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作者:廖昊

城,是歲月的沉澱,城,是文明的集聚。浙江這片土地,散落着一個又一個古城古鎮古村落,宛若一顆顆閃耀的明珠,串起萬年的曆史文明。

這裡,是“東山再起”成語的典故地,謝安在此創造了詩人們向往的生活,是怎樣的人文環境,吸引着曆代名士們東山雅集?謝安、謝靈運、李白等人又是如何助推東山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打卡地?擁有“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又藏着什麼樣的故事讓東山聲名遠播?

守望文化家園

傳承曆史文脈

本期文化浙江大講堂為您講述

《詩路明珠:東山再起》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這是唐朝詩人李白對“東山”的描寫,與之緊密相連的是上虞的東山村,一座千年古村落。東山村西臨曹娥江,依山托水分布着8個自然村,它的東面就是四明山的餘脈一一東山。

東山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曆代詩人向往東山,尋訪東山,登臨東山,親自來憑吊東晉名士謝安,尋覓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足迹。這裡是詩人們心中的朝聖之地。僅唐代詩人中,徜徉于上虞曹娥江邊及其東山詩人就多達百餘人,留下詩文近三百餘首,其中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三次尋訪東山,憑吊謝安與謝靈運。李白一生所作的詩篇中,直接描寫東山的詩詞達37首之多。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東山,因為東晉名士謝安而舉世聞名。謝安祖父謝衡為避西晉“八王之亂”,自河南太康舉家南遷東山。是以謝安小時候生活在東山,父親謝裒在朝廷做官。謝安從小就十分聰慧,年輕時已經是東晉有名的清談領袖。

東晉宰相王導,招謝安入宰相府擔任“佐著作郎”,當時謝安隻有19歲。但僅過一年,王導就過世了,謝安也再無心做官,因向往家鄉的自由的生活,是以“稱病東歸”,辭掉王導宰相府的工作,領着家眷回老家東山隐居。一直隐居到41歲,東晉王朝出現了巨大危機,為了報答朝廷的信任,謝安終于出山。出山後即顯示出不尋常的雄才大略,兩次救東晉王朝于危難,取得著名的淝水之戰大捷,保東晉十八年太平,赢得了“東山再起”的千古美譽。

“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隐居的那段時光,謝安廣結天下名士。有時,他與支道林、許詢坐而論道,有時,又與王羲之等人流觞曲水。名傳千古的蘭亭集會上,謝安詩興大起,連作兩首詩,“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茲言執,寄傲林丘。森森連嶺,茫茫原疇。逈霄垂霧,凝泉散流。” 東晉名士們的相聚,也形成了當時名聲大噪的“東山雅集”。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東山不高,不過一百五十多米,但在東晉之後,這座江邊小山的形象卻日趨高大,以至成為後世文人不斷仰望、登臨的一座神聖之山,敬仰之山。因為在這座小山中,除了有東晉著名政治家謝安,還有南朝山水詩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是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宋文帝曾有次玩笑說,他有二寶是康樂公(謝靈運)的書法與詩詞,當時南朝宋的朝廷裡凡是謝靈運寫的書法,據說都被宋文帝私自珍藏了起來。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經過唐代王維、孟浩然、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等人的發揚,成為古典詩歌一大主流。南宋時,被稱為“永嘉四靈”的徐照(字靈晖)、徐玑(号靈淵)、趙師秀(号靈秀)、翁卷(字靈舒)也繼承了他的山水詩風。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千百年來,衆多文人墨客被東山的千岩競秀,萬壑争流所陶醉。東山不僅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驿站,還是“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青瓷發源地。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上虞越窯青瓷種類繁多,飲食器、貯存器、衛生器、樂器、祭器等應有盡有。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的詩句贊美越窯瓷器的釉色精美。青瓷瓷質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潔。特别是越窯青瓷——秘色瓷,代表青瓷曆史上燒造最高水準,它是一種專為皇家燒制的瓷器,獨一無二的“千峰翠色”般釉色既神秘又讓人着迷。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東山再起”,曾為千百年來無數顆心靈注入希望,山水與人互相成全,于是孕育出了“勵精圖治”的謝安精神、孕育出了謝靈運那“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的山水詩,孕育出了手藝人心中的極緻色彩,成全了一段段傳奇的故事…

掃一掃

看《文化浙江大講堂》往期節目

文化浙江,錦繡華章!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浙江新聞頻道,每周日晚 21:20推出文化專題節目《文化浙江大講堂》。

在這裡感受“東山再起”的人生風景

點告訴更多人!

【來源:浙江新聞頻道】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