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粥,是一粒粒開花的米,卻納得下中國文化這座須彌山:

上古時期,黃帝烹谷為粥,延續了華夏文明;《史記》裡倉公以粥為藥,佐證了“藥食同源”;陸遊食粥延年,留下了“隻将食粥緻神仙”的養生心得;尋常百姓,更是日日離不得粥…… 粥,在中國人的心中,早已超越飲食 。

也許,正是因為尋常卻又超乎尋常,粥才得以在中國各地生根,在平凡的煙火中曆久彌新。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說到喝粥,廣東人自稱第二,無人敢應第一。廣東 潮汕地區方言中,稱粥為糜。糜,其實是粥的一種古語,足見其食粥曆史之悠久。 好食粥、善熬粥的廣東人,也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上好的珍珠米,猛火燒滾,在米粒将開未開之際熄火,讓餘溫析出米油。這樣一碗簡單樸素的 白粥 ,最得潮汕人歡心,配上一碟鹹菜,就讓人胃口大開,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暖身,慰藉了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最能經得起歲序更替、四時流轉。

偶爾,在熬粥時加入香菜、冬菜、蔥、姜等配料, 與各類海鮮在砂鍋裡咕嘟咕嘟熬上半天,掀開蓋子的那一刻,食客就開始吞咽口水。喝進口中,粥有肉的鮮嫩,肉有粥的酥滑, 香粥 二字,足以叫人在每一個寒冷的日子裡反複回味。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潮汕海鮮粥 的香氣,來自食材,更來自潮汕人的講究。火候與溫度自不必說,海鮮扔進鍋中,就開始不停攪拌生怕食材粘在鍋底上的那種虔誠,才是這鍋粥滋味如何的關鍵。 生活與美食一樣,很多時候就是在這些細碎的溫暖中,一次次變得溫柔且可愛。

潮汕之外,廣州、順德兩地的 艇仔粥、生滾粥、毋米粥、豬雜粥 等,也是各有風味。北方人初到廣東,總不明白,何以一碗司空見慣的粥,到了廣東就花樣百出,頗有些“風景這邊獨好”的意味。

整個北方地區的粥加起來,恐怕也不抵廣東的一半。 在一定程度上,能與廣東粥勉強叫一下闆的,恐怕隻有 臘八粥 ,但可惜臘八粥在各地的大鐵鍋裡熬來熬去千百年,無非是米裡多加了些豆,顔值是上去了,食材到底還是有些單一。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率先推陳出新,将臘八粥分為兩類。一類是給孔府主人食用的,與尋常八寶粥并無二緻;另一類是大米、白菜、豆腐裡加了肉片,也叫臘八粥,是給孔府差人喝的。

如今,曲阜人冬天最常喝的粥,是 羊肉粥 。 小米與豆漿熬成糊狀後,加入薄薄的羊肉片與鹹黃豆,配上一根油條,吃得胃暖心也暖,身心得到滿足,整個冬天也變得歡快起來了。

北方地區,尤其黃河流域,小米是最早被馴化并種植的糧食之一。北方人在熬粥這件事上,雖然并無多少花樣,但最早開始熬粥的北方人知道:無論南方北方,無論大米小米,無論哪種粥,都須久熬粥才醇香。 熬過了寒冬,春天就來了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小米粥 | 十柒

粥要久熬才香,湯要慢炖才入味, 這種耐心烹制食物的方法,常常不動聲色教會我們如何對待歲月——急不得,燥不得,一定要順其自然,一定要适得其法。 在歲月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積澱與收獲,炖湯也一樣,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食材與方法。

胡辣湯 ,大概是北方人寒冬裡喝過最多的湯。寒風淩冽的早晨,喝一碗酸辣适口的胡辣湯,就像是穿上了厚實的铠甲,有了和冬天“作戰”的勇氣。這種随着河南人走遍全國的湯,“花”開在了省外,“香”卻留在了省内。河南的胡辣湯,頗有些“諸子争鳴”的味道:

其它各市喝加了肉丁的胡辣湯,開封就一定要喝素胡辣湯;南陽在胡辣湯裡加熟牛肉,信陽就在胡辣湯中加不肥不瘦的豬肉,漯河一旦加了羊肉,駐馬店就必加雞肉……總之,外省人還沒嘗出來哪碗最好喝,就先看到了中原的地大物博。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胡辣湯 | 胡子拉碴2005

但其實,胡辣湯炖起來并不容易。三十多種食材,要按比例配制湯底,各種配料入鍋的時間也有各自的次序,最重要的是,不同的時間段要用不同的火候,什麼時候用大火燒滾,什麼時候用文火慢炖,都有講究,錯了,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越是簡單的食物,越需要用心烹制。 正是因為這份用心的簡單,胡辣湯才可以“百搭”而不違和,油條、包子、蔥油餅、鍋盔、千層餅,樣樣搭配得得體又從容。

與胡辣湯一樣“百搭”的,還有 啥湯 。相較于胡辣湯,這種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等省部分地區流行的湯,似乎更随意,名字都懶得正經起一個,而且“顔值”也不高,黑乎乎的,但隻要一入口,那鮮香醇厚的味道,就能征服每一個奔忙在冬天的人。

用一碗粥,回贈歲月以溫暖

跨省的啥湯,也有不同的“版本”,有人專門為它做過一個統計,據說有三十多種,可以适應不同的口味。 酸的、辣的、鹹的、甜的,無論哪種味道,含在舌尖,香濃綿密是一樣的,細細的,柔柔的,那是時間的味道。

啥湯之外,安徽沿江地區,還會炖 老鴨湯 。一年以上的老鴨子,與酸蘿蔔、老姜、花椒放進炖鍋中,先是大火煮,再是小火炖,寒冬裡吃一碗,驅寒暖身,最宜南方氣候。

粥湯本是尋常之物,卻在萬水千山的跨越中,容納着地域的差異與不同的食材,以它的清簡樸素,撫慰着我們的身心,溫暖着尋常的生活。 那些能将一碗尋常粥湯熬炖得有滋有味的人,一定也是溫暖且懂得生活的人吧。

JYFB

來源:誰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