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高僧就就是很多人心中敬仰的對象,相比于普通的僧人來說,高僧對于佛教傳播所做出的貢獻也是更大的。在《哭柏岩和尚》中曾言:“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禅身。”可以看出,想要成為真正的得道高僧,所要經曆的磨難也是非常多的。
在對中國社會的宗教發展事業進行了解之後可以發現,雖然說相比于其他的宗教而言,佛教是一種由外國傳入中國的宗教,但在後續發展的過程當中,佛教卻占據着中國宗教的主流地位。而在佛教的影響之下,全國各地也出現了許多知名的高僧,基于這些高僧的帶領,我國社會的佛教文化發展事業,也實作了新一輪的突破。

曾經,有這樣一位高僧,與普通高僧不一樣的是,他的身邊坐擁無數女性,而在其去世之時,他的舌頭也沒有被燒爛,而是化為了舍利。那麼,這位奇怪的高僧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什麼在其去世之時,能得到如此珍貴的舍利呢?
這位高僧就是鸠摩羅什。作為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一位後秦高僧,鸠摩羅什也是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鸠摩羅什的父親出生于天竺望族當中,而在其七歲那年,也随母親出家。
在最開始的時候,鸠摩羅什所學習的是小乘佛教,而後在遊曆各國的過程中,他也改學大乘佛教的相關内容。在前秦建元十八年時,鸠摩羅什被劫到了涼州地區,并成為了統治者所重用的對象。
在前秦生活時期,鸠摩羅什成為了很多大臣的眼中釘,而為了能夠破壞他的修行,一些人也找來了許多美女,對鸠摩羅什進行引誘。但由于鸠摩羅什内心的佛教信念十分堅定,是以面對着這樣的誘惑,他也始終無動于衷。
然而,在被迫的情況之下,鸠摩羅什破了酒戒,後來,他也強行被要求娶了龜茲王女。雖然說當時的鸠摩羅什已經破壞了清規戒律,但他卻并沒有對佛門的思想産生任何的懷疑。而在此後的日子裡,他也在努力彌補自己的過失,并為佛學的發展提供着更大的幫助。
在前秦覆滅之後,鸠摩羅什滞留涼州長達十六七年的時間。但在後秦時期,鸠摩羅什也被迎入了長安地區,并成為了後秦的一位國師。在長安生活期間,鸠摩羅什參與到了佛經翻譯的事業中,而在此後的十餘年間,鸠摩羅什也一直在對佛教的漢化發展進行着努力。
當時,雖然後秦的統治者十分尊敬鸠摩羅什,但他卻并不了解佛門之人的真正願望。後來,皇帝看鸠摩羅什孤身一人十分孤單,便賜給了他許多美女做妻子。由于在古代社會中,皇帝的指令是一般人都無法違抗的,在這種情況下,鸠摩羅什也不得不将這些美女娶進門當成妻子。
或許在很多佛門弟子看來,鸠摩羅什的這種行徑已然是對佛門戒律的一種蔑視,但在佛教事業發展的程序當中,鸠摩羅什所做出的成就,也是一般僧人難以企及的。
在公元四百一十三年之時,鸠摩羅什正式圓寂。在圓寂之前,鸠摩羅什就表示,如果他一生中翻譯的經文都是沒有問題的話,那麼他的舌頭就會幻化成舍利子。而在對其進行火化之時,大家也發現鸠摩羅什的舌頭是沒有辦法燒爛的。就這樣,這個燒不的舌頭變成了十分珍貴的舍利子,而時至今日,這顆舍利子也仍然被存放在鸠摩羅什的寺廟當中。
對于佛門弟子來說,舍利子的出現代表着一個人修行水準的高深,從鸠摩羅什的這種結局中就能夠感受到,雖然他的一生曾多次破除女誡,身邊擁有無數的美女環繞,但在佛教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鸠摩羅什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得道高僧。
<h1 class="pgc-h-arrow-right">結語</h1>
在對鸠摩羅什的故事進行了解之後可以看出,他的身邊之是以會有這麼多的美女,也并不是其自發自内心的願望,而對于佛教經典的傳播事業來說,鸠摩羅什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義。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像他這樣娶妻生子的高僧,是完全不可以成為其他人的榜樣的,但從鸠摩羅什翻譯出來的作品上也能夠看出,他對于佛教的教義,也有着自己的深刻了解。
基于鸠摩羅什等高僧的帶領,佛教在我國社會中的傳播範圍變得越來越大,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佛教也能融入新的現代化思想,并進行相應的發展變革。
參考資料:《鸠摩羅什生平事迹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