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青:願灑滿腔熱血,換來幸福人間(貴州省委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辦公室報送)

林青:願灑滿腔熱血,換來幸福人間(貴州省委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辦公室報送)

林青(資料照片)

林青,原名李遠方,字肅如,号矛戈,1911年生,貴州省畢節縣(今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人。1929年,林青在重慶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被轉移到上海,在滬東共青團區委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産黨。1932年,林青被上海英租界巡捕房逮捕,随後入獄。1933年出獄後,林青與共産黨員缪正元回到家鄉畢節。1934年,林青、缪正元、秦天真等人在畢節縣建立中共畢節支部,林青擔任支部書記。

在畢節支部的上司下,畢節縣群衆組織“草原藝術社”成員發展到200多人,活動範圍擴充到農村。畢節支部的活動引起畢節縣國民黨當局的注意,為儲存實力,1934年夏天,林青等支部成員及部分骨幹離開畢節,轉移到貴州安順、貴陽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林青在貴陽始終把黨組織建設放在首位,利用各種社會關系,以學校為主,先後建立“社會科學研究會”“文學藝術研究會”等組織,大力宣傳抗日,開展文藝活動,組織閱讀革命書刊,将徐健生、李策等一批進步青年和愛國志士吸收到黨組織中來。随着革命形勢的發展,畢節支部決定成立一個以黨員為核心、有革命進步人士參加的九人工作委員會,以貴陽為中心,面向貴州全省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黨的組織,并派黨員鄧止戈、黃大陸等潛入國民黨部隊搞兵運工作。截至1934年底,貴州全省建立黨支部和黨小組10多個,發展黨員40多人。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貴州遵義,林青為尋找紅軍與黨取得聯系,從貴陽輾轉到遵義,在紅軍召開群衆大會上,巧遇于上海同獄的吳亮平,當時吳在紅軍中擔任紅一軍團地方工作部長、中央縱隊秘書長,在吳亮平的引導下見了紅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長羅邁(李維漢)并詳細彙報了貴州黨組織的工作情況。随後,李維漢代表中央準許成立中共貴州省工作委員會,任命林青為貴州省工委書記兼遵義縣委書記,鄧止戈、秦天真為工委委員。李維漢訓示林青配合紅軍長征開展活動,鼓勵全體黨員不畏白色恐怖堅持英勇鬥争。林青回到貴陽,立即商讨執行中央對貴州工作的訓示意見,并建立軍事小組,由秦天真具體負責,深入各地發動武裝鬥争,吸引國民黨軍,掩護紅軍。林青将從遵義帶回的紅軍戰報,利用刊物或印發傳單,在各種場合進行宣傳,傳播共産黨員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揭露國民黨消極抗日、反共“圍剿”紅軍的陰謀,發動群衆反對國民黨的倒行逆施。4月,貴州全省有11個縣和貴陽地區10多所學校都建立起了黨組織(縣委、支部或小組),形成以貴州省工委為核心的黨的組織體系,為上司貴州全省各族人民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争提供了組織保證。不久,貴州地下黨組織通過秘密工作搞到敵人的軍用地圖和密電碼本,交給中央特派員潘漢年,為紅軍長征順利前進作出了重要貢獻。7月19日,由于叛徒出賣,設在貴陽萬寶街的地下黨機關聯絡點被破壞,林青和貴州省工委委員劉雪葦不幸被捕。

林青被捕後,敵人如獲至寶,妄圖從他這裡打開缺口,破壞整個貴州的中共地下組織。在獄中,敵人先以高官厚祿誘惑林青,被他堅決拒絕,敵人又對他施以各種酷刑和死亡威脅,妄圖撬開他的嘴。面對軟硬兼施窮兇極惡的敵人,林青堅貞不屈,義無反顧,從容面對。恰巧這時,他遇到了與組織失去聯系在獄中當看守的中共黨員董亮清,董亮清決定幫助林青和劉雪葦越獄逃走,但是,按照監獄的規定,一次隻能押解一人上廁所,越獄的機會也僅有一次。幾人商議時,林青說:“我已被打成重傷,不能完全恢複,出去對革命事業無法再作貢獻,我以工委書記的名義,決定劉雪葦越獄。”在這生與死的關鍵時刻,林青毅然将生的希望讓給劉雪葦。劉雪葦越獄後,國民黨特務在林青身上枉費心機,一無所獲,惱羞成怒,對他痛下毒手。

9月11日,林青帶着腳鐐手铐被押上刑車,遊街示衆,從國民黨貴陽警備司令部經大十字、中華路和中山路一帶,送往六廣門刑場。國民黨貴州省當局想用殺一儆百的辦法來根除共産黨。不料,刑車剛出警備司令部大門,林青便昂首挺胸,高唱《國際歌》,高呼“打倒出賣國家民族的蔣介石”“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号。敵人驚慌失措,兇殘的國民黨軍警為封住他的口,便慘無人道地用刺刀戳穿他的雙腮,卡住他的牙關,不準他發聲。然而,敵人的刺刀雖能傷及體膚,豈能封得住革命戰士的口,林青忍受着傷痕累累、鮮血直流的劇烈疼痛,嘴巴仍在艱難地蠕動着。見到此情此景,旁觀的群衆無不深受感動,為他的堅強不屈流下同情的熱淚,對鋼筋鐵骨般的共産黨人贊歎不已。

最終,林青大義凜然,壯烈犧牲。他是國民黨當局在貴州公開殺害的第一個共産黨人。

林青:願灑滿腔熱血,換來幸福人間(貴州省委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辦公室報送)

責任編輯:崔一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