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7日
坊之岬海戰是二戰末期日本海軍發動的最後一次大型海戰。大和号戰艦與護衛艦共9艘作為水上特攻部隊,與美國海軍的航母艦載機展開戰鬥。
最後包括大和号在内共6艘戰艦被擊沉。
背景
太平洋戰争末期的1945年春,日本聯合艦隊已喪失了大部分主力艦艇。自大和艦以下,殘存的艦隻因為燃料不足的原因無法行動,皆滞留于廣島吳市軍港。因為當時計劃優先生産特攻兵器海龍(日語:海龍(潛水艇))和震洋,大型軍艦的修理被迫推遲。針對這個方案,海軍中将伊藤整提出了優先修理軍艦的方針,進而和海軍次官井上成美對立。最後,按照伊藤的要求,戰艦“大和”和“榛名”在吳工廠、“長門”在橫須賀進行修理。
3月末,美國和英國的艦隊聚集在了沖繩本島,聯合軍開始籌劃沖繩諸島的進攻計劃,進行登陸日本的最後階段。日軍為阻止盟軍登陸日本本土,發動沖繩防衛戰天一号作戰,作為菊水特攻作戰的一部分,以大和為中心的艦隊應向沖繩海進擊。
3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指令包含戰艦“大和”在内的第一遊擊部隊進行出擊準備,以配合航空攻擊,并将這個作戰命名為“天一号作戰”。
作戰計劃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豐田副武大将立案,大和号與其艦隊向沖繩本島突入,固定炮台成為海岸炮進行炮擊,彈藥用完後船員再轉為陸戰隊(日語:海軍陸戦隊)與盟軍作戰,是一個完全不考慮成員生還可能的計劃。計劃原先預定投入大和号與長門号,但由于位置(長門當時停泊于橫須賀)與燃料問題,最後隻有大和号可用。當初預定隻搭載單程燃料,但海軍的補給部門把油罐底部的剩油(通常不計入存儲量)搜刮起來,總算湊夠了足夠往返的燃料。
3月29日,大和号由吳出航往德山附近海域待機。日本人清楚由于美軍已取得制空權,無航空機保護的水上部隊進行特攻作戰必然失敗,第2艦隊司令長官伊藤整中将直至最後依然反對作戰。4月5日聯合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日語:草鹿能之介)中将坐水上飛機飛來,據說是以“希望(大和)能成為一億總特攻的先鋒(
請成為億特攻之魁”這話說服了伊藤中将。
4月1日,盟軍開始登陸沖繩。日軍決定于4月6日發動菊水作戰,沖繩的海軍陸戰隊主張打持久戰,而内地的大學營則傾向于
包括航空特攻和海上特攻在内的總攻擊,雙方的意見發生了分歧。第二水雷戰隊司令部在認定美軍具有優勢的前提下,制定了作戰方針,讓可以登陸的兵器彈藥人員悉數登陸,作為陸上防衛兵力,餘下的配置設定到水上炮台。
4月3日,第二水雷戰隊司令部将方針上報到連合艦隊司令部,但未被伊藤中将所采納。包括戰艦“大和”在内的第二艦隊,最終在司令長官豊田副武的指揮下被确立為水上特攻作戰。軍令部次長小澤治三郎在得知了這個計劃後,以“積極作戰是好事,但是現在這已經不能算是作戰了”為由,勸聯合艦隊再做商榷,但最終沒有成功。
戰鬥
出擊
4月6日16時、戰艦大和所屬的第1遊擊部隊于德山海域出擊。包括鏟鳄号的兩艘美軍潛水艇于豐後水道發現向南行駛的日本艦隊,向美艦隊發出通報。
4月7日破曉,日本艦隊通過大隅半島往沖繩行駛。日本艦隊中央順次為矢别、大和,周圍1,500米由8隻驅逐艦經成輪形陣式,以20節推進。其後驅逐艦朝霜由于引擎故障而脫隊。美軍的偵察機開始追蹤日本艦隊。10時、發現日本艦隊向西方向前進,11時30分改為直向沖繩前進。
雖然美軍握有日本近海的制空權與制海權。但實際上日本第5航空艦隊(鹿屋基地)司令長官宇垣纏中将獨自指令零戰約20架于4月7日擔當護衛至上午10時左右。
第1波攻擊
察知大和号出擊時,負責進攻沖繩的美第5艦隊司令長官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上将原意是進行戰艦決戰,但由于日本艦隊其後行蹤不明,最終決定由米切爾中将的第58機動部隊實行空中攻擊。
10時前後,于沖繩以東位置的8艘空母出動數波共約400架的攻擊隊。攻擊隊由F6F戰鬥機、F4U戰鬥機、SB2C爆擊機、TBF攻擊機組成。其他支援艦艇則準備于空中攻擊失敗的時候阻止日本艦隊前進。
美軍攻擊隊約花了2小時由沖繩飛抵日本艦隊對空攻擊射程外集結包圍與組織。
第1波攻擊隊于12時30分開始攻擊。日本艦隊開始以速度25節作回避行動與對空戰鬥。大和約有150座對空火器。美雷擊機集中向大和左舷發起攻擊。12時46分,矢知的輪機部分被魚雷擊中,無法航行。
其後矢知被至少6枚魚雷與12發炸彈命中。欲救助矢知的矶風亦受到攻擊,重創後無法航行。矢知于14時5分沉沒。第1波攻擊時大和被炸彈2發與魚雷1枚命中,造成速度下降,艦尾發生火災。涼月被重創而脫隊、浜風沉沒。而輪機故障的朝霜
在大和等被空襲之前已經被擊沉。
第2波、第3波攻擊
13時20分至14時15分間,第2波與第3波攻擊隊來襲。攻擊集中于大和号,大和至少被8枚魚雷與15發炸彈命中。炸彈造成的損害導至對空射擊能力下降,魚雷集中命中左舷。13時33分向右舷的輪機室與鍋爐室注水維持平衡,很多船員不知情而被水浸死。右舷輪機喪失與大量浸水使速度降至10節,低速前進的大和成為魚雷攻擊機的極好目标,攻擊集中于舵與船尾。
14時2分,伊藤中将下令棄船。14時5分,大和開始傾覆。伊藤中将與艦長有賀幸作大佐拒絕離艦。14時20分,大和開始沉沒。14時23分,大和彈藥庫爆炸。
爆雲于200公裡外的鹿兒島亦可目擊到。
(3022N12804E)
30367°N
128067°E)
尾聲
16時39分,第1遊擊部隊指揮官下達救助乘員,傳回佐世保的指令。在這海戰中日本側大和、輕巡矢知、驅逐艦浜風被擊沉、霞與矶風無法航行而自沉。分離行動中的朝霜沉沒(全員戰死) 。涼月于損失艦首後傳回佐世保。損傷較小的驅逐艦冬月、雪風、初霜救助了大和生存者280名、矢别生存者555名,矶風、濱風、霞生存者800名以上,載着生還者傳回佐世保。約3,700人戰死。
美軍機有10架被對空炮火擊落,戰死者合計12名。有證言說美戰鬥機用機槍攻擊日軍海面生存者,但亦有證言說驅逐艦救助生存者期間美軍機沒有作出攻擊。
此次海戰期間,日本陸軍于沖繩向美艦隊發動攻擊。4月7日有大約115架飛機向美軍艦艇進行攻擊,其中大部分為特攻機。
日軍在攻擊行動中損失飛機約100架。
影響
戰艦大和的出擊是日本海軍最後的大型作戰。作戰失敗等于宣布聯合艦隊的終結,亦是大艦巨炮時代的結局。殘存的艦艇其後幾乎沒再參與戰鬥。
涼月隻進行了一些應急修理。冬月雖然修理好了,但1945年8月20日于門司觸水雷損壞。雪風幾乎沒有受傷直至戰争結束。
初霜于1945年7月30日在舞鶴近海觸雷沉沒。這是太平洋戰鬥中第129隻,亦是日本最後一隻沉沒的驅逐艦。而雪風号成為日本海軍唯一幸存至戰後三十年的戰艦,後來于1947年移交中國海軍,成為國軍陽字号驅逐艦中的一艘艦船--“丹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