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戲“院藏經典”原創音樂劇再登台,《家》探索文學經典的音樂劇重生

作者:北青熱點

中央戲劇學院原創音樂劇《家》,7月30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全劇以極具古典色彩的氣質,再現了文學巨匠巴金筆下那個充滿桎梏卻又發人深省的“家”,嘗試了音樂劇與中國文學經典的融合。演出由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團演出,劉紅梅、李雄輝、陳小玲、戴勁松等中戲教授擔任主創。

中戲“院藏經典”原創音樂劇再登台,《家》探索文學經典的音樂劇重生

音樂劇《家》改編自文學巨匠巴金的同名長篇小說。2011年,以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師生為核心的主創團隊,首次将原創音樂劇《家》搬上了國際大學生戲劇節的舞台。此後的十年間,該劇在中戲實驗劇場及其他舞台多次上演,在一輪輪的演出中日臻完善,成為中央戲劇學院的“院藏經典“。2018年,該劇還推出了電影版。

此次上演,演出在原版基礎上豐富了劇情結構和唱段設計,舞台呈現也更加追求質感,主演皆由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系和表演系的師生擔綱。首演當晚,伴随一陣激昂的搖滾樂,一場熱鬧的大家族婚禮拉開了演出的序幕,高家長房長孫高覺新娶妻,但新娘卻不是他愛的梅芬表妹,看着前來賀喜的衆人和恭順的妻子瑞珏,覺新有苦難言,隻得以一曲《梅芬,你在哪裡》隔空向夫妻道盡心中無奈。

中戲“院藏經典”原創音樂劇再登台,《家》探索文學經典的音樂劇重生

中戲音樂劇系教師、音樂劇演員金聖權在首演中飾演“覺新”一角。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金聖權“音力全開”,深情演繹劇中多支經典唱段“覺新”這一封建家庭中的悲劇人物立于舞台之上。此外,音樂劇《家》對原小說的人物、場面、情節進行了提煉、裁剪、重塑,除了覺新和梅芬、瑞珏這組人物關系外,還重點刻畫了二少爺覺民和琴表妹,三少爺覺慧和丫鬟鳴鳳,高老太爺和陳姨太等多組人物形象,再現了舊時代封建家庭的衆生百态,以及“五四運動”後新青年突破牢籠的決心與行動。導演劉紅梅表示:“此次上演的新版音樂劇《家》更具時代性,我們在劇中強化了青年人的理想和信念,強化了他們的覺醒意識,就是希望年輕觀衆能從中感受到啟發和力量。”

中戲“院藏經典”原創音樂劇再登台,《家》探索文學經典的音樂劇重生

全劇結尾,在曆經夫妻離世、家族沒落之後,從“家”中走出的年輕一代重新攜手同行,高唱着《覺醒》的旋律,慷慨激昂,将全劇推向高潮。作為本土原創音樂劇,《家》全劇共包含《鳳珏梅》《覺醒》《青春四重唱》等28首歌曲,音樂伴随劇情曲折起伏,時而柔美舒緩,時而悲哀婉轉,時而慷慨激昂……同時,該劇還将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民族歌曲和傳統戲曲元素融入其中,如開場鬧洞房賓客們的四川唱詞,以及為高老太爺賀壽的京戲《金猴獻瑞》等,豐富的民族音樂元素盡顯本土化特質。此外,還大膽融入搖滾音樂元素,展現人物的情感變化和性格發展。

中戲“院藏經典”原創音樂劇再登台,《家》探索文學經典的音樂劇重生

而在舞蹈創作中,則大量吸收了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和中國戲曲等創作元素,舞段重在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情緒,特别是覺慧和鳴鳳的雙人舞段,以舞寄情。

據悉,本輪音樂劇《家》是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團在2019年恢複營運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商業演出作品,将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至8月1日。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