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将,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作者:史源曆史專欄

歡迎閱讀史源曆史專欄第2532期。我國有多個将軍縣,其中出将軍人數最多、名氣最大的是湖北紅安縣,一共出了8位上将,将軍總數更是達到223人。8位上将中,陳錫聯、韓先楚、郭天民、周成全、王建安、謝富治六人都是1955年的開國上将,而秦基偉和王誠漢也在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但實際上,将軍縣紅安還出了兩個“不是将軍”的人,他們的地位高于紅安縣所有的将軍,包括開國上将。這兩人曾是新中國的正國級上司人。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将,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第一位是董必武。董必武是我黨元老和重要創始人,1921年的中共一大代表。董老是我黨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和主席一樣,是新中國第一代上司集體的成員之一。建國後董老曾經出任過共和國的代主席,是正國級幹部。建立政黨、戰争年代的統戰工作與和平時期的法制建設,是他的三大主要功績。董老在軍政兩界以及海内外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不是一兩個開國将軍能簡單類比的。将軍們是軍隊的創造者之一,而董老則是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董必武雖然沒有直接上司過軍隊,但是1955年的元帥級别人物都未必能夠和董老相提并論,更别說上将了,他始終是紅安縣的驕傲和一面旗幟。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将,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第二位是李先念。李先念在1977年成為政治局常委,此時已經是正國級上司人,1983年被選為國家主席。在軍政生涯中,李先念曾經參與上司過1927年的黃麻起義,是紅四方面軍的重要上司人之一,在解放戰争時期曾任中原局副書記。建國後,李先念逐漸脫離軍隊體系,擔任過湖北省委書記、中南局副書記等職務,1954年調到國務院成為副總理。李先念在新中國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他雖然因為55年已經不在軍隊工作,而錯過了獲得軍銜的機會,但是個人地位卻遠遠超出了開國上将級别。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将,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由于李先念不屬于各野戰軍一線負責人,是以部分朋友對他的了解可能不多。尤其是建國後,他主要在政府工作,不像一些開國将帥那樣顯眼。李先念是一位意志力極強的上司人,著名的紅軍西路軍事件,我軍能夠保留下一定的有生力量,正是在李先念的帶領下,四百餘人沖到了新疆星星峽,堪稱是一個奇迹。不僅如此,1946年解放戰争初期的中原突圍戰,中原軍區在李先念等人的正确上司下,成功儲存了四萬多主力部隊,又是一個奇迹。七十年代國家面對重大變化,李先念和其他卓越上司人一起,又做出了關鍵而正确的決定,保護了政權和社會穩定,立下大功。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将,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話說回來,為什麼湖北紅安走出來的開國将領和國家上司人這麼多呢?1927年11月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那時候的紅安還叫“黃安”,“麻”是指麻城。黃安和麻城兩地有三萬餘人參加了暴動,而在這之後又建立了鄂豫皖根據地,紅四方面軍在此起步。紅軍時期,紅四方面軍曾是實力和地位僅次于中央紅軍的一支大軍,巅峰期有8萬多兵力。是以在不斷戰鬥和壯大過程當中,這裡鍛煉出的将領非常多,是有深厚曆史淵源的。這些将領又經過抗戰、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的多年曆練,建國後獲得了很高的軍銜。因為是“紅色根據地”,誕生出了大量的人民軍隊将領,黃安被改名為紅安,成了全國最著名的将軍縣。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将,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營運,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曆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