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煮酒論英雄”後曹操三放劉備,用意何在?此後,關公為何斬車胄

作者:金川縣傳媒中心

接上文,曹操與劉備正“論英雄”之時,關羽與張飛闖入,讓劉備解了一時之圍,也讓曹操看到了一些東西——此二人對劉備的忠心可比典韋!酒罷,劉備給關、張二人解釋了為什麼整日耕種,也達成了共鳴;但這隻是文中的一個引子,并不是為了描寫劉備的智慧。此等拙劣的計策又怎能迷惑的了曹操、荀彧、郭嘉等人呢?可見,重點在下文。

公孫瓒被袁紹打敗以後,袁紹實力大增,這意味着北方隻有袁紹、袁術、曹操三股勢力了,同時也意味着此時不劉備并非是曹操的敵人,而曹操至始至終也沒把他當成敵人。此時,曹操自然會把主要目光放在北方,一是袁紹,二是袁術,這也是他統一天下的目标與計劃。後來,曹操在《觀滄海》中将這種心情表露地一覽無餘。

目前的情況,也給了劉備一個逃脫曹操的機會,文中有道:“吾不就此時尋個脫身之計,更待何時?”從劉備角度考慮,他沒有逃離的必要;曹操本無殺他之意,反而想重用他。隻是,劉備想跑了。其實是顯示了人性的陰暗。曾經公孫瓒對劉備有知遇之恩的,而劉備并沒有投靠他;如今,曹操對劉備有救命之恩,而劉備卻小肚雞腸地耍着陰謀詭計。這種人性的陰暗面實為可恥!

“煮酒論英雄”後曹操三放劉備,用意何在?此後,關公為何斬車胄

此後,曹操開始了“三放劉備”!他給劉備五萬軍馬,而後在荀彧、郭嘉的壓力下,不得不讓許褚帶500人馬去“追拿”劉備。這就是一個玩笑——在當時500對五萬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由此可見,曹操心胸之寬廣!

回到《三國演義》中,曹操有他的打算:1、五萬兵馬是誰的呢?這屬于自己,也屬于東漢;最終還是屬于他的。2、五萬兵馬換來的是劉備與袁術的厮殺,最後的結果是他們之間的兩敗俱傷。3、袁紹才是曹操目前的主要敵人。4。曹操非常欣賞劉歇業。這是從時局分析出來的結果。其根源還是在于劉備的品德,在于曹操的信仰——道德!他殺了一個劉備又能如何呢,殺了劉歇業又能如何呢?人總得有一個追求吧?這是曹操“三放劉備”的原因。

“煮酒論英雄”後曹操三放劉備,用意何在?此後,關公為何斬車胄

之後,劉備跑了,向許褚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這可有些過分的,劉備啊?曹操待你補薄啊;你劉備怎麼能做出這樣無情無義的事情呢?哎……狼心狗肺之人永遠改變不了本性。

實際上,這一過程也是劉備脫變的過程,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篾匠到一個世人有目共睹的人,讓他深深地知道了愚忠的意義。在關羽殺車胄時,他蒙了,不知所措了,害怕曹操如何如何,也擔心自己的兄弟如何如何,而且還為東漢盡心盡力。這就是劉備!

當時,去往徐州,他就可以殺了車胄、紀靈等人,但并沒有這麼做,轉而向袁術進攻。這說明了劉備對東漢的忠誠,也對“忠”字作出了一個明确的闡釋——是心而不是利益!後來,關公斬了車胄,讓劉備陷入了一個迷潭:左邊是兄弟,右邊是曹操之利刃;自己将何去何從呢?

“煮酒論英雄”後曹操三放劉備,用意何在?此後,關公為何斬車胄

關羽給出了答案:正義就是正義的,沒有模棱兩可的概念。他斬了車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給劉備上了一課,教劉備如何做人。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地贊同關羽的做法——大丈夫就應該是非分明、當機立斷!回看劉備:他本已有背叛曹操與東漢之心,又何必遮遮掩掩呢?這是我鄙視劉備的地方。試想一下:大家都在追求正義,還有必要為細枝末節的事情而擾亂心扉呢?大膽地往前走就是陽光、雨露與沙灘,這是絕對絕對地正确。

然而,劉備猶豫了,可能是他有他的想法,也可能是他不想看到黎民如此地被煎熬,但我認為是他要改變了。我認為這也是關公斬車胄的真正意義!

敬請關注豬哥!明日,豬哥繼續散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