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樣一種思想交流,馬克思與恩格斯被迫分居兩地長達二十年之久

作者:悠閑文東

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在科學研究方面的緊密合作,并不僅僅限于一起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文章。雖然兩個人被迫分居兩地長達二十年之久,但他們之間史無前例的友誼在這時期卻更加鞏固了。

确實,他們這時已不能像過去那樣在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當面交換意見,争個明白,看誰的意見對。這是他們一直感到遺憾的,即使有時候互相拜訪,也很難彌補。

然而,他們的通信卻更為頻繁了。馬克思有時每天寄一封信到曼徹斯特去;一個星期中連一封信也不寫給恩格斯的情況是很少的。在恩格斯面前,馬克思沒有任何秘密。他的生活領域裡,沒有哪個方面他沒在信中談到過。

空間的距離,雖然也阻礙了他們的接觸,不過在另一方面,這種書面的思想交流,允許從容地周詳思考并且需要措辭嚴謹;正因為這樣,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認識就更為深刻全面。

從他們的來往書信中,幾乎可以整段地不加修改地移用于政論文章。馬克思正在研究的所有科學問題和政治問題,都在他給恩格斯的信中反映出來。哲學、國際政治、自然科學、數學、曆史、政治經濟學等等問題,都和恩格斯商量,把自己的新見解告訴他,在信中以對話方式進行研讨,以便最終肯定或放棄某種看法。這些書信包含着熱情而堅持不懈地為科學真理而進行的鬥争。

尤其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在研究工作方面實行了某種分工。馬克思專攻政治經濟學、世界史和歐洲各國的對外政策,恩格斯則在軍事學、語言學方面,并且後來愈益奮發地在自然科學方面進行系統的深入鑽研。沒多久,恩格斯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史知識就達到很廣博的程度,是以馬克思在提到恩格斯的時候,幽默而自豪地把他稱為自己的曼徹斯特“陸軍部”。

自私自利,互相傾軋甚至嫉妒等等習氣,在這兩人身上是沒有的。他們很厭惡這種作風。所有科學上的重要評價,所有政治決定,沒有一項事先沒征得對方的同意。

所有手稿,隻要時間來得及,沒有一件是不經對方預先看過,提出建議然後付印的。是以他們中一個人的思想和結論,同時也是另一個人的,這一點已經不言而喻了。

在恩格斯的許多著作中,有的一整段或一整章,是馬克思寫的,但未署名,正好像馬克思很自然地也一再接受恩格斯的幫助一樣。

如果恩格斯向他提出一個請求,要他解決一個問題,往往他就把什麼都擱下了,整天在英國博物館尋找,直至找到所需要的資料為止。這種情形從未間斷過。

馬克思不是一個喜歡誇張的人。他在兒子埃德加爾死亡(他一生中極度傷心的事有不少次,這是其中之一)以後,說出了恩格斯的友誼對他意味着什麼:

“在這些日子裡,我之是以能忍受這一切可怕的痛苦,是因時刻想念着你,想念着你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世間共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格姆科夫《馬克思傳》讀書筆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