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渭縣平襄鎮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抓實電商扶貧促脫貧,引導和鼓勵建立第三方電商服務平台,注重農産品上行,促進商品流通,不斷提升貧困群衆利用電商創業、就業能力,拓寬優質農特産品銷售管道和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管道,真正讓通渭農特産品走出家門、走向全國。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通渭縣平襄鎮把消費扶貧作為高品質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着力推進“電商+消費扶貧”模式,以消費促進貧困群衆穩定增收。“隴上孟河”微信電商消費平台,是中央定點扶貧機關國家能源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為通渭量身打造的一張名片。随着電商銷售的深度推進,果蔬、小雜糧、中藥材等一大批農特産品走出大山,搭乘電商扶貧的“快車”源源不斷的銷往了全國各地,一沓沓鈔票鼓起了貧困群衆的口袋。
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隴上孟河”營運員尹豔麗:“2019年我來到孟河村在電商平台工作,到今年有一年多。現在我在‘隴上孟河’電商中心工作,每天除了接單、打單、開發票,和客戶銜接、客服,還有包裝一些産品。這邊的工作也挺輕松的,我既可以照顧家裡又可以在這裡工作。現在,我們孟河村的發展也挺好的,希望把我們的産品帶到全國各地,讓我們‘隴上孟河’發展的越來越好。”
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第一書記谷雙魁:“‘隴上孟河’電商是我們孟河村村集體企業打造的一個電商品牌和一個平台。我們通過發展孟河電商,壯大了我們村集體經濟,帶動了我們村的特色産業發展,村民實作了增收。我們的電商其實是2018年9月份開始在做,經過兩年多的經營,已經把農村電商的各個環節、各個管道,包括産品流通、市場等進行了有機的銜接,現在運作的還是比較正常。到目前為止,我們‘隴上孟河’電商銷售平台已經銷售了950萬元,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增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電商扶貧的關鍵是造血,幫助農戶走自力更生脫貧緻富之路。平襄鎮孟河村立足本地資源,大力推廣“隴上孟河”微信電商扶貧模式,充分發揮本地農副特産資源優勢,運用網絡銷售管道,實作“産、宣、銷”一體的全覆寫電商産業模式,幫助農戶解決最實際、最根本、最迫切的農副産品怎樣賣出去的難題。
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第一書記谷雙魁:“我們這裡的電商,可以看到這個展台大概有六類産品,看這裡的一個分布圖,我們現在通過兩年多的經營,銷往了全國所有的省、市和自治區,都有我們銷售的産品。我們今年開始做了一些嘗試,特别是疫情期間,我們嘗試做了一次直播,我們專門的直播間展示宣傳我們的各類産品,現在又在嘗試多種模式。因為當時也是在疫情期間,對我們各方面的影響比較大,通過網上銷售,包括直播帶貨等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把這些新鮮事物和我們進行銜接。我們通過直播帶貨,也銷售了二十幾萬銷量,效果還是比較好。其實通過更多的直播,産品傳播的範圍更廣更大,更多的是把我們整個通渭縣好的産品、好的文化、好的風景、好的風光等介紹給全國人民。”
在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村民王兔喜家暖和的牛棚裡,一隻剛出生十幾天的小牛犢正睜着濕漉漉的眼睛依偎在王兔喜的懷裡,用舌頭輕輕吮着他的手指。他家的五頭牛飼養的都很肥壯,收入相當不錯,現在家裡的房子也都翻新了,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村民王兔喜:“我的收入也挺好的,比如像小牛犢生下四個月後就能斷奶了。斷奶後就把小牛犢賣了賺錢。牛犢長得好一些賣的話,像今年的價格一頭牛能賣一萬元。去年政府補貼了一頭牛,現在就算增加了一頭牛,今年一共養了五頭牛。養牛的确挺好的,像我養的牛感覺就是收入挺好,我自己也喜歡養牛,感覺養牛不錯。”
“我的收入也好着呢,我是老年人了出不起力氣,采摘金銀花是一個輕活兒,再說年輕人幹了也不習慣。”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村民張振文告訴記者。
像張振文一樣,依托黨和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政策,村民們積極種植金銀花、花椒等經濟作物,拓寬了增收管道,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現在,不少村民都富裕起來了,部分村民不僅蓋起了新房子,也買上了小汽車。
通渭縣平襄鎮孟河村黨支部書記劉振國:“縱觀八年的扶貧成果感覺很欣喜,我們孟河村的扶貧成果成色十足,2013年年底42.24%的貧困面下降到目前的零。孟河村是2018年實作整村脫貧,我感覺變化最大的内心感觸最深的,首先是基礎設施的改變。孟河村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實施了村組道路硬化,我們現在先行一步,制定了孟河村‘123’産業融合發展規劃。我們現在的工作重點是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前提下,工作重心向鄉村振興進行轉移。”
培育壯大富民産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基。平襄鎮張莊村立足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草畜主導産業,培育發展金銀花、花椒、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帶動農戶增收緻富。
通渭縣平襄鎮張莊村董曲社村民董慶斌:“家裡種植一年收入達到四、五萬,我們兩個人在家種植這個大棚,一個大棚收入幾千元。”
“現在家裡的經濟收入就是靠養殖,我現在養殖三頭牛,政府補貼了一頭,我自己家裡養了兩頭。一年收入七、八千塊錢,再就是種植一些藥材、金銀花、花椒,這些的收入一年也不少,然後就是種植一個大棚,大棚裡種植一些韭菜、辣椒、茄子,這些收入大概也是七、八千塊錢。”通渭縣平襄鎮張莊村董曲社村民董建福說。
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通渭縣平襄鎮各村立足地域特色發展“種養結合、以養促種、創富共赢”的生态養殖新模式。張莊村依托豐富的耕地資源,種植玉米、燕麥等農作物,大力發展牛羊養殖産業,引導本地農民農牧合作社打造“種養結合”新模式,拓寬村民緻富新路子,輻射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使得老百姓個個成為養殖能手,真正富在養殖産業鍊上,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通渭縣晶輝農牧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張兵勝:“晶輝合作社是2018年三月份開始建廠,11月份開始正式養牛,帶動農戶66戶,每年分紅八百元。”
通渭縣平襄鎮張莊村專職化書記崔建軍:“張莊村共有農戶180戶82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69戶338人,截至目前已全部脫貧。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拓寬農戶增收管道,建立花椒示範點一處,蔬菜溫室大棚27座。”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平襄鎮黨委、政府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因戶施策,着力解決貧困群衆實際困難,積極引導他們增強緻富信心。如今,越來越多的群衆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緻富,奔向小康。
通渭縣平襄鎮黨委書記魏軍民:“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傳承發揚艱苦奮鬥的脫貧攻堅精神,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脫貧品質,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的重要論述,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援、幫扶力量總體穩定,紮實做好教育、醫療、住房和安全飲水保障等方面的鞏固提升工作,持之以恒抓好就業扶貧、産業扶貧、消費扶貧和沖突信訪化解等工作,讓全鎮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記者 周建斌 惠施陽 劉靈 盧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