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上司下,沈陽堅持以文化涵養城市、賦能産業發展,以旅遊助推品質城市建設、助推城市轉型更新,推出了一系列利目前、惠長遠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舉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文化強市建設目标,集聚“文化+”新動能,廣大市民群衆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成為推動沈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用足用好山、水、城三類資源
注重城市文化追根塑魂,将城市自然資源、人文符号轉化為文化載體,用足用好山、水、城三類資源,架起文化載體建設的四梁八柱,繪好一張藍圖,叫響文化沈陽、曆史沈陽、山水沈陽的文旅品牌。
充分利用渾河、蒲河、遼河“三條河”和棋盤山、七星山、馬耳山“三座山”沿線,以及周邊自然和文化資源,做足山水文化、冰雪文化。因河而生的第七屆渾河岸交響音樂節、第十一屆蒲河國家濕地旅遊文化節、第四屆中國·沈陽國際賽艇公開賽等重要文化體育活動的舉辦,不斷滿足人民群衆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為沈陽不斷注入新活力、新生機、新動能。
充分利用城市街區片區文化資源,打造“盛京皇城”中華文化地标,建設“北市記憶”文旅休閑綜合體,提升中山路文商旅融合發展新業态,推進衛工街、大東路、北陵片區文化旅遊新内涵。
文旅産業發展提質增效
深入推進文旅融合全域發展。沈陽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和第二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沈北石佛一村、法庫半拉子山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渾南、沈北獲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沈陽中街、紅梅文創園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目前,北方文化新谷數字出版産業園、華為VR産業園、那·裡文化産業園建成并投入營運,紅梅文創園、奉天工場、十一号院等已逐漸建成集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文化娛樂場所等多種業态的消費集聚地。
今年8月,《沈陽市推進沉浸式文化産業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經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上司小組稽核同意開始實施,提出了“1+2+3+N”沉浸式文化産業發展思路。
沈陽題材藝術精品創作出新出彩
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了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沈陽題材主旋律舞台藝術精品。評劇《黃顯聲》獲遼甯省第十五屆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雜技《炫彩車技》獲第十七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節金獎,原創話劇《國徽》、文旅融合劇目《沈陽印記》、交響樂《盛京故事》,多角度再現了沈陽曆史、傳遞了沈陽精神、展現了沈陽魅力。
圍繞市民需求,沈陽持續打造“人民幸福城·我的沈陽美”品牌文旅惠民活動,沈陽藝術節、合唱節成為市民的節日,每年常态開展各類惠民活動萬餘場。
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創出沈陽經驗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沈陽優秀的文化遺産“活起來”。創新推出“國有土地開發建設考古勘探前置改革”舉措,實施沈陽故宮太廟等42項文物保護修繕項目、中心裡遺址等34項考古發掘項目;圓滿完成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曆時7年編輯出版100萬字的《沈陽文物志》,創新推出的“沈陽抗戰聯線”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活化傳承。通過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運用新媒體進行體驗式傳播、開發設計非遺旅遊路線,将非遺融入市民生活。截至目前,沈陽公布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221個,代表性傳承人209名。
“傳奇盛京、魅力沈陽”形象凸顯
圍繞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城市的目标,多角度宣傳推廣“傳奇盛京、魅力沈陽”城市形象。舉辦沈陽四季遊、沈陽冰雪節等活動,每年常态化推出冰雪節、美食節、啤酒節、采摘節等不同主題活動400餘場。組織開展“京沈高鐵沿線城市互動營銷”活動。
近年來,沈陽獲得新晉文旅熱門城市、新晉夜間旅遊熱門城市稱号,上榜全國“2021冰雪旅遊十佳城市”,成功入選2023年度“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劉海搏
【來源:沈陽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