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在網紅藝術家朱敬一作品《樂遊園》前,一位上海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對作品的呈現方式充滿好奇。藝術家用剪紙镂空的手法把徐彙各個曆史時期的建築融在一個穿越的戲劇舞台中,仿佛是一個時代精靈的遊樂場。以紙為媒介,非遺和當代藝術在6月18日開幕的《紙·無止境》特展中碰撞融合,通過刻、撕、折、雕、印、描摹等不同手段,讓觀衆感受到“紙”的創生、再造和無限可能。此次展覽也标志着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的開館。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國寶級紙上絕活亮相

《紙·無止境》展覽邀請近30位傳統及當代紙藝術家參與。在展覽中,可以看到上海剪紙、金壇刻紙、朵雲軒木版水印、桃花塢木版年畫等多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作品,以及海派撕紙、金山農民畫等市級非遺。“上海剪紙”的四屏條幅作品《漓江之夏》,來自于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曦明。林曦明精通國畫,他把繪畫元素融入剪紙之中,在《漓江之夏》中,他以剪紙作山水,用四個層次的色彩紙拼貼近山到遠山的層次,恰如中國畫中的深、淺、濃、淡。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也有不少非遺作品和書法結合,比如“上海碑刻傳拓與拓片裝裱”技藝摹刻的王羲之《喪亂帖》,由上海圖書館科技情報研究所曆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複部主任張品芳創作。安徽省級非遺撕紙的代表性傳承人蔣勁華的“書法”撕紙作品,則巧妙地把握紙的特有屬性,又彰顯出毛筆書法的韻緻。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完整保留着中國傳統雕版印刷術的技藝特征,通過木版水印制作的詩箋獨幕喜劇、書畫作品,讓大衆既能從中欣賞到書畫家的筆墨神采、又能欣賞木版水印的工藝技巧。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在展覽裡,也不乏和生活結合的非遺紙藝。展廳頂部挂着一把把油紙傘,令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這是來自浙江省級非遺餘杭紙傘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有泉的作品。這些以桃花紙、柿子漆曆經7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的紙傘,借着二次元、古風的流行重新流行,已經成了哔哩哔哩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社群重要的身份标簽象征。一組風筝作品來自山東濰坊風筝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這些和木印年畫等傳統技藝結合的風筝,如今也飛進了千家萬戶的生活。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藝術融入社群和時代

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是徐彙區楓林路街道專門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上海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林曦明建造。在展館中,也有師承林曦明、擅長繪畫和剪紙的海派剪紙傳承人李守白的工作室,他的城市天際線剪紙作品做成的剪紙裝置也在展覽中亮相。“我們要用上海剪紙語言講好上海故事,未來希望立足這一展館,讓海派剪紙一步步走向世界。”李守白說。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在展覽中,也有不少當代藝術家作品。旅法藝術家陳焘的剪紙裝置《愛情的光影》選擇了關于愛情的詩歌,用哥特字型寫後解構排版,雷射镂空在350克紅色卡紙上,充滿當代感。上海藝術家陳航峰的剪紙作品《喜》《龍》表面看似是傳統剪紙,其實作品镂空部分細節都是由各種商業品牌符号組成,以引發大家對于當今社會追逐商業品牌和快餐文化的反思。來自日本的紙藝家吉元烨子帶來了本次展覽現場最大的作品《歸白》,疫情以來,吉元烨子一直呆在上海,這一裝置也是她在這次疫情期間特别創作的。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由于疫情,此次展覽布了很長時間,每天都有街區群衆透過玻璃窗來問我們,什麼時候展覽能開幕。”聯合策展人蘇冰介紹,疫情給全球藝術展館帶來新的挑戰和思考,我們既要思考文化藝術如何在不确定時代生存,也要思考如何在不确定時代中獲益。此次展覽是藝術介入徐彙商圈以來又一次和徐彙區社群文化的親密合作,“徐彙的特點是小而美,我們用藝術輻射到社群,和社群發生聯系。”

展示紙的無限可能,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開館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圖檔編輯:項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