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作者:問道華夏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老子被列入“胡人”</h1>

宋代是個“偏科生”,武備不行,文科出衆,武将可以問罪,文士不可上刑。文人出生在宋代果真很幸運。

宋代學者從唐代韓愈手裡接過儒家“道統論”的大旗後,繼續擴大傳承體系,北宋的石介從伏羲氏開始,曆史上的聖賢都被納入該道統之内。到了程頤,便将韓愈一腳踢開,否定了韓愈作為孔孟之道嫡傳的說法,程頤說“孟子之後道統失傳,家兄程颢接上”,朱熹表示贊成,并将周敦頤拉入道統。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孔子

于是,宋代的儒家道統删掉了韓愈,儒家道的傳授系統成了“堯帝、舜帝、大禹王、商湯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孟子、周敦頤、程颢、程頤、朱熹”,這便是流傳至今的中國思想文化正宗嫡傳,除此之外都不是正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h1>

熊鐵基教授說,這種排斥佛老的門戶之見,從唐朝韓愈以來一直都有。但是主要針對佛教和道教,而非道家學派和老子。

但是到了程颢、程頤、朱熹時期,以理學家為代表的宋儒開始将批評的矛頭指向老子,而這種批判,至今影響着今人對老子學說的看法。那些“與世無争”“權謀狡詐”“無所作為”“清靜虛無”等思想,都是那個時期給老子貼上的标簽。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宋初的思想家柳開、石介等人是堅持“道統”反佛、老的鬥士,石介說:“有老子生焉,然後仁義廢而禮樂壞。有佛氏出焉,然後三綱棄而五常亂。嗚呼!老與佛,賊聖人之道者也,悖中國之治者也”。

于是,他們的結論是:老子跟佛氏都是胡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宋儒為何貶老非老?</h1>

一是因為老子非議仁義,成為宋儒伸張政治立場的借口。其實大部分的宋代儒學者一開始并非針對老子本人,而是針對道教和佛教的。但是,由于魏晉以來,玄學盛而佛學興,“儒門淡泊,收拾不住”,儒家要翻身,必須建立“道統”,排斥“異端”,從根子上否定老氏、釋氏。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道統祠

和五代十國相比,北宋是一個相對穩定,思想極為開放又積極進取的新時代,張載要為“往聖繼絕學”,就要批評老子的“絕聖棄智”;範仲淹、王安石、二程等人,反對倒退,主張變法,借此反對老子的“無為”思想;因反對因循守舊之風,王安石跟蘇轼、蘇轍走到了一起,批判老子政治思想上的“清靜無為”。

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流傳的《道德經》是王弼本的《道德經》,充斥全文的确實是“清靜無為”“柔弱不争”思想。而帛書《老子》和楚簡《老子》中極少出現“清靜”“不争”,更沒有“無為”一詞。

老子的無辜躺槍,除了老子思想傳承的混亂之外,還有一個曆史環境問題。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楚簡《老子》

唐末至北宋時期的社會混亂,造成了“佛老熾盛”“儒門淡泊”的局面,同時宋遼之間,宋與西夏之間民族沖突尖銳,“華夷”問題突出,周邊民族政權強盛,北宋又重文輕武,常受侵擾。

為了獲得一個相對安甯的社會環境,士大夫們希望夷夏之間各自相安,“四夷處四夷,中國處中國,各不相亂”,胡人不得“自胡來入我中國”,實行文化隔離,獨尊儒學,杜絕“仁義廢而禮教壞”的老子思想。

同時,北宋時期的文人士大夫在政見上的不合,也常常拿老子說事。比如,範仲淹上書宋仁宗,批評宰相呂夷簡壟斷仕途,任人唯親。建議不要将選拔官吏的權力交給宰相。遭到呂夷簡“迂闊,務名無實”的反駁之後,範仲淹連上“四論”,重申君主親自掌握選人用人權力的重要性,反駁呂夷簡對自己的批評。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範仲淹重在鼓勵崇尚名節和名譽的思想,批評了老子的貴身輕名的理念。

王安石批評老子忽視有為,其用意在于為變法尋找理論依據。可笑的是,王安石因變法而批老的證據,又成了蘇轼、司馬光、二程批評王安石的證據。比如王安石要“罷黜明經考試”,蘇轼上書反對說:若是罷黜明經科,老莊之術必大盛:“王衍好老莊,天下皆師之,風俗淩夷,以至南渡”。

蘇轼将西晉的滅亡歸罪于“玄學”的盛行。司馬光很贊成這一觀點,他也上書批評王安石的改革将使士人“好為高奇之論,喜誦老莊之言”。若任憑此風蔓延,将重蹈西晉清談亡國之覆轍。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王安石

二是因為老子是“陰謀家”。從荀子到韓愈,儒家批老的基調是老子“非仁義禮樂”,從北宋開始,批評的方向轉向老子是搞陰謀。程颢、程頤批評老子說:老子開始也是論道的妙處,後來就轉移到權詐者上去了。法家人物申不害、韓非等權謀家均出自老子。

二程批老子是陰謀家,矛頭直指王安石。因為王安石曾經在他的《老子注》中,稱贊過商鞅變法的積極意義,是以斷定王安石的思想并不符合儒家正統,并否定王安石變法。

程頤認為“仁義禮樂”就是道之體,針對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推論,程頤認為:老子割裂了本體之道與儒家倫理的聯系,仁義禮智信合起來是道,分開了還是道。

而王安石在《老子注》中說:禮樂刑政是道之末,程頤便認為王安石受老子影響,喪失了儒家立場,把本末倒置了。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程颢、程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h1>

在儒學複興運動的宋代,儒學的正統之争摻雜着政治鬥争、門戶之争等非學理性因素,比如維護道統、排斥“異端”,回應政治對手指責,反對或支援王安石變法等,讓這場轟轟烈烈延續百餘年的“學術”之争,變得斑駁陸離。

比如:範仲淹對老子“貴身輕名”思想的批評,就是對丞相呂夷簡指責的回應,王安石批評老子的無為思想則是為變法尋找理論依據,司馬光、蘇轼、程頤非議老子,更是借批老來反對王安石變法。

不幸的是老子無辜躺槍;萬幸的是,這場“學術之争”,讓更多的大儒、理學家開始認真研究儒家以外,尤其是老子學說,并把老學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朱熹

事實證明,在特定政治形勢下對某種思想進行的批評,很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變法而成為對手的王安石、司馬光、蘇轼、呂惠卿、王雱,包括後來的宋徽宗趙佶,都為《老子》一書做過注解,均對老子學說給予中肯評價。

關于“絕聖棄智”。曾極力反對老子“絕聖棄智”思想的司馬光,在他的《老子注》裡這樣說:“聖智是以利民也,至其末流之弊,乃或假聖智以害民,故老子矯之雲爾。”

王安石也認為,老子此語在于使民“返璞”。支援王安石變法,一度為丞相的呂惠卿在他的《道德真經傳》中說:“夫唯俗學,不識道真”,但凡見到有異于《詩》《書》之迹者,皆一并斥之為異端,“莫知其指乃是皇王之宗”。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絕聖棄智

呂惠卿說:老子所謂“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目的在于“複吾無名之樸而鎮之也”。宋徽宗則認為:老子提倡摒棄仁義禮智,并不是認為倫理道德一無是處,而是要通過返本複初,來糾正文飾虛僞之弊。

蘇轍在《道德真經注》認為:老子的“絕仁棄義”,是要摒棄“竊仁義之名以要利于世”的假仁假義,進而使“天下各複其性”,“民複孝慈”,老子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對儒家倫理一概否定、排斥。

關于“無為(當時的版本是‘無為’而非1973年出土的《老子》‘無為’)”司馬光認為老子的無為主張,不是什麼事也不做,而是不自矜功伐,不推行煩苛的政令,“雖以有名教民,亦務簡要,勿令滋彰”,“有為之教,比之于道,大小絕殊,然亦終歸于道”,隻要循事理去做,有為和無為一樣,都是合乎本體之道的(本人堅持這一觀點)。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無為而治

王安石以指責老子忽視“有為”為由而推行變法,但他在注解《老子》時,卻是另一番看法,他說:“聖人未嘗不為也,蓋為出于不為。”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争”,并不是說不尚賢使能,而是不刻意求賢,以避免有人利用君主的求賢之心自我标榜,虛僞做作,危害社會。

宋徽宗的《禦解道德真經》被譽為宋代闡釋老學的集大成者,他說:“聖人之治,豈棄人絕物,而恝然自立于無事之地哉?為出于無為而已”;“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而為天下用”;“奇言者有誅,異形者有禁”;“無矜伐之行焉,故為而不恃。”

關于“将欲翕之,必固張之”。呂惠卿、王雱、蘇轍。以及宋徽宗等人,都認為這是老子在告誡人們:物極必反,需要見微知著,絕非陰謀權術,是于事物盛衰消長之際,知曉其變化的征兆與規律,進而作出合理應對。世俗之人運用此理,目的在于獲利,而老子講述此理,卻是矯正時弊,二者有着根本性的差異。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将欲翕之,必固張之

朱熹将老子的道、德核心,将自然無為替換成了仁、義、忠、孝等倫理概念,從此賦予了儒家倫理本體意義上的合理性,并認為:“世之用兵、算、數、刑、名,多本于老氏之意”,這些奇門左道都是老子的過失所緻。

然而,朱熹并非對老子思想一味反對,他在《朱子語類》中專有答學生問,就《老子》相關問題進行探讨,并說“老子書,自有許多說話,人如何不愛!”

朱熹還在研究《易經》時,受老子“複歸于無極(道的終極性概念)”思想影響,在“太極”之上加了個“無極”,這一命題,遭到老對手陸九淵的批評。他認為朱熹這一思路,與老子以“無”為本思想如出一轍:“老氏以‘無’為天地之始,以‘有’為萬物之母,以常‘無’觀妙,以常‘有’觀竅,直将“無”字搭在上面,正是老氏之學。”

石介為何把老子列入了“胡人”範疇,理由很簡單:他不在“道統”老子被列入“胡人”誰把老子編入“胡人”之列?宋儒為何貶老非老?貶老非老的背後是政治争鬥嗎?

複歸于無極

綜上所述,政治主張的不同,會導緻學術見解的分歧加劇,以至于石介、柳開等人為了維護道統,竟然将老子劃入“胡人”的行列。但時過境遷後,當人們回望那段曆史時,又要下一番功夫,做一些矯枉過正的工作。

可惜的是,那些在曆史上留下深刻但錯誤的思想痕迹,直至于今,仍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獨不見當事者的真言真義,那些因門派之争或權力之争,曲解原意而加諸于老子身上的“清靜無為”“軟弱不争”“權謀家”等标簽,依然被世人所襲用。

老子就是老子,他隻是個冷靜的哲人,任憑後人誤會、曲解,孔子深知老子:“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參考文獻:

1、王耀輝:《略論宋儒的非老思想 》

2、朱熹《朱子語類》

3、《宋徽宗禦解道德真經》、王安石《老子注》、司馬光《道德真經論》、呂惠卿《道德真經傳》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