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作者:愛趣探所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和愛趣探所的所長沁心梨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衆所周知,恐龍曾被描述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時而滅絕。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滅絕的意思就是,恐龍的種群死亡,沒有後裔。

可是如今有人告訴我們,恐龍并未滅絕,它的後裔依然活躍在我們當今時代的天空中,有的還成為人類的寵物,甚至還被端上人類的餐桌上,我們不必為此感到驚訝。

因為這些恐龍就是我們現在能見到的鳥類。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有科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論文說,在分析了6800萬年前的暴龍的蛋白質片斷,并與21種現代物種的蛋白質序列進行了比較,結果确證,恐龍與鳥類具有共同祖先。

大白話就是說,之前的恐龍和現代的鳥類具有親屬關系。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懷疑鳥類是恐龍現存最近的親屬,依據是綜合發現的鳥類和恐龍在骨骼形态上非常相似。

而此次研究則是從分子水準上确證了鳥類與恐龍之間的親緣關系。

後來,科學家大膽宣布,鳥類就是恐龍,恐龍并未滅絕,滅絕的是非鳥恐龍。

如今“恐龍”(Dinosaur)的定義就是這樣的:恐龍是指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并将恐龍大概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

非鳥恐龍曾經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垩紀),已于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

非鳥恐龍,比如霸王龍、雷龍、劍龍、三觭龍、甲龍等。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而生活在現代的鳥類也是恐龍,并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如同不能說人類由哺乳動物進化而來,因為人類就是哺乳動物。

科學家猜測當年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比較龐大的非鳥恐龍最容易滅絕,然後小型的非鳥恐龍逐漸跟着滅絕,而當時的一部分鳥類卻設法生存下來了(當然當時也有許多鳥類物種滅絕了)。

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大災難,當時大部分地球生物物種都遭到了滅頂之災,而一部分鳥類是如何幸存下來的,還是個迷。

如今,科學家依據一系列的特征,在研究和比較中,能夠指出鳥類在系統進化樹上處于與恐龍相同的位置,科學家之是以認為鳥類是恐龍,并不限于有單個确鑿的證據,而是有“許多證據拼在一起”,進而得出了“鳥類是恐龍”的結論。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年與非鳥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鳥類“恐龍”。

生活在白垩紀的鳥類巴塔哥尼亞鳥。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還有原始熱河鳥(最原始最早的鳥類之一)。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一塊發現于緬甸北部約有 9900 萬年曆史的琥珀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從頭骨尺寸來看,其比當今最小型的蜂鳥還要小)。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其實,鳥類與非鳥恐龍也并非完全是泾渭分明,因為有的非鳥恐龍也長有羽毛或翅膀。比如在活在白垩紀的中華鳥龍(第一種被确定羽毛顔色的非鳥恐龍)。

恐龍并未滅絕,它們活躍在天空,成為人類寵物,甚至被端上餐桌

現代所有鳥類都是恐龍(但并非所有恐龍都是鳥類),已經成為科學界的共識,是以可以說恐龍在今天依然活躍在天空中,就是飛翔的鳥類,有的恐龍還成為了人類的寵物(鹦鹉、觀賞鴿),有的恐龍還被端上了人類的餐桌(雞鴨鵝)。

文/沁心梨

圖/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