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精彩,請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名醫檔案
唐炯,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冠心病區副主任 主任醫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血管内科博士。成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醫科大學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成都市心研所副所長。
十幾年來累計完成介入手術近萬例。擅長冠心病支架置入、肥厚型心肌病酒精化學消融等心髒介入手術,從事梗死心肌保護等心髒危重症救治研究。擔任四川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副會長,四川省中西醫結合協會心血管分會常委,四川省醫學會心血管專委會常委等社會職務。
主持承擔有:成都市政府、國家衛計委、中華醫學會多項大型科研項目
問
梓雲:現在我們周圍有非常多的人都出現了血脂比較高的情況,特别是中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是比較常見的。而這些症狀也會對我們的身體産生比較大的危害,通常情況下,血脂高就是萬病之源,我們應該怎麼控制血脂升高呢?
答
這要從兩方面來說這個問題,一方面是膽固醇與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過多。相比我們的祖先和上輩的攝入量,膽固醇與高能量在最近30年有了數十倍增長,但消耗卻呈數十倍下降,大量過多攝入以脂肪的形式在體内堆積,導緻機體代謝紊亂,代謝綜合征出現。
在這裡需要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兔子的故事,兔子是食草動物,對脂肪攝入是不耐受的,我們在做動脈粥樣硬化醫學研究的時候,需要制造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就是選擇兔子這種食草動物,給它喂食高膽固醇食物,一般在2個月以後就能出現血管壁内大量脂質沉積,産生動脈硬化。
我們人體也是一樣,過去幾十萬人類年食不果腹,低脂攝入,體力勞動。但最近幾十年在工業化大潮來臨以後,突然的大量攝入讓我們人類機體不知所措,難以适應。另外一方面這也是人均壽命延長的必然結果,人體随着年齡增長,其血脂、血糖的代謝能力會自然下降。是以,随着我國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血脂升高已經成為現代流行病,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
提問
聽說血脂升高的人,會有心髒缺血的症狀,但是很多人血脂很高似乎也沒有什麼異常啊?
血脂升高不會讓患者有什麼異常感覺,是以說高脂血症是一個無聲的殺手。目前動脈粥樣硬化的膽固醇學說已經建立,近30年有關膽固醇的大規模臨床已經無數次證明,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有直接因果關系,LD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與心血管風險之間為劑量依賴的線性關系,LDL是動脈硬化關鍵緻病因素和治療靶标,兩者之間關系獨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并且LDL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的因果關系還與LDL的累積負荷有關。但是,動脈硬化血管狹窄産生缺血症狀的時間周期很長。因為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出現,到産生中風、心肌梗死等缺血後果多數需要10年的時間,是以,很多人誤認為自己血脂升高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啥感覺,進而掉以輕心,放松對自己血脂的控制和管理。
那麼冠心病患者如果把血脂降低到正常後,能不能夠恢複健康呢?
如果我們把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降低50%以上,可以穩定粥樣動脈硬化斑塊,部分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的斑塊還可以退縮使血管恢複健康。
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線性關系,我們的LDL每降低1mmol/L(38.7mg/dl),大血管事件風險降低21%,患者使用他汀治療後的LDL水準越低,其動脈粥樣斑塊結構越是穩定。如果一級預防:LDL-C每降低1 mmol/L,事件發生率降低1.5%,二級預防的話:LDL-C每降低1 mmol/L,事件發生率降低4.6%。
近十年我們對膽固醇的深刻了解極大改變了我們對冠心病治療的認識,這在我國的臨床指南中得到展現:2007年指南冠心病患者治療目标: LDL-C<2.07 mmol/L (80 mg/dl); TC<3.11 mmol/L (120 mg/dl), 2016年指南冠心病患者治療目标: LDL-C<1.8 mmol/L (70 mg/dl),如果LDL-C基線值較高,若現有調脂藥物标準治療3個月後,難以使LDL-C降至基本目标值,LDL-C至少應降低50%,極高危患者LDL-C基線在目标值以下者,LDL-C仍應降低30%。從以上血脂指南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對冠心病患者降低膽固醇的要求越來越嚴格。
我們國家或者雲南省目前所面臨的血脂狀況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成人2016年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40.40%,較2002 年呈大幅度上升。推測人群血清膽固醇水準的升高将導緻2010 年--2030 年期間我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事件約增加920 萬。 我國冠心病死亡危險因素中膽固醇最為密切,占有權重77%。
2017年心血管健康指數全國排名: 雲南省高血脂等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在全國處于第三位的高位水準,如果不加以控制,數年後雲南省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爆發性增長将很快來臨。
如果我們堅持每天不吃肉,嚴格控制膽固醇攝入,多吃蔬菜能不能把血脂給降下來呢?
這是對冠心病降脂治療的誤區,膽固醇是我們生理需要的物質。在體内可作為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此外它還可以轉變為多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質,在腎上腺皮質可以轉變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性腺可以轉變為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皮膚,膽固醇可被氧化為7-脫氫膽固醇,後者經常紫外線照射轉變為維生素D3;在肝髒,膽固醇可氧化成膽汁酸,促進脂類的消化吸收。
人體每天大概需要1000mg左右的膽固醇,飲食攝入約占20%~30%,其餘需要通過肝髒自主合成,正常飲食下,正常人每天膳食中約含膽固醇300-500mg,主要來自動物内髒、蛋黃、奶油及肉類,人們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少于人體所需,大部分都需要人體另外合成,可以說膳食膽固醇與血脂之間的相關性不是特别明顯。是以想控制身體的總膽固醇水準,單單少吃一些膽固醇是基本沒有效果的。
反而,嚴格限制肉類、蛋類的攝入,對身體營養是有害的。當然,美國營養與膳食協會取消了每天300毫克膽固醇的攝入量限制,并不代表膽固醇就是“好的”,可以無限制攝入。一般來說,血液裡的膽固醇有2/3或者更大比例是在人體内合成,飲食攝入的膽固醇是人體膽固醇升高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體内代謝情況。
真正能預防動脈硬化的是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代表了健康,簡單、清淡以及富含營養的飲食,再此基礎上補充橄榄油、堅果。2014年PREDIMED研究:這種地中海飲食習慣可以顯著降低外周動脈疾病發生風險20-30%。
降低膽固醇需要良好生活習慣與他汀類為基礎的降脂藥物配合,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首先,健康飲食。要合理膳食,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僅僅不吃膽固醇食物也不行,實際上大部分膽固醇是人體自身合成的,是以在飲食中間特别強調低熱量、低糖、低鹽,達到總體熱量的減少。
其次,适當運動。運動可以消耗熱量,每周至少運動5天,每天運動半個小時,控制體重。
三是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限酒,控制生活節奏,不要過度緊張、熬夜等,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膽固醇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