健身跑時,常常與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交臂而過。一連幾年如此,自然而然地就熟識了,相遇時便互相微笑緻意,然而因為腼腆,始終不曾交談過,連對方的名字也一無所知。但他說:“不過每天早上和她相遇,卻是當時的我小小的喜悅之一。連這麼一點小小的喜悅都沒有,要每天堅持跑下來,可不容易。”相信每一個跑者都會經曆突如其來的厭跑期、倦怠期,激勵和陪伴對一個初跑者是否選擇堅持下去顯得尤為重要。
2020年,全國青聯換屆之後我們對全國青聯委員開展了全員教育訓練,第一個教育訓練班選在了浙江嘉興。報到後的第一天,我和往常出差時一樣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出門路跑,電梯裡居然就碰到了陳尚雲、徐瑞澤、馬鐵民、葉烽、葉培隆等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随後,均達、洪濤、少華、迎春、李波等省級青聯主席和一些省的青聯秘書長的加入帶動了更多委員。從此,跑團從嘉興7人初始團隊不斷擴容,發展到目前的120多人。跑步作為一個交流平台,讓越來越多的委員以“跑”會友,互相鼓勵,共同成長。對于秘書處的從業人員來說,委員們的情況也從原來紙面上沒有溫度的經曆、榮譽、特長變得更加豐富、立體、鮮活,有助于有針對性地搭建更多的平台發揮委員們的作用,進而讓組織發揮更大的效能。
我看到了國家需要時的擔當。全青跑團日常交流的工具是微信群,每人跑完了打卡、記錄、接龍。有的委員一段時間不規律打卡了,管理者都會問問是什麼情況。由此,我們認識了肩負澳門疫情防控工作重任、頂着巨大壓力多次協調全員核酸檢測并始終沖在第一線的羅奕龍主席;武漢疫情期間選擇義無反顧逆行、回到北京後哪裡有需要就奔赴哪裡不分周末不分晝夜執行任務的90後護士劉聚源;不管是疫情還是災情都第一時間慷慨解囊采購救災、生活、醫療等物資的陳翀;疫情期間表示留在駐在地、不給祖國添麻煩的同時還積極組織當地留學生、華人華僑抗疫的郭磊、鐘磊、詹修宸……
我看到了本職崗位上的奉獻。跑團裡有幾位優秀的醫生,國内最頂尖的眼科醫生林浩添的打卡時間永遠是深夜,而作為當地最好的綜合醫院急診科負責人的張正良永遠是清晨。談到原因,林醫生說,每天的看診量實在太大了,從醫生的角度說希望每一個患者都能得到及時的治療,特别是那些千裡迢迢趕來的農村地區患者,拖一天就是一天在大城市的費用啊!我們辛苦一點不要緊。張醫生則說,在急診科工作需要足夠好的體力,我跑步的原因就是要讓自己在需要的時候不掉鍊子!
我看到了勇于突破下的堅韌。作為企業負責人的吳立群不僅喜歡跑步,也喜歡讀書,他說這是他最大的兩個愛好。當年因為家庭經濟困難選擇讀了中專的他,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渴望,給自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标,而學習的成果也幫助他成功地進行了兩次創業。還有“創二代”王小雨,作為當地有影響力的零售型企業負責人,并沒有躺在父輩創造的“舒适圈”裡,而是主動求變、把握商機,在電商領域率先布局,這也成了疫情期間可以一騎紅塵的重要先手棋。
我看到了舉手投足中的真情。2020年的杭州馬拉松,一路上都有幼小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給幼稚園園長周向鵬打氣加油,他們打出的橫幅是“周爸爸你真棒”“周爸爸加油”,我們堅信這是園長始終把學生當親人、把教育當摯愛的生動展現。跑團中也都會流傳“托舉哥”電焊工周沖的故事,他在到廣州找工作途中,看到一個小女孩被懸挂在四樓陽台上搖搖欲墜,他第一反應沖上前面托舉着孩子一直等到救援團隊到達。大家經常會笑問,每天的跑步是不是幫助你在那麼長的時間克服了手臂完全麻木的問題?
當然,我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帥哥靓女。很多委員加入跑團後減重十幾斤,甚至有減掉三十斤的,有人坦言“三高”不高了、脂肪肝沒了、“油膩感”大叔形象一去不複返了、“顔值”提高了。
正是看到有這麼多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自己還努力,才讓我們選擇繼續奮力前行。正如村上在《跑步》後記中說到的:“獻給在世界各地的路上與我交臂而過的所有跑者。如果沒有你們,我一定不會如此堅持跑步”。
跑團作為全國青聯委員中一個自發形成的社群,黏性強、有張力,是全國青聯緻力打造的風清氣正的組織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組織文化的建構拓展、鞏固提升,需要每個組織成員的共同參與。希望全國青聯呈現的積極向上、平等互助、帶動青年、影響社會的組織文化,給你、我、我們帶來滿滿正能量,讓每一個人在其中終身受益并且發揚光大、造福社會。
村上說:跑步有好幾個長處。首先是不需要夥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裝備,更不必特地趕赴某個特别的場所。隻要有一雙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看,你們比他幸運多了,身邊還有一群熱愛跑步的小夥伴。還等什麼呢?開始跑步吧,讓我們一起遇上更美好的青春!
劉愛平
2021年10月寫于全青跑團成立一周年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