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通過SPAC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是怎麼使用資金的?

作者:福布斯
那些通過SPAC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是怎麼使用資金的?

文/Sabbir Rangwala

從2020年開始至今,已有六家雷射雷達公司通過SPAC上市,它們是Velodyne、Luminar、Aeva、Innoviz、Ouster和Aeye,另外兩家公司Quanergy和Cepton則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以SPAC的方式上市。SPAC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此前通常被視為企業上市的最後手段,但這種情況在2020年發生了變化。在這一年裡,有60%的IPO是通過SPAC實作的,涉及領域包括醫療保健、汽車和房地産等,而其中的重點對象則有處于早期階段的高增長潛力行業,如衛星服務、電動汽車、以及其它自動化技術/服務。與傳統IPO需要展示曆史業績不同,SPAC為颠覆性和技術驅動型公司提供了一種通過承諾未來收入和利潤來籌集大量資金的方式。它為公共投資者和大型PIPE創造了一個途徑,讓其得以參與這些公司的潛在增長和成功。

上述六家雷射雷達公司在上市前籌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私人資金,并在SPAC上市後獲得了額外的26億美元資金。那麼在它們開始産生盈利和現金之前,這些資金将如何被使用?似乎有三個大方向:

對制造和供應鍊進行投資

這六家公司上市時的平均估值為18億美元(從Innoviz的10億美元到Luminar的29億美元不等)。根據這些公司的預測,到2030年,在汽車、卡車運輸、醫療保健、智能基礎設施、智能城市、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等市場的平均總市場體量(TAM)會達到1,200億美元。要想實作如此規模的營收(以及不斷拉升股價),就需要有制造領域的合作夥伴和強大的供應鍊支援,尤其是在光學領域。考慮到這六家公司都沒有經驗或基礎設施來建造數以百萬計的雷射雷達裝置來實作這種營收,它們需要對制造和供應鍊進行投資。像在汽車領域,大多數汽車公司都需要專業的一級汽車供應商的參與,以保證及時獲得可靠的、符合性能的産品。此外,這些雷射雷達通常會使用專門的光學元件,如雷射、探測器、電子器件、掃描器和鏡頭,這要求光學供應鍊參與到對這些元件的定制和開發中,并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在開發、NRE(非經常性工程)和測試方面的支出。

招聘和培養高素質人才

在招聘并留住技術、管理、銷售和營運領域的高素質人才方面的投資是至關重要的,而技術人才涉及光學、電子和軟體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來自其它行業,如國防、社交媒體、網際網路、消費電子、太空、量子計算等的競争非常激烈,而許多雷射雷達公司都位于舊金山等生活成本高昂的地區,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競争,更别說自動駕駛堆棧公司内部的雷射雷達團隊也在争奪同樣的人才。要想讓公司從風投支援的初創型企業轉變為高增長的營運型企業,就需要對人才進行管理,就要有與公衆投資者、成熟客戶、監管機構、媒體和供應商打交道的經驗。汽車行業的高管在市場上特别受歡迎,因為他們與客戶有着密切的關系,對客戶擷取、供應商管理和規模制造有深刻的見解。這種員工的招聘和挽留成本都很高,盡管對他們來說股權薪酬是個不錯的誘惑。

合并與收購

包括私有和上市在内,目前市面上大約有70家雷射雷達公司,而它們的業務涵蓋了不同的技術和市場領域。顯然,直到它們能夠盈利之前,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成功地實作生存、籌集私人資金、擴大規模,以及上市等目标。下圖從技術的角度展示了市場環境。

那些通過SPAC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是怎麼使用資金的?

在上市的六家雷射雷達公司中,有兩家在❶格子裡(Velodyne,Innoviz),有兩家在❸格子裡(Luminar,Aeye),還有兩家分别在❷格子(Aeva)和❹格子(Ouster)裡。Cepton和Quanergy則分别在❶和❹格子裡。如果這六家公司使用上市後籌集到的26億美元資金進行收購,那麼雷射雷達領域很可能發生合并現象。收購的動機是獲得新客戶和新市場,或者是填補技術和産品的空白。其實,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Ouster最近收購了Sense Photonics,以在技術和供應商管理方面創造協同效應(兩者都使用光子計數,專注于8XX-9XX nm波長),這可以使Ouster能夠更有效地應對汽車市場的變化。類似的交易可能會發生在❶和❹格子之間。

❷和❸格子專注于15XX nm波長,在這個領域,雷射器、探測器和光學器件的工業化程度要低得多,而價格則貴得多。對于想在這個領域盈利的公司來說,持續從外部采購這些元件是非常昂貴的(從定制和毛利率角度來看)。随着市場工業化和産品價格的下降(預計到2030年,用于汽車部署的雷射雷達價格将達到100-200美元/個),收購戰略性供應商和變得更加垂直整合可能是實作盈利的方式。要做到這一點,BOM(材料清單)的成本需要控制在50-100美元的範圍内,其中光學占50%左右。如果沒有垂直整合,這是難以實作的。Luminar最近收購了一家專業探測器供應商Optogration,前者在過去五年裡一直與提供APD(雪崩光電二極管)的後者合作。如果這些公司繼續尋找收購機會,尤其是在雷射和矽光子學領域,那也不足為奇。另外,專注于非光學汽車領域的廠商也加入了收購的行列。Indie Semiconductor最近完成了SPAC合并,在籌集數億美元的同時收購了總部位于加拿大的專業雷射公司Teraxion。

由于資金在上述領域的快速消耗,我們有必要看看這六家公司在營運費用上的燒錢速度。平均而言,每家公司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非GAAP虧損約為2,500萬美元,而它們在送出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檔案中預測,2023年-2024年的毛利率為50%-81%。汽車廠商是否會允許讓其毛利率達到這樣的水準?買家的力量是否會對其産生影響?假設再過2-3年才能實作正的淨現金流,那麼26億美元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會消耗在供應鍊、基礎設施、員工和營運成本上,而糾正燒錢趨勢的關鍵在于擷取真實的客戶、市場和收入。

伴随着企業在填補産品供應空缺,確定關鍵供應鍊環節安全,降低客戶收購風險,以及試圖增加更多的運輸軟體和基于SaaS的服務産品等方面的需求,并購交易也可能發生。考慮到“燒錢平衡法”,更大規模的交易很可能會以全部或部分股票的方式進行。隻要股價能上漲,這種方式還是不錯的。然而,正如Lightwave Advisors總裁John Dexheimer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讨論的,從2021年1月到8月,新上市的雷射雷達公司的總市值平均下降了約50%。John Dexheimer進一步指出:“那些能夠長期為成本和可靠性敏感的汽車公司提供無利可圖服務的公司可以生存下來,并蓬勃發展,但随着延遲交貨情況以及價格和利潤率壓力的增加,它們可能要籌備更多的現金。”

獲得更多的資金已經很困難的了,而想清楚如何明智地配置設定資金将變得更加困難。

Sabbir Rangwala是福布斯撰稿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