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很早就是中國産茶地之一。因具備适合茶葉生長的環境,大别山區在東晉時期就開始生産茶葉了。清朝《随園食單》中提到的六安“梅片”,就是“六安瓜片”的前身。(梅片:指在梅雨季節選一葉、二葉制作的茶葉,又為了與尖芽區分開而得名。)
産于安徽省六安市的茶葉,絕大多數是綠茶,不是發酵茶類。由于制作工藝不同,特色各異,但都保持綠色綠湯的共同特色。現将六安市在海内外茶葉市場知名度高、影響大的幾種茶葉的品質分别介紹如下: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外形單片順直,葉緣背卷平展,形似切開的香瓜片,不帶芽,不含梗;幹茶色澤翠綠,勻潤起霜;湯色碧綠,清澈明亮;香氣清香馥郁,若蘭似蕙,沁人心脾;滋味鮮爽濃醇,回味清涼甘甜;葉底黃綠勻亮。色、香、味、形俱佳,獨一無二。
霍山黃芽
霍山黃芽:外形條直微展、細嫩披毫、形似雀舌、葉色黃綠、湯色綠黃、清澈明亮、帶黃圈、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醇濃厚回甘,葉底嫩黃明亮。霍山黃芽香型大概有3種:即清香、花香、熟闆栗香,産地氣候土地不同,香氣不一。
舒城小蘭花
舒城小蘭花:産于舒城縣境内,是用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三葉芽梢經特殊工藝精制而成的烘青綠茶,其特點為:外形芽葉相連,自然舒展,色翠勻潤,毫鋒顯露,泡後似蘭花綻放,枝枝立于杯中,花香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勻成朵。
金寨翠眉
金寨翠眉:不含葉梗,全芽制成,外形纖秀如眉狀,稍扁,色澤嫩綠勻潤,白毫顯露;湯色淺綠清亮,香氣嫩清香高鮮持久,滋味鮮醇尚厚甘爽,葉底嫩綠明亮勻齊。飲用時,用玻璃杯以沸水沖泡,茶葉在杯中根根垂立,上下浮動,然後徐徐下沉。
華山銀毫
華山銀毫:屬烘青型名優綠茶,成茶外形細嫩緊結,顯露苗鋒,色澤綠潤、湯色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醇爽,葉底嫩綠明亮、嫩茶完整。沖泡時如萬龍飛舞,後徐徐下沉,蕊心向上,立于杯底,似萬筍齊出,百鶴群集。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霍山黃大茶
霍山黃大茶主要産區:有大化坪、漫水河、諸佛庵、龍井沖,其中以大化坪的産品為最著名,品質也最好。其外形梗壯葉肥,葉片成條,梗葉相連似釣魚鈎,梗葉金黃潤澤,湯色深黃顯褐,葉底黃中顯褐,滋味濃厚醇和,具有突出高爽的焦香味。
舒綠(炒青綠茶)
舒綠(炒青綠茶):主産區為舒城縣、霍山縣、金寨縣、裕安區、金安區、廬江縣等地。其特點:條索緊細,色澤綠潤帶灰,香氣清鮮高長,有栗香,滋味醇甜,湯色黃綠,葉底柔嫩明亮。
六安籃茶
六安籃茶:始于明代1630年前後,至清光緒盛極一時。産自六安市裕安區、金寨縣等地,内銷兩廣及香港,外銷東南亞諸國,頗負盛名。因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在銷地被譽為“聖茶”。其選料精緻,做工講究,屬于黑茶中的貴族茶品。
皖西白茶
皖西白茶:皖西白茶采摘要求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采後經适當攤放、殺青、理條、初烘、複烘、攤涼、提香等工序。該茶外形挺直略扁,色澤金黃綠潤,香氣鮮嫩持久;沖泡之後,茶芽朵朵,葉底玉白,葉脈綠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顆顆白玉卧底,飲之滋味鮮醇,唇齒留香,清潤甘爽,回味無窮。
功夫紅茶
霍山紅茶:該茶為功夫紅茶。鮮葉采摘要求鮮、嫩、勻、淨,即要做到及時采及時制;加工工藝流程為:萎凋、揉撚、發酵、幹燥等工序。制成後的霍山紅茶外形:條緊實、顯毫、有鋒苗,色澤烏潤。内質:湯色橙紅,香氣鮮甜持久,滋味甜厚鮮爽,葉底紅亮、嫩軟。
金龍玉珠茶請
金龍玉珠茶:該茶采摘園地處金寨梅山水庫上遊的有機茶生長基地。金龍玉珠茶的茶樹品種為當地的中型柳葉種,采摘标準是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經殺青、揉撚、炒二青、做形、攤涼、烘焙提香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外形呈圓腰狀,顆粒緊實,圓潤發亮。沖泡時如龍戲水,湯色清澈明亮,香氣馥郁清高,滋味醇厚甘甜鮮爽。金龍玉珠品質優異,名聲遐迩。
金寨紅茶
金寨紅茶:該茶源于1951年,金寨飲茶口味較重,茶葉“火功”較足。經萎凋、揉撚、發酵、毛火、足火、攤涼、拉老火等工序。外形緊細烏潤顯金毫,湯色銅紅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氣火香帶甜,滋味鮮醇回甘,葉底紅勻明亮。其典型品質特征是“銅紅湯,火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