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風華:幾回回夢裡去延安

作者:前線雜志

來自:前線用戶端

百年風華:幾回回夢裡去延安

最初,我是從國中課本上知道延安的。賀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把我們的視野,帶到了一個充滿夢幻的地方:“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直到幾十年以後,我才有機會來到延安。一踏上這片熱土,就感到分外親切。滿腔的敬意,也油然而生。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說不盡的故事,訴不完的情懷。因為紅旗在這裡漫卷,曙光在這裡升起。延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也是每個中國人都十分向往的地方。

自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延安所在的這片土地,就成了中國共産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後方。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這裡運籌帷幄,作出了關系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曆史的時候,我牢牢地記住了這樣兩個數字。1936年各路紅軍長征結束的時候,全國的紅軍隊伍加在一起,隻有3萬人。而到1945年抗日戰争勝利時,共産黨上司的八路軍、新四軍已經達到了120多萬人。從1936到1945,短短9年時間,就增加了40倍。那些年代,全國人民的目光,全國人民的希望,都投向了延安。無數個愛國青年,冒着被殺頭的危險,從全國的各個地方,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洪流。

于是我就想,這看似普普通通的延安,究竟神奇在什麼地方?

是那座“寶塔”嗎?延安寶塔在延安市東側延河岸邊的土山上,因塔建于山頂,故山名為寶塔山。延安寶塔始建于唐代,現存塔為清代重建。塔高44米,八角形,旁有明崇祯年間造鐵鐘一口。1937年7月1日後,黨中央進駐延安,寶塔便成了延安革命聖地的象征。

是楊家嶺的“窯洞”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都曾在此辦公。就是在這裡,中共中央上司了中國的抗日戰争,上司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和 大生産運動。也是在這裡,毛澤東同志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是南泥灣的“歌聲”嗎?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裡處。1941年春,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甯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是以中共中央指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生産自救。短短三年時間,荒無人煙的南泥灣就變成了“好江南”。

是毛澤東用過的那張“小炕桌”嗎?“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毛澤東這首大氣磅礴的詩句,我們都曾無數次地吟過。但你知道嗎?1936年2月7日,毛澤東竟然是伏在清澗縣瓦窯堡袁家溝農民白育才家的小炕桌上寫就這首詞的。

是陳嘉庚的那頓飯嗎?抗戰時期,從美國歸來的科學家陳嘉庚先生,分别到重慶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慶,蔣介石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塊大洋,在重慶最好的酒店為他擺了一桌接風宴。接着,陳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澤東也非常熱情地招待了他,并請他吃了自己親手種的菜。隻是這一頓飯,隻花了兩毛錢。事後,陳嘉庚深有感慨地說:“蔣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澤東招待我隻用了兩毛錢。得天下者,共産黨也!”

延安的魅力,來自于一種精神。一種為崇高的革命理想自覺獻身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種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一種民主、團結的精神;一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是以才紅旗漫卷,由弱到強。

延安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發揚和繼承。過去的光榮,不是現在的光榮;别人的光榮,不是自己的光榮。每個共産黨員,都該擔當自己的責任,創造自己的光榮,為民造福,為黨增光。

作者:汪金友

編輯:譚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