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國元證券成立20周年,中國證券期貨行業攝影協會、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攝影報社、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深圳市新視野證券攝影協會、手擊影像網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國元證券杯“盛世中華 大美河山”全國攝影大展。
大展曆時6個月圓滿結束,得到證券行業内攝影人和廣大社會攝影愛好者的熱情參與,共收到參賽作品7.7萬多幅,最終經過初評和專家終審評選,評選出80幅品質上乘的優秀入展作品。
國元證券杯“盛世中華 大美河山”全國攝影大展
入展作品選登
■ 評委推薦

盛世中華 餘華強 攝
火樹銀花鋪滿天,盛世中華璀璨夜。作者通過合理的快門控制,定格下夜空中綻放的煙花,以及地面上人群“整齊”地舉着手機拍照的場景。整幅畫面洋溢着喜慶熱鬧的氛圍。同時,禮花與人群又寓意雙關,既象征着盛世景象,又象征了中華兒女團結一心、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觀後讓人不由歡欣鼓舞、精神振奮。——胡甲(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秘)
電商+直播扶貧助農到田間 楊建峰 攝
盛典 謝劍飛 攝
水上光伏 姚王度 攝
荒漠藏能源 周修建 攝
大國工匠 樊豹聲 攝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伍尚星 攝
采菱曲 楊秋紅 攝
大山的希望 張朝陽 攝
家園 陳廣程 攝
高空作業 陳世豐 攝
八卦城 姚冰 攝
曬紗 鄭國恒 攝
雲端城市 陶華 攝
彜鄉扶貧發校服 李結義 攝
飛越 張敏瑜 攝
車流如織 晏音 攝
暴雨前方的東方巨龍 何衛東 攝
璀璨侗寨 黃建軍 攝
大地血脈 滕洪亮 攝
大橋建設者的集體婚禮 李榮偉 攝
北大荒,中國糧 林進春 攝
東達山間的西藏電力大通道 金沙江 攝
城市建築 石三壯 攝
侗族大歌傳承 華亭 攝
對弈 楊潔 攝
風雪樞紐 王福賢 攝
歌唱祖國 張齊 攝
古宅喜事 陳秀玉 攝
光伏讓松溪變成了金山 林文強 攝
海天碼頭 李華琨 攝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夜景 吳伯鋒 攝
黑龍江牡丹江夢幻雪鄉夜景 李玮 攝
火龍鬧元宵 吳賜欣 攝
吉慶豐年 張煜 攝
加油 劉曉冀 攝
建黨100周年 陳章博 攝
金婚 周立春 攝
金龍盤古道 董豔茹 攝
金龍擡頭 趙遠平 攝
金色的漁港 姜青芳 攝
金色五角星雙湖互通 林少涵 攝
科技之光 王愛忠 攝
龍背 藍美珠 攝
綠色新能源 于傳利 攝
梅裡聖域 萬贲 攝
魅力濱城 王曉陽 攝
南浦牌蚊香 戴應震 攝
甯國暮秋 吳俞晨 攝
鵬城平流霧 郭悅挺 攝
飄然若仙 黃高潮 攝
悄悄話 黎鳴 攝
親水納涼時光 朱海華 攝
日照金山 馮榮禧 攝
曬鹽 曾美 攝
山路十八彎 史遠 攝
山間皮影 張志棟 攝
山下的家園 陳興華 攝
山雨欲來 劉強 攝
上海百年造船工業 淩立人 攝
設施農業 陳振海 攝
水墨黃山 吳亮 攝
水中花 曹申星 攝
四通八達的城市立交 張永林 攝
天和号核心艙成功發射 于磊 攝
天空之鏡 李民 攝
突圍 磨桂賓 攝
外灘合影 陳勳 攝
喂,請愛護花草 孫萬清 攝
新能源汽車制造 孫琦 攝
幸福海口 林拓 攝
蓄勢待發 劉捷凱 攝
雪山腳下 金麟 攝
雪域精靈 程琳 攝
雪長龍 王龍财(中國台灣) 攝
移民新村 祁學斌 攝
義舉 廖智輝 攝
漁家多喜事 何兆華 攝
雲端線路工 唐順富 攝
中華國粹 林之江 攝
■ 閑話大展
緊跟網絡時代 提升影像價值
▣ 鹹小晔
在如今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照片的拍攝與傳播都是須臾之間的事。拍攝、編輯、呈現、傳播的迅捷及形式的豐富,看似将攝影變得越來越友善,實則對攝影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攝影人應緊抓網絡時代傳播的特點,重視攝影中的每一個環節,讓照片的主題和内涵得以充分發揮,诠釋攝影的價值與意義。
拍攝:畫面與主題融合
攝影并不是簡單的取景、構圖、按下快門,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蘊藏着攝影人的情感、思考乃至閱曆。将畫面和主題巧妙融合,準确把握主體與客體的關聯,能夠展現出攝影人的構思能力,進而升華主題。比如,挖掘古村落中潛藏的美好細節,深化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主題;記錄田園風光和現代景物,傳遞鄉村振興、和諧共生等思想;通過色相、明度、飽和度的對比,拍攝春日的新綠、夏日的繁花、秋日的落葉、冬日的雪景,表達對自然、對生活、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将精妙的畫面與鮮明的主題有機結合,有望達到見微知著、情景交融的境界。
編輯:手段與方式多樣
網絡時代,人們被各式各樣碎片化的資訊所裹挾,而讀圖是最直覺、易于辨識的擷取資訊的方式。拍攝完成之後,攝影人首先應根據意圖,對海量的照片進行選擇與編輯。除了要篩選能夠清晰反映主題或事件、代表“決定性瞬間”、具有美感的畫面進行構圖、色彩、對比度等方面的調整,還要根據閱聽人、傳播平台、用途等方面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編輯方式。如新聞、紀實題材攝影要以真實性為原則,重點突出被攝主體,不可更改畫面内容。而藝術、創意類攝影則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使用拼貼、嫁接、填充等方式進行編輯呈現。
傳播:内容與形式統一
攝影本身即具有傳播的功能。傳播的内容和形式如何達到和諧統一,使觀者能夠接收到畫面傳達的資訊,需要攝影人準确把握。比如,拍攝一位飽經風霜的人物形象,可以将人物布滿皺紋的手進行局部特寫,通過簡化畫面,使得圖像語言更易于解析。若要反映體育賽事的激烈,可以使用“動靜結合”的方式進行表現。在傳播的載體和方式上,網絡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平台,無論是生活中常用的社交軟體,還是專業攝影網站都是可用的載體。比如,釋出在社交軟體上的照片,往往需要經過壓縮,損失一部分像素,但可以提升攝影人與讀者的互動。參加專業展覽、評選所用的照片,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則需要盡可能放大細節,使其更具視覺吸引力。對于較為複雜的題材,攝影人也可利用組照的形式豐富人物形象及事件表達……發揮攝影傳播的正面價值,在提升大衆的審美能力、營造多元文化氛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在一幅照片公之于衆的過程中,拍攝、編輯、傳播三個環節不僅缺一不可,而且相輔相成。對于攝影人而言,需正确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選取最适切的形式和手段,同時提高自身素養、豐富拍攝經驗、積澱生活閱曆,讓自身的攝影具有更深層次的價值與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