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食,典故28湖北魚圓

魚圓,又名魚汆,是楚鄉湖北江漢平原著名的傳統佳肴,為鄂菜中的佼佼者,亦特别為湖北人民所喜愛。在當地民間,每逢年節舉行家宴,或婚喪喜慶宴請親朋,幾乎都要烹制這道菜。目魚圓其色之白、其質之嫩、其肉之鮮、其物之美,皆稱魚馔中之精品,馳名古今。據說魚圓這一美肴,起源于楚文王時代。

名食,典故28湖北魚圓

相傳,楚文王遷都到郢(今湖北江陵)以後,特别酷愛吃當地的魚鮮,幾乎達到無菜不魚的地步。但文王卻偏偏是個吃魚不會吐刺的人,每次進膳,總是面對豐盛的魚肴一籌莫展。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一次,楚文王被魚刺紮喉後,當即怒殺司宴官。此後,每次給文王烹制魚宴,首先必将活魚斬頭去尾,剝皮除刺。盡管如此,也難免有時不因細刺卡喉而使文王惱火,往往盛怒之下,便喝令處死做菜的廚師,于是,不知有多少禦廚名師淪為刀下冤鬼,許多廚師便是以紛紛逃往他鄉。時有大臣建議出榜招賢,聘用會烹制無骨刺魚肴的名師。當獲得文王應允後,便立即行文張榜招聘。

張榜數天,卻一直無人敢應聘。後來,有一位名廚應召擔任楚文王的禦廚,但他烹制出的魚肴,仍不能令文王滿意。眼見厄運就要降臨到自己頭上,然而,他再也想不出好辦法來,隻得木然地站立在案闆前,手握廚刀,用刀背狠狠地猛擊案闆上的魚塊以發洩憤恨之情。突然,他卻意外地發現魚肉與魚刺神奇地分離了,魚肉變成了細茸。這時,已快到楚文王用膳時間,慌忙之中他靈機一動,速将各種調味料和魚茸摻合在一起,然後擠成一個個的小圓子,汆入雞湯中奉獻楚文王。而文王見這飄浮在湯中玲珑剔透、異常精美的魚圓肴馔,感到驚奇,當品食時,入口即化無刺無渣,且松軟香嫩,質味皆佳。文王頓即大悅,贊不絕口。自此,便産生了魚圓這一美肴。

名食,典故28湖北魚圓

魚圓這一特殊風味美肴産生以後,楚文王即下令定為“國菜”,不許外傳。于是,魚圓肴馔便成為曆代宮廷禦膳珍品,專供皇室帝王享用。至元代時,還出現有炸制的魚圓稱為“魚彈兒”為宮廷“奇珍異馔”之一。明清,魚圓制作逐漸傳入民間,并經廚師不斷改進,在烹技上更有提高。如清代大型飲食專著《調鼎集》就收有多種魚圓的制食法。

自古以來,魚圓菜肴的烹制,已成為湖北廚師獨一無二的拿手佳作。現今湖北烹制的魚圓,形制精巧,品種衆多,諸如桔瓣魚圓、奶油魚圓、三色魚圓、灌心魚圓、空心魚圓、桂花魚圓、水晶魚圓、霸王魚圓、海參魚圓、什錦魚圓、等等,不勝枚舉。此外,還專門制成魚圓罐頭早已遠銷各地,享譽國内外

1983年 11 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首次烹饪名師技術表演鑒定會上,由榮獲全國“最佳廚師”桂冠的湖北青年名廚盧永良,表演鄂菜項目之一的“魚圓”,确有絕對獨到之處,當即博得一緻好評,并受到現場觀摩的國家上司人與各界社會名流及國内外新聞界的普遍贊譽。自此,堪稱上品的湖北佳肴--魚圓,更加遐迩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