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現代武陵 理想之城——常德武陵區全方位打造“城市會客廳”紀實

【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現代武陵 理想之城——常德武陵區全方位打造“城市會客廳”紀實
【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現代武陵 理想之城——常德武陵區全方位打造“城市會客廳”紀實

每個城市的中心城區,就如同每個家庭的會客廳,是整個區域最為核心的部分,是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活動最為活躍的部分。于整個沅澧大地,常德武陵區就是這個核心所在。

擔負着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使命,武陵區一方面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大動能;另一方面不斷提升城市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準,注重“融城”發展和城市微更新,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擦亮“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武陵标簽。

一座人們向往的理想之城,正在大步向我們走來!

更加智慧的品質之城

10月19日8時32分,武陵區城管局數字中心的監控大屏上調出一張照片:朗州路上一早餐店有出店經營現象。該資訊被采集員捕獲上傳後,從業人員立即向該轄區的城管中隊下達執法指令。不到一個小時,監控大屏上又回報了現場圖檔,該出店經營案件已完成整改。

38名網格員現場采集資訊的同時,城市中236個高清攝像頭正在全天候監控城市動态。通過這些高清鏡頭,大到城市設施的損壞、居民違法行為,小到犄角旮旯裡的垃圾都逃不出“火眼金睛”。截至10月18日,武陵區城管局數字中心本年度共收到案件上報297780件,其中區屬案件82648件,及時處置率達到了99.68%。

智慧城市為城市管理插上了翅膀,也為武陵區打造一批有“顔值”更有“氣質”的精緻片區提供了“加速度”。“城市微更新”概念甫一推出,21個棚改項目、13個老舊小區即将舊貌換新顔,一批已經完成改造的小區,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小區物業管理提檔更新,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高。

接下來,該區還将展開“屋面色彩”行動,推動核心區公共空間景觀化與藝術化塑造,讓城市的“美”無處不在。城東片區,本着“以城建城、以城興城、以城養城”的理念,打造成創享新城、活力新區。常态開展“十佳十差”社群評選活動,讓每一條街巷都整潔有序、每一個角落都幹淨優美。

智慧城市建設,讓這座城市會思考,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更加開放的魅力之城

10月20日上午,武陵區政務中心二樓,居民石一義正在為他的奶茶店辦理小餐飲經營許可證,不到10分鐘,他的業務辦理完畢。從業人員告訴他,10到15個工作日之内,如驗收合格,他就能在家收到免費郵寄的經營許可證了。

“一件事一次辦”,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服務的本義。武陵區着力推進事項服務“零跑動”、審批服務“零證明”、政府服務“零收費”、企業服務“零延誤”、服務效果“零差評”的“五零”服務模式,全力營造最優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該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開放發展的“生命線”,堅定不移招大引強,瞄準“三類500強”、總部企業、上市公司,圍繞市委、市政府明确的21條優勢産業鍊,打造“一極兩園三街四圈”産業新格局,下大力氣引進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和配套企業。1至9月,該區新引進食用菌産業園、湖南天欣健醫藥等億元以上産業項目10個,其中西湖溫德姆花園酒店為“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

此外,該區還全面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等改革,實作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企業登出“一網服務”;持續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讓群衆“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用一站式的服務跑出便民利民的加速度;大力弘揚“店小二”精神,做到“無事不擾、有呼必應”,讓企業家在武陵放心投資、順心辦事、安心創業。

更加溫暖的幸福之城

10月20日,小雨淅瀝,寒風襲人,卻沒抵擋住武陵區第三國小孩子們上體育課的熱情。9月份,該校迎來首批400多名學生。投資過億元的校區,各項硬體設施都達到先進水準,琴棋書畫以及科技課教室已經就位。在負一樓的架空層内,十多個乒乓球台整齊擺放,孩子們在雨天也可以盡情享受體育鍛煉。

民心連着黨心。近年來,武陵區将公共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事業,堅持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過去五年累計投入14億元,建立8所城區國小,改建提質15所城鄉學校,僅今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的第三、第五、第六國小就新增學位約5800個,着力解決周邊學生和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目前,旭輝東升國小、中建育英國小正在加快建設,黃愛國小、太平國小、育英國小、東風國小等一批城鄉學校正在“提質”中。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武陵區一直奔跑在路上。

下一步,該區還将繼續為民生工程“升溫”,傾力做好社會救助、公益慈善及殘障人士、孤兒工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标準和救助水準,做好特困群體兜底保障。加快建構居家、社群、機構養老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提供多樣化、點單式養老服務;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脫貧戶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動就業更加充分、更高品質。進一步規範校外教育訓練,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争率先建成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深入實施“健康武陵”戰略,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網底夯實、醫療服務品質提升行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更加美好的文明之城

在穿紫河街道賈家湖社群,活躍着一支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紅色娘子軍”。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73歲的隊長劉海秀的帶領下,這個志願者團隊在防疫一線日夜值守,因為事迹突出,被評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僅在穿紫河街道,像這樣的志願者隊伍就有十多支。

那一身志願紅,已成為武陵區的一種文明辨別。近年來,武陵區以“文明武陵、從我做起”主題活動為載體,堅持“群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群衆需要什麼,志願服務就提供什麼”,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示範點建設。

目前,該區已建起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128個村(社群)文明實踐站的三級組織機構。組建了“1+14+8+N”新時代文明實踐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創新推行群衆“點單”、實踐站“派單”、志願者“接單”、群衆“評單”的志願服務模式;開發了志願服務項目1900餘個,打造了愛心驿站、愛心送學、文明交通勸導、微心願、“便民百寶箱”“利民咨詢台”等品牌項目。300餘支志願服務隊依托150多個文明實踐陣地,活躍在武陵大地,截至目前,志願服務總時長超75萬小時,受惠市民超過70餘萬。

據介紹,該區計劃将在所有小區以點帶面,逐漸建立覆寫小區、商超、企業、公園、車站、學校、景區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把文明實踐陣地建到群衆“家門口”“心坎上”,打通宣傳群衆、教育群衆、關心群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米”。

國際農産品交易市場、“精緻片區”、高鐵新城……常德“城市會客廳”的一個個樣闆工程正在進行中。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一座城市朝着智與質的方向前行,不管你來自何方,都能在這裡遇到更好的未來!

來源:常德日報

作者:俞鴻鈞 高 玲

夏孟琦 武大為

一審:郝丹甯

二審:張 楊

終審:彭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