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作者:心立方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今天,偶然間翻到一首小詩,出自宋朝宰相王溥的筆下,這首詩寫得還不錯,但讀後讓人感覺很生氣,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的這首小詩:

《詠牡丹》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鬥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這首詩的主題是詠牡丹,但是開頭兩句卻先說了棗花和桑葉,王溥說棗花雖然小但是能結出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蠶吐絲。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可笑的是牡丹花,花朵雖然碩大無比,看起來很好看,但是花謝了以後就枝頭就空了,王溥用對比的手法贊頌了棗花和桑葉,然後狠狠的諷刺了一下牡丹,說牡丹花開一場終究是一場空!

乍一看這首詩,不少人會覺得宰相王溥說得真對啊,堪稱真理,棗花能結出鮮棗供人們使用,桑葉能養蠶織出華麗的衣服,但是牡丹隻會開花,最終花謝後就什麼都留不下了!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可仔細一想,其實王溥在偷換一個概念,那就是如果說棗花還勉強算是花朵的話,桑葉連花都算不上,有什麼資格和牡丹相提并論,即便是棗花,沒錯是能結出果實,但是你聽說過有人月下賞牡丹,有月下賞棗花的嗎?

牡丹花存在的意義就是供人們鑒賞的,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們的精神,你讓它和棗花桑葉一樣有更多實際的作用,牡丹隻能幽怨的說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正所謂詩言志,宰相王溥之是以寫這首詩其實也表明了他個人的一些人生志向,那就是一切從實際利益出發,而不在乎那些比較虛幻的東西,換句話說宰相王溥是一個識時務隻講究實力利益的人,為何這樣說,我們可以看看王溥的人生經曆就能明白了!

王溥生于五代十國後期,他原本是後周的大臣,曾經很受後周太祖郭威和後周世宗柴榮的信任,在柴榮當政後期,他已經官至宰相了,後來随着後周世宗駕崩,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正所謂主少國疑,柴宗訓隻有七八歲歲,根本無力掌控後周天下!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作為政治老油條的王溥也敏銳地察覺到後周即将改朝換代,于是他傾力結交當時掌握後周軍事大權的趙匡胤史書記載他:王溥陰效誠款,意思說他偷偷的私下結交趙匡胤,和趙匡胤眉來眼去,勾勾搭搭!

果不其然,後來趙匡胤在陳橋驿黃袍加身,發動兵變,随後趙匡胤帶領重兵傳回京城,王溥作為世受後周朝廷恩惠的宰相,竟然降階先拜,用現代話說就是王溥看到趙匡胤進了宮,就屁颠屁颠的跑下階梯下跪歡迎!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堂堂後周宰相,這表現是多麼厚顔無恥,後周太祖郭威要是泉下有知,估計能氣得詐屍,自己咋選了這麼個軟骨頭來當做宰相,而後周世宗更是把王溥當做顧命大臣,原本是希望他能輔佐幼主柴宗訓管理後周天下!

沒想到趙匡胤造反,王溥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他第一個選擇了投降,後周的其他臣子一看宰相大人都帶頭投降了,那我們還抵抗什麼,紛紛選擇臣服于趙匡胤,于是趙匡胤輕而易舉的掌握了整個後周朝廷,順利的取代後周,建立北宋!

宋朝宰相王溥的《牡丹詩》,雖然寫的是牡丹,但讀後讓人很生氣

而王溥作為第一個反水的後周大臣,自然獲得宋太祖趙匡胤的青睐,依然做他的宰相,隻不過他的身份從後周宰相搖身一變成了北宋宰相,皇帝換了,但是王溥的榮華富貴卻一直沒換,不得不佩服王溥的見風使舵!

也難怪他會在詩歌中拼命吹捧棗花和桑葉而貶低牡丹了,如果說牡丹代表的是忠君愛國的高風亮節,那麼棗花的果實和桑葉産生的蠶絲就是實打實的富貴榮華了,為了榮華富貴,再好的高風亮節算得了什麼,對于王溥而言,不過是虛名而已,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