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從我記事起,我就不知道我們老家究竟是哪裡。每次有人問我,我都是支支吾吾的。問過我的父親,他也含含糊糊,他說他是青島人,但他的父親卻是從山東臨沂出來的。我問他:那你們是臨沂人?他又不确定了。

我們從小上學填表,籍貫一欄裡,都是填的青島市,因為我爸寫的籍貫青島,那是青島有他家的老宅子龍江路四号,是以延續到我們這一代,籍貫仍是填青島。

以下是我父親孫竺華的回憶錄,我節選下來的。

“《說說我的上一代》

我的父親孫建中對我很少談起他的父母,即我的爺爺奶奶,我既沒見過他們,也對他們知之甚少,但卻提起過他的舅舅李光儀。

李光儀(1875-1912) 字小岩。臨沂城人。1894年(光緒二十年)入縣學。後考入保定師範學堂速成科。畢業時,因其才華出衆,被選為官費留學生赴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攻讀。其子為李澄之。

李澄之後來随周恩來赴重慶談判,并且保護過周恩來。

我父親的母親姓李,當然他的舅舅也姓李,當年是臨沂城裡的開明士紳。早年曾留學日本,就是他在我父親16歲時,帶出臨沂進入了北京清華學堂,才有了以後的日子,是以他的舅舅應該是我父親的指路人,是以以後與他舅舅的後人常有聯系。

我父親是姐弟二人,姐姐孫建爽,就是我的姑姑,是北平市長秦德純的夫人,秦之棠的母親,我在1946年在北平見過一面,以後在青島解放前夕,我姑父秦德純任青島市市長,在青島又見過她一面,以後再無聯系。

我父親有兩個堂兄弟,孫建勳、孫建功。孫建勳我稱大叔,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好像在北京動物園工作,那時叫三貝子花園。這位大叔我沒見過,沒有印象。孫建功我稱小叔,當時是位熱血青年,日寇攻陷臨沂後,逃往濟南投奔我們,一心要抗日。以後輾轉去了大後方,進了黃埔軍校。軍校畢業後,日本已經投降,沒撈着打日本鬼子,編入傅作義的部隊當了一名連長。駐紮北平西部。最後北平和平解放,他憤憤不平,非常不服氣,認為傅作義投降了共産黨。當時秦德純公布為青島市長,我父親和他都去了青島,以後我父親又派他回北平把我們接往青島。我們乘一輛大卡車先到濟南(當時鐵路不通),再乘火車到濰坊(當時膠濟鐵路隻通到濰坊),然後雇了輛馬車到了紅石崖(現屬膠南縣),最後乘坐一艘小木船到了青島小港碼頭。此時是1949年4月份,兩個月後(6月6日)青島解放,孫建功便又随國民政府撤往台灣,以後再無聯系。”

聽說孫家在臨沂是個大戶,臨沂東關的水漫橋就是孫家為民建的。外婆家的故事一籮筐,但我對于父親家的事情一無所知。有說是從浙江甯波遷到臨沂的,有說就是臨沂的,反正我的籍貫就寫的青島,因為我爸寫的青島,但是我爺爺卻是從臨沂出來的。

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從哪裡來?從我爺爺起,已經漂泊在外有5代人了。對于我們,一直都是個謎。很想能續上孫家的家譜,因為我的哥哥們都沒在家譜上。

以下是我給配的照片,名字都用紅字标出來了,有看到熟悉的人名,請聯系我。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山東省副省長李澄之,我爺爺的表弟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我爺爺奶奶這一支孫家,我父親(後排左二)是獨子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1962年我的父母(後排中間)去吉林看望我的爺爺奶奶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爺爺奶奶抱着我爸,在青島龍江路四号,旁邊有我大姑、大伯,拍于1932年,照片上的人都沒有了,全都去世了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我父親與他姑父秦德純和大姑孫建爽的兒子們合影 從前到後:秦之棣、我父親孫竺華、秦之棠、我大姑孫筠華

尋根,我們孫家這一支究竟是從哪裡來?

秦德純長子秦之棠一家,現在美國,已斷了聯系

如果有秦家人看到後,請和我們聯系,我們也是親戚。

我們這一支在外漂泊了100多年,非常孤單,有一種無根浮萍的感覺。那種孤單,無根的感覺,不知道你們懂不懂?我把我們這一支稱作:漂一族。

我從小随着父母調動工作,四海為家,沒有老家,沒有歸屬感,也學會了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