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委權力有多大?徐向前憶:那時政委決定一切,權力大得吓人

和以前的經典老電影《上甘嶺》《南征北戰》《打擊侵略者》《智取華山》等不一樣,現在不少戰争題材影視劇,對人民軍隊的政委(文中所述政委,除以“政治委員”全稱表述外,泛指人民軍隊各級政工主官,包括連指導員、營教導員)的地位和作用未予真實刻畫,有的還嚴重弱化,變成可有可無的存在。即便公認的上乘佳作《亮劍》,面對政委趙剛的批評時,團長李雲龍居然用“團長管軍事,政委管生活,你越權了”,怼得搭檔啞口無言。

這些影視劇的表現,顯然有失偏頗!但凡知道我軍曆史,就會明白:政委制度不僅是人民軍隊差別于舊式軍隊的顯著特征之一,更是我軍能夠在惡劣戰争環境下越戰越強、越戰越主動的重要因素。沒有這些功勳卓著的政工主官,戰史就将改寫。

政委權力有多大?徐向前憶:那時政委決定一切,權力大得吓人

東野林羅搭檔,軍政主官分工合作的代表

一、政委隻能附和軍事主官?

在一些影視劇中,關于作戰方面的指令訓示要求,幾乎都是軍事主官的“一言堂”,政委很少有戲份。有的為了突出軍事指揮員,将政委塑造成隻會鼓掌叫好、連聲贊歎,自己沒有主見的角色,這和真實情況差距甚遠。

政委制度,起源于三灣改編、發展于井岡山初期、正式确立于古田會議。在古田會議上,明确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基于紅軍的性質宗旨,紅4軍建立了政治委員制度。1930年冬頒布的紅軍政工暫行條例規定,政治委員在與同級軍事指揮員發生争執時,“政治委員有停止軍事指揮員指令之權”。在1931年11月通過的《關于紅軍問題決議案》進一步指出:軍事指揮員與同級政治委員就軍事問題意見相左時,在沒有明确得到上級的訓示以前,相關指令“須依政治委員的意見”執行。

可以看出,人民軍隊的政委絕不是那種可有可無的職務。尤其是在紅軍時代,基本上軍中的重大決策、重要部署,以及有關“人、錢、糧、槍”等要緊的大事,都要由政委做最後決定。按照徐向前元帥在《曆史的回顧》中的說法,那就是“當時,政治委員是決定一切的,能擅自逮捕人、處罰人,對同級軍事指揮員有監督權……權力大得吓人哪!”其實那個時候,别說徐帥與其政委陳昌浩是這樣,就是“下油鍋、上刀山,哪個也不怕”的賀龍與其政委夏曦,一聲吼能吓死人的“徐老虎”徐海東與其政委程子華之間,不也是如此?

政委權力有多大?徐向前憶:那時政委決定一切,權力大得吓人

【鄂豫陝根據地上司人1935年于陝南合影(前排左起:鄭位三、徐海東;後排左起:李隆貴、程子華、陳先瑞)】

在艱苦的創業之初,面對極端惡劣的環境,政委制度可以說是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僅保證了人民軍隊能夠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上級的路線、方針,絕不會被少數意志不堅定的敗類将隊伍帶壞,更為重要的是,政委通過發揮自身職責優勢,通過充分開展宣傳動員、思想建設、學習教育、紀律監督,保證隊伍在形勢不利的情下保持士氣、忠誠等戰鬥力的基礎要素不衰竭,使軍事指揮員在戰術上、判斷上、技術上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進而顯著提升一支部隊的戰鬥力。

戰争年代,人民軍隊不僅沒有被兵力規模和裝備上都遠超于己的敵人消滅,反而像“滾雪球”似的越打越多、越打越壯大,一是軍事上打得好,二是隊伍拖不走、打不垮的堅定意志和戰鬥精神,還将大量俘虜轉化為解放戰士,你能說政委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嗎?

二、政委是随便一個人就能當的嗎?

在《集結号》中,谷子地讓團長把因為臨陣退縮而遭處罰的文化教員配給自己當指導員,如此表現方式,應該說是這部戲中的一個硬傷。我軍中的政治主官,豈能這樣随随便便就當?而且還是由一個聽到槍響就害怕的人來當?

按照規定,部隊的各級政工主官,必須有優良的思想品德和作風,作戰英勇果敢、顧全大局、堅持原則,能正确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善于團結同志、密切聯系群衆。看到了嗎?政工主官的選拔标準非常高,甚至要高于軍事主官。也正因如此,戰争年代我軍的政委,無一不是由作戰英勇、思想堅定、作風優良、品行高尚的“軍中驕子”出任。

很多政工主官,甚至還專門從一些出色的軍事指揮員中選拔而來。在行軍打仗中,他們不僅要時時參與部隊的集結、展開、隐蔽、疏散、武器配置、突破口選擇等重要的軍事工作,還要和軍事主官一起進行戰前動員、協調支援火力、安排預備隊、确定主攻方向。可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這些工作卻基本上由軍事主官一個人包辦。政委在作戰時隻是撸起袖子拔出駁殼槍,大叫“同志們給我狠狠打!”“為了勝利,沖啊!”“前進,誰也不能後退!”戰争年代政委的貢獻和作用,并沒有得到真實的展現。

政委權力有多大?徐向前憶:那時政委決定一切,權力大得吓人

【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在指揮戰鬥,軍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從來都是戰鬥在第一線】

三、政委隻會政工而不擅軍事嗎?

不可否認,在我軍戰史中,确實有一些政工主官因為在軍事指揮上出現失誤,或錯誤地幹預了軍事主官的決策,進而釀成悲劇。例如反“五一”大掃蕩中,冀中八分區政委王遠音兩次否決了司令員常德善集中突圍的決定,改為分散突圍,結果遭受了重大損失。但就像前文所述的那樣,我軍政工主官大多和軍事主官一樣,都是在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都是沖鋒戰鬥在最前線。打起仗來,他們同甘共苦、互相協作,久經沙場的他們在血與火的磨砺下,會不懂軍事嗎?

政委權力有多大?徐向前憶:那時政委決定一切,權力大得吓人

葉飛上将是我軍軍政兼優的複合型将領的典型代表

不用舉什麼例子,大家隻要看一看1955年我軍将帥授銜名錄,不難發現:許多以能戰善戰著稱的軍中虎将,如鄧華、陳錫聯、楊勇、王建安、葉飛、楊成武、王震等,都是政工主官出身,或是因機緣巧合由政工主官轉任為軍事主官的。而像蕭華、王平、賴傳珠、蘇振華等以政工工作聞名的“政工将軍”,也都當過軍事指揮員,或是由軍事幹部轉任為政工幹部的。

政委權力有多大?徐向前憶:那時政委決定一切,權力大得吓人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