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藝評論 |《入殓師》重映:認真生活,告别才有意義

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10月29日,奧斯卡獲獎作品《入殓師》4K修複版在全國熱映。《入殓師》曾在世界範圍内收獲觀衆的感動與好評,攬獲國際影節數十項大獎,影片于2008年海外上映,當年無緣内地大銀幕,此番4K修複版引進,也令廣大中國影迷感歎是“一場跨越13年的赴約”。

文藝評論 |《入殓師》重映:認真生活,告别才有意義

《入殓師》是一部具有日本民族對死亡了解特點的作品,十多年後再看這部影片,随着年齡的增長、境遇的不同,不少人關于“如何認真生活”、“如何消化死亡”等問題,似乎又有了新的答案。

電影由泷田洋二郎執導,久石讓配樂,本木雅弘、廣末涼子、山崎努等主演。講述了大提琴手小林大悟陰差陽錯踏進入殓師行業的故事。在工作的過程中,他見證了無數次分别,從最初的排斥變為了解和尊重,這份特殊的經曆也成為了他重尋人生方向的指南針。

認真生活,活在當下,也許是給觀衆最直接的感受。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的這兩年,我們周遭的環境、行業,包括每個人的心境都發生巨大變化。唯有活在當下,認真生活,才是應對變化不變的真理。

從大提琴手到入殓師,過去拉琴的手變成送别往生者的手,心裡的落差可謂巨大。如若大提琴手小林躺在過往的“體面”中不做改變,一家人的生存都可能面對問題。而選擇應對挑戰,去過被外界充滿誤解卻能養活自己的生活,小林的人生也迎來巨大變化。他跟這份工作和解、跟不了解自己工作的妻子和解,也跟抛棄他的父親和解。

文藝評論 |《入殓師》重映:認真生活,告别才有意義

認真生活的人,生活也将報之以歌。《入殓師》裡,有很多認真生活的普通人,為了鄉鄰不得不關掉澡堂的老奶奶、火葬場的“守門人”、以及說過“想要活着就要吃東西,既然吃,就要吃最好的”那位社長……死亡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将來臨。而因為有了對生活的認真熱愛,遺憾才少一些,最後的認真告别才更有意義。

在為澡堂老奶奶納棺時,入殓師為老奶奶戴上的圍巾,是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也曾熱愛生活的“證據”。真正到了最後一程,火葬場的“守門人”說着“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并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我作為看門人,在這裡送走了很多人,說着路上小心,總會再見的”,既是對老朋友澡堂老奶奶的告别,也頗有些輪回意味。

在漫長的人生中,愛與分别不一定相悖。即便終将告别,想到未來終會相遇,内心的平靜會更多一分。

文藝評論 |《入殓師》重映:認真生活,告别才有意義

導演泷田洋二郎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的樁樁件件,配樂大師久石讓溫柔的樂曲撫平所有的難以釋懷。正如導演寫給影迷的信中所言,這些源自真實生活的“看似平靜的場景下卻蘊藏着無限的情感張力”。

當然,影片中的一些人物設定,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看起來,有些滞後。比如很多時候都保持着笑容的女主,她是典型日式賢妻的“女主”形象,卻在美麗之外存在感很弱。在眼下“她力量”覺醒的當下,在不少如《東京女子圖鑒》《黑色皮革手冊》《我的恐怖妻子》《凪的新生活》等關注女性成長的日劇叫好又叫座的背景下,這樣傳統日式女性角色,在過往可以靠顔打天下,但在如今卻少了些“價值輸出”。

但瑕不掩瑜。十多年後再看《入殓師》,很多人依然哭紅了雙眼。畢竟,跟單薄的“常回家看看”、“活在當下”比起來,文藝作品的力量附着在人物故事中,有着更能打動人的力量。我知道我們終将重逢,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好好生活、用力擁抱、彼此陪伴,才算不負此生。

文藝評論 |《入殓師》重映:認真生活,告别才有意義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