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顧正紅紀念館整體提升改造後重新開放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顧正紅是中國共産黨哺育成長起來的優秀共産主義戰士、中國勞工運動的先驅。上海顧正紅紀念館于2008年5月30日五卅運動83周年紀念日建成開館,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在進行了整體功能更新改造後,21日,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普陀區革命紀念地顧正紅紀念館重新開放。

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顧正紅紀念館整體提升改造後重新開放

圖說: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普陀區革命紀念地顧正紅紀念館重新開放 普陀區新聞辦供圖(下同)

1925年5月,顧正紅以他年輕寶貴的生命,點燃了上海勞工的反帝怒火,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之心,敲響了帝國主義在中國大地上橫行霸道的喪鐘,掀起了震驚中外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

顧正紅紀念館位于普陀區澳門路300号(原國棉二廠舊址),是緬懷顧正紅烈士英雄事迹,加強對後人的革命傳統教育,深入開展五卅運動史、滬西革命史研究工作的重要革命紀念地。

實物展出了顧正紅及其工友使用的生活、勞動用具等,同時運用大量的浮雕、雕塑、沉浸式光影體驗空間、互動裝置、微縮模型、藝術化場景複原等,融入了更多互動展示手段,營造更加生動的展示氛圍。

顧正紅紀念館分别于2012年對館内基本陳列進行布展更新;2013年對主體建築進行抗震加強工程;2017年對全館進行布展提升。2021年,為迎接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圍繞普陀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總目标,顧正紅紀念館進行了整體功能提升改造。改進展陳方式,豐富展示内容。引入智能化展陳方式,進一步充實展品及展示内容,并對内部空間進行整體設計改造;改進配套設定,優化服務品質。對公共廁所、空調通風系統等進行修繕改造,增設活動教室,為參觀者提供更優質的觀展體驗;提升整體形象,做強文化品牌。對建築外立面、紀念廣場(包括旗杆、雕塑等)、顧正紅烈士殉難處等進行修繕改造,提升場館的整體形象,進一步擦亮普陀的“紅色文化”品牌。

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顧正紅紀念館整體提升改造後重新開放

新館由紀念廣場、館内陳列、顧正紅烈士殉難處3部分組成。紀念廣場左側樹立着1959年由上海油畫雕塑院設計制作建造的顧正紅塑像,右側牆上鑲嵌一幅紀念五卅運動的大型浮雕。展覽由“苦難歲月”“覺醒成長”“反帝怒潮”“烈火燎原”“永恒懷念”五部分組成,通過梳理挖掘更多展示空間和活動空間,進一步增加與“五卅”運動相關的展陳内容,全景式展現了顧正紅烈士生平事迹及其引發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發展曆程。館後方原顧正紅烈士犧牲地樹立着一塊紀念碑,上面有1959年時任中共華東局書記魏文伯題寫的“顧正紅烈士殉難處”八個大字。

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顧正紅紀念館整體提升改造後重新開放

顧正紅紀念館展館主要分為5個展區,第一展區—苦難歲月,從“黑暗籠罩的舊中國”和“顧正紅的苦難童年”兩個角度講述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背景;第二展區—覺醒成長,從“到滬西日商紗廠做工”“在滬西工友俱樂部成長”“在二月罷工中光榮入黨”三個闆塊,講述20世紀20年代滬西地區勞工運動如何起步、發展,以及顧正紅從一名普通勞工成長為一名共産黨員的過程;第三展區—反帝怒潮,從“顧正紅之英勇捐軀”“潭子灣公祭起風雷”“五卅慘案震驚中外”“總工會風暴中成立”“三罷鬥争勢如破竹”“工運領袖劉華犧牲”等方面,講述以顧正紅犧牲為導火線引發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過程;第四展區—烈火燎原:從“五卅運動席卷華夏大地”“世界聲援中國五卅怒潮”“五卅後的大革命運動”,講述五卅運動的深遠影響,以及中國共産黨在這場運動中的如何發展壯大;第五展區—永恒懷念,從“顧正紅烈士紀念”“五卅運動紀念”“新中國成立後有關顧正紅與五卅運動的曆史和文藝作品”,講述黨和人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建造了一系列紀念設施,讓顧正紅烈士和“五卅運動”永遠牢記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