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仙桃醫生劉文雄:去世前的晚上仍在接聽問診電話

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郭懿萌)2月13日,平時6點起床的醫生劉文雄,這次提早醒了20分鐘,他坐起來,還沒說一句話,便栽倒在床下。24分鐘後,劉文雄匆匆離世,沒有留下遺言。

疫情期間,劉文雄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接診超過3000人次。去世前的夜裡,劉文雄還在接聽三伏潭鎮衛生院患者的電話。

劉文雄是抗疫一線從業人員,他去世後,三伏潭鎮衛生院向仙桃市人社局申請了工傷認定。由于劉文雄未在規定的工作時間與地點去世,2月20日,仙桃市人社局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

此後,劉文雄家屬向仙桃市政府提起行政複議申請。3月5日,仙桃市政府決定撤銷此前仙桃市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兩天後,仙桃市人社局認定劉文雄的去世為工傷。

今日(3月17日)是劉文雄的五七,兒子劉航去給父親上香時,把《認定工傷決定書》的影印件燒給了父親,“前段時間收到了大概80萬元工傷補助金,一切算是塵埃落定了。”

仙桃醫生劉文雄:去世前的晚上仍在接聽問診電話

劉文雄。 受訪者供圖

生前病痛纏身卻總說“沒事”

劉文雄去世的那天是陰天。

發現劉文雄發病後,妻子彭長仙哭着把兒子劉航喊醒,叫來了三伏潭鎮衛生院的救護車和三名醫護人員。搶救十幾分鐘後,他們宣布劉文雄系“急性心肌梗死”。

據三伏潭鎮衛生院統計,在去世前一個月裡,劉文雄作為該院門診部的内科醫生,共接診患者3181人,其間隻休假過兩天,另有一天因為胸疼去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做了檢查。

2017年,劉文雄第一次氣喘胸痛,院長開車把他送到市裡的醫院進行檢查。由于患上心肌肥大的病症,幹活多了,劉文雄就會胸口發悶。

今年春節前夕,冬春季節流感患者增多,再加上新冠疫情,三伏潭鎮衛生院門診量很大。劉文雄開始出現胸痛症狀,彭長仙想讓丈夫歇一歇,“他很倔,不想請假,生怕耽誤一天。”

彭長仙說,1月30日,劉文雄因胸痛去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做了檢查,“心電圖、CT等都正常,但他回家後還是胸口疼。我們勸他休息兩天,但他安慰我們沒問題。他還說,醫院很缺人,如果他休息了就沒人看病了。”

彭長仙将丈夫的難受看在眼裡,曾私下跟兩個院長請假。院長去問劉文雄,但他不承認自己病了,“我都好,沒事沒事。”劉文雄答應家人,等疫情結束後再去好好做檢查,但病情每況愈下。

“開始他隻是時不時疼一下,後來一個晚上疼醒幾次,但怕家人擔心,他嘴上總說沒事。”劉航記得,父親去世前幾天,一回家就躺在沙發上大口地喘氣,臉色也不好。

劉文雄去世後,一篇名為“一路走好,劉文雄醫生!”的文章在他生前的親朋、患者間傳開。在那篇文章裡,三伏潭鎮裡認識他的人,都在留言裡緬懷。彭長仙也是在這篇文章中,知道丈夫曾經自掏腰包給病人買藥。

最後一名問診患者,後悔打電話吵醒劉文雄

李志華是劉文雄接診的最後一個病人。流鼻涕持續了八九天,感冒症狀讓李志華擔心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2月12日22時,他給劉文雄打了電話,尋求心理安慰的同時,也想再了解些情況。此時劉文雄剛剛睡着,“他很耐心地問了我的病情,沒有因為吵醒他而生氣煩躁,還讓我抽空去衛生院做一下檢查。”

李志華是劉文雄的老病人,因為孩子咳嗽、發燒常去找他,兩人由此熟悉了,“一家人一年得找他十幾次。”李志華因做過膽結石切除術,時常腹瀉,劉文雄挂電話前,還叮囑他注意清淡飲食,忌辛辣,看書不能久坐,要多走動。

第二天,李志華在鄉鎮防疫群裡看到劉文雄去世的消息,感到有些内疚,他責怪自己晚上打擾了劉文雄休息,“後來我總是想,如果那天晚上沒給他打電話,他是不是就不會走了。”

總是響起的問診電話,家人早就習以為常。劉航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父親在家接聽問診電話,“晚上10點,早上6點都有,有時候人還沒起床,電話就過來了。”

妻子彭長仙偶爾會抱怨兩句,“天天工作量那麼大,工資都一樣,圖什麼?”劉文雄總是笑笑,也不跟妻子吵。

仙桃醫生劉文雄:去世前的晚上仍在接聽問診電話

劉文雄生前的辦公室。 受訪者供圖

休息時間被壓縮,午飯隻有10分鐘

三伏潭鎮衛生院下午5點下班,醫院裡4點半之後病人會少得多。2月12日下午4點多,康複科醫生何慶恩下班路過劉文雄的診室,“當時我問他,怎麼還不下班,不要太累,脫了防護服透透氣。”

劉文雄回答他,“還有20多分鐘,沒到下班的時間。”

在何慶恩眼中,劉文雄是衛生院門診部的頂梁柱。醫院每天早上8點上班,7點40分的時候,劉文雄醫生的門口就會開始排長隊,每天都有30多人。基層衛生院沒有挂号,病人們都是直接找醫生看病。劉文雄辦公室的桌子上,患者們把身份證、社保卡摞成一沓,然後按順序排隊。

鎮裡很多人都有劉文雄的電話,經常在午飯時,他的電話也會響起來。何慶恩跟他說,别接電話了,都下班了。劉文雄會回一句,“病人找到我了,我得跟他解釋清楚。”

醫院規定每天上午11點30分到下午1點30分是午休時間,但劉文雄一周有三天中午需要值班。他一般在食堂吃飯隻用10分鐘,之後就趕緊回到診室接診,基本上是從早上8點連着工作到下午5點。

三伏潭鎮衛生院副院長焦然介紹,疫情暴發加之春節期間返鄉的人多,醫生們工作量很大,從早晨上班到中午,都有病人排隊等着看病,有時候劉文雄顧不上吃飯。”

“劉文雄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内科醫生,醫德和醫術都很好。在門診部的四名醫生裡,他的接診業務量是最大的。”鎮衛生院的院長周懷林說。

不但同僚認可劉文雄,病人們也認準了他。

彭學鋒的大女兒八個月大的時候感冒發燒,他打聽到鎮衛生院有個劉文雄醫生醫術不錯,就抱着孩子找到了他。孩子小,哭鬧、不配合,劉文雄就做起了鬼臉,拿聽診器在孩子面前晃,又把鑰匙拿出來搖出響聲逗孩子玩,讓孩子安靜下來。

量體溫時,劉文雄會用頭去碰孩子的額頭。彭學鋒說,“他每次都先用自己的體溫給孩子測量,如果感覺孩子的體溫确實異常,再拿體溫計測量。這樣孩子不害怕,也就不鬧了。”為了哄小孩子,劉文雄的桌子抽屜裡還常常備着棒棒糖。

彭學鋒的大女兒如今9歲了,“她小時候身體不好,都是劉醫生看的病,孩子喊他劉伯伯。”後來,隻要孩子咳嗽、鬧肚子,彭學鋒和妻子都抱着孩子直接去找劉文雄。

不僅大人,鎮裡很多孩子都認識劉文雄,去看病時都吃過他抽屜裡的棒棒糖。

夏天,天黑得晚,彭長仙和丈夫一起散步,遇到的孩子們,總會跟他打招呼,“劉爺爺,你好!”“劉伯伯好!”這些問候,讓夫妻倆心裡覺得開心,“挺幸福的,感覺沾了他的光。”

彭學鋒在家提起劉文雄去世的消息,孩子問道,“你們說的是劉伯伯嗎?以後我要是再生病找誰?”

仙桃醫生劉文雄:去世前的晚上仍在接聽問診電話

劉文雄生前在家學習。 受訪者供圖

去世後數日,家中無人看護的水仙開花了

1990年劉文雄報考了仙桃衛校(現仙桃職業學院),1993年畢業之後進了鎮衛生院,成為醫生後一直保持着對工作的熱情。

畢業後劉文雄一直自學各種醫學知識。他家裡有一整個書櫃的書,自學記下的醫學筆記,書架裡放不下,都碼在了箱子裡。空閑時,他喜歡看書,練毛筆字,除了醫學就愛曆史方面的書,“一提到曆史,他就停不下來。”妻子彭長仙說。

此外,劉文雄還喜歡對照着手機上的養花APP鼓搗些花花草草。去年10月,劉文雄買了一盆水仙,買來之後一直沒有動靜。劉文雄害怕水仙長歪、長散,便用繩子把葉子綁了起來。

劉文雄去世後,沒人再顧得上那株水仙,但幾天後,彭長仙突然發現水仙長出了花蕊,開花了。

劉文雄的墓在老家的田裡,旁邊有條小溪,“父親葬在了奶奶和曾祖父、曾祖母旁邊,也算是落葉歸根。”獲得工傷認定後,劉文雄的家屬收到了約80萬元的工傷補助金。

今日(3月17日)是劉文雄的五七日,在中國人的習俗中,五七這天,去世的人會最後“回家”看看家人,最終離去。上香時,劉航把《認定工傷決定書》影印了一份,燒給了父親,“他不喜歡去争這些東西,但這也算是對他辛苦工作的認可吧。”

校對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