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内心堅守的一些東西,給自己指明方向,并為之奮鬥,不再迷茫。
曆史上發生的事情,後人不好評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見解。梁武帝,南北朝時期的一位皇帝,他多次執着地出家做和尚,看破紅塵為哪般?

梁武帝
公元502年,蕭衍逼迫蕭寶融禅位,自己當了皇帝,國号梁,稱梁武帝。
他是一個非常節儉,并提倡吃素的人,五更起床批改公文,選拔官員清正廉明,生活簡樸到每天隻吃一頓飯,且都以素食為生。這背後都是因為他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既不吃葷,也不近女色,還大建了同泰寺廟,規模宏大,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他每天早晚都去寺裡燒香拜佛,在他影響下,朝廷上下包括他的兒子都信奉了佛教,也促使南朝的佛教進入鼎盛時期。
有一次,一個叫達摩的高僧從印度來南海,蕭衍很高興,并把達摩高僧接到身邊。他問達摩自己為佛門做了很多事,度僧寫經建寺廟一件不拉落,應該能獲得不少功德吧?
達摩卻回他一點功德也沒有,蕭衍疑惑不解,問為什麼,達摩解釋道:“雖然你為佛門做了很多事,但那些都是表面功夫,與實在的功德相差甚遠”。
蕭衍非常失望,他又不甘心,繼續追問達摩佛學的真谛是什麼,達摩回答所謂絕對的真谛根本不存在,心裡裝着佛,那你的心就是佛。蕭衍不太懂,還有點不高興,達摩看蕭衍根本不懂佛法,也懶得繼續和他交談,轉身離去。
後來蕭衍将此事告知自己的師父志公禅師,志公聽到達摩的名字,埋怨蕭衍沒有留住達摩,并告訴蕭衍說達摩能說出常人不敢說,不能說的話,還把佛教的真谛講出來,蕭衍不應該怠慢他。
蕭衍對佛學之人非常崇拜,後悔莫及,立馬派人去追,但已來不及。
到了蕭衍年邁之際,他為了顯示自己對佛教的虔誠,親自跑到同泰寺舍身出家當和尚。可急壞了朝廷各官員,朝廷還有很多事等着皇帝處理呢,于是在再三勸阻後,蕭衍當了三天和尚後就被大臣們接回,不久,他想到普通百姓出家當和尚要還俗的話,是需要交贖身費的,自己舍身,沒有交贖身費說不過去,于是再次到同泰寺出家,大臣知道後,跑到同泰寺請求他回宮處理朝政,可蕭衍說什麼也不願意回去。大臣知道了皇上是因為舍身出家沒有贖身,就用一億錢為他贖身,才接回了宮内。
幾年過去,蕭衍再次舍身出家,他為了表示對佛教虔誠,不僅将自己身體舍出去,還把宮裡人和全國的土地也舍了出去。大臣哭笑不得,但是又必須想辦法把他勸回去,最後花了兩億錢,才把他贖出來。
次年,蕭衍再次跑達摩同泰寺出家當和尚,算起來,這已經是他第四次出家當和尚了。執着的讓人可氣又可笑,大臣又花費大量金錢把他贖出來。
看到這裡,是不是大家都很不能了解,一個人癡迷到這個程度,蕭衍信奉佛教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國之主,他有更大的責任,朝廷和普天下的百姓需要他,但他多次出家不理朝政,内憂外患,導緻了侯景之亂暴發,最終也落得活活餓死的下場。
是以說,一個人的執着到這個地步,是不是就是固執過頭了呢?但願他是真的掌握了佛學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