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卿40歲離開春晚舞台,她的選擇卻悄悄驚豔所有人

作者:cyfcyf不忘初心

40歲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皮膚松弛,開始出現魚尾紋……

可對于她來說,40歲正是她的職業輝煌期,她用波瀾起伏的一生證明:隻要不停地努力,努力從不負美人。

她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

1、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

父母給她起名董卿,希望董家小女,得卿相之才。

父親董善詳對女兒特别、特别、特别嚴格。小時候,董卿看連環畫,父親要求她把裡面的成語抄寫下來。随着年齡的增長,父親要求她背古詩詞。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朗讀者》開播,她出口成章,被人稱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母親金路德雖是一名實體老師,也嚴格求女兒讀書。一到寒暑假,金路德就會列出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如《紅樓夢》《基度山伯爵》《茶花女》等等。

董卿讀完書後,母親要求她列出書中的人物關系,她每次都做出完美的回答,而且見解獨特。

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顔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複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在生活和文字中。”

書讀多了,它們已經深入我們的氣質、談吐,甚至是我們做人的格局。

每到人生輝煌時,她敢于放下現在擁有的,敢于追逐未知的世界。即便在40歲,她也能沉心赴美讀書,而不是将就和彷徨。

讀書對于普通人來說,無關勵志,無關輸赢,讀書能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2、人生三度清零,有格局的人才走得更遠

莎士比亞說:“凡是過去,皆為序曲。”

過往的成就隻是過眼雲煙,董卿隻願意在當下付出。

董卿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浙江省話劇團,可是工作過于清閑,一眼可以看穿未來。

她知道這不是她追求的生活。于是在偶然的機會,她報考了浙江有線電視娛樂台的主持人。

憑借她紮實的文學功底和青春洋溢的氣質,她很快被觀衆喜愛。即便如此,一有空閑,她就跟同僚學習剪輯和配音,忙碌卻充實。

她唯一覺得遺憾的是父母不能看到自己主持的節目,她相信她一定會等到那一天。

1995年,董卿的父母讓女兒報考上海東方電視台的主持人,她的人生方向又有了新的變化。

董卿寄了一盤自己的錄像盤,半年後竟被錄取了。

一切清零,她重新開始。

到了上海東方電視台,她卻沒有那麼幸運。就在這一時期,董卿卻被閑置起來。就在這一年的春晚劇組中,董卿的工作不是主持,而是劇務,其實就是一個後勤人員。

處于人生低谷,她有過片刻的失落。

不過,很快她調整了心态,她選擇的是努力提升自己,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電視藝術系的電視編輯專業,用知識武裝頭腦。

後來慢慢才在上海的娛樂綜藝主持中嶄露頭角,甚至成為明星主持人,并獲得2001年中國播音主持界的“金話筒獎”。

榮譽隻代表過去,董卿是永遠不會在舒适區停留。2002年,即将30歲的董卿放棄上海的事業,孤身北上,進入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工作。

雖然知道前路坎坷,她做好準備進行挑戰。

可是剛接手《魅力12》,她就出現“水土不服”。

《魅力12》這檔節目是展示的西部文化。可董卿從小生活在南方,即便她努力做功課,也分不清山西和陝西民歌。

那段日子,隻要沒有節目,她就逃一般飛回上海。

逃避不是辦法,後來她逼自己融入北京這座城市,工作、學習、看電影。慢慢地,生活和事業步入正軌。

機會也悄然而至,随後她成了青歌賽、春晚節目主持人。

經曆過輝煌,看過人生的低谷,董卿像春天的風一般,清新而不失綿厚,優雅裡含蓄内斂的氣質。

有格局,敢闖敢拼,是以她才走得更快,跑得更遠。

3、堅持做喜歡的事

在中央電視台,董卿可以拼命地投入工作十幾年。真當她40歲時,“央視一姐”董卿開始有了職業的倦怠感,更投不出百分百的熱情。

一眼望穿未來,職業的熱情退減,這是一種可怕的現象。

内心的不

安告訴她是時候來一次改變了。

于是,她放棄現有的成績,經曆各種考量和挑選,最後選擇美國加州大學深造。

40歲,一個人事業最輝煌的頂端,她願意像前三次将人生清零,潛心學習。

沒有微信,沒有鮮花和舞台,她隻有努力幹自己喜歡的事,讀自己喜歡的書。遇到困難和無助時,她堅信莫泊桑的那句話:“人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是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

沉寂的歲月讓她似乎找到人生的方向,再次站在舞台,她選擇她最喜歡的節目。

2016年2月,董卿開始在《中國詩詞大會》中驚豔亮相,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情再次征服全國觀衆。

随後,她親自策劃、籌備的《朗讀者》在豆瓣以9.3分的高分驚豔大衆。

她愛看古詩詞,喜歡古詩詞,她倡導的是中國文化的傳承。這不僅僅是喜歡的工作,而是她20年以來更願意為之奮鬥的事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朗讀者》是她成長的最好見證,雖然臉頰有了皺紋,但歲月卻賦予她生命的激情,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董卿從内而外散發的才情,令她看起來更優雅,讓她走得更遠。

總結:

前半生她敢于調整,三度将人生清零,從頭再來,沉澱自己,後半生她敢于回到曾經的舞台,引領一股文化清流。

歸根結底,一個人想要什麼的人生,還是得靠自己去努力。隻要發現感興趣的事,沉下心來重新出發,相信未來一定不會差,甚至更好。

伊莎貝拉曾說:“我相信,對于品牌而言,我不是代表美,而是代表着不同的夢想。”

沒有人一生風光無限,隻是我們在正确的時間做正确的選擇,敢于給人生做減法,敢于追尋生命的夢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