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作者:第一财經

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中的重要一環。目前,上海已經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人民币國際地位相适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成為各類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産品、金融基礎設施集聚的重要承載地和創新策源地,為建設全球資産管理中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上海向全球資管中心加速邁進的背景下,10月13日,第一财經和中國銀行聯合主辦“2021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來自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銀行、券商、信托等機構的多位境内外專業人士就資管行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讨。

當日,兩份重磅報告《實踐與創新——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研究》和《海外資管機構赴上海投資指南(2021版)》也在論壇上正式釋出。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在開幕緻辭中表示,2025年,上海作為人民币資産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要更加鞏固,全球資産管理中心的系統将會更加成熟,将會更好地滿足國内外投資者資産配置、風險管理的要求。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資管行業發展迎新機遇

目前,全球經濟金融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此背景下,資産管理行業也将迎來新的變革和機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論壇上表示,對于中國來說,目前面臨最大的機遇就是經濟轉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構成了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内容,如今正處于“三新”發展的起步階段,将給中國的經濟結構帶來重大影響,也将給資管行業帶來好的資産,以破除“資産荒”難題。

在李揚看來,有四大領域值得關注,分别是ESG投資、養老産業、鄉村振興以及特殊資産。其中,在養老金融方面,他認為,老齡化問題将是今後最大的挑戰,對于保險機構、公募基金、銀行理财等資管機構而言,未來可搭建養老金融的服務新平台,創新養老金融服務新模式,打造養老金融服務新生态,用數字化經營理念賦能行業。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中國銀行行長劉金則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分享了資管行業面臨的多重機遇。他表示,全球經濟格局重塑和中國金融深化改革為上海資産管理中心建設提供了良好契機和有利環境,持續增長的資産管理業務需求和金融科技發展為資管中心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技術支撐。共同富裕的奮鬥目标為資管中心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對資管行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劉金表示,金融機構必須搶抓機遇,在積極助力上海全球資産管理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實作自身健康發展。一是積極擁抱變革,加快産品創新,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二是加快數字化轉型,強化科技賦能,打造資管行業核心競争力。三是推動行業生态建設,助力完善金融基礎設施。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也提到,在開放背景下,國内資管行業發展将迎來四方面機遇,分别是外資進入會對國内資管行業服務和産品提供有整體提升;境内資管行業會加快國際布局;随着開放加快,全球化資産配置中,被動投資尤其是ETF投資将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工具;開放背景下,上海會成為新一輪的全球資管機構聚集地。

劉逖還稱,未來上交所基金市場的發展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持續推動産品創新,打造更加完整的基金産品鍊;二是持續加強市場培育;三是把ETF機制做得更加有效,更加便捷。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新生态下各類資管機構競合發展

資管行業發展邁入新階段,各類資管機構應如何應對?在論壇上,來自銀行業協會、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基金業協會以及信托業協會的人士分别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副書記、秘書長劉峰表示,大資管時代,各資管機構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态勢,也表現出相對明确的優劣勢。比如,銀行理财在資金、資産、客戶、管道端固收投研、管理風險等方面優勢明顯,但投研能力、投資标的、投資政策方面有待提升。

券商管理在投研能力、業務協調等方面優勢明顯,但産品同質嚴重,對外依賴度較高,公募基金在激勵機制、主動管理等方面優勢明顯,但也存在代銷、依賴高的問題;信托在投資領域、銷售品種等方面優勢明顯,但投資門檻較高,閱聽人客戶群體較小。

“是以各資管機構在追求差異化發展的同時,應秉承競合發展的理念,充分借助資管朋友圈的力量,不斷豐富和完善産品體系,形态和政策。以産品創新和相對收益不斷提升獲客能力,實作可持續高品質發展。”劉峰稱。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賀竹君表示,目前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将近23萬億元,整體保持較快發展勢頭;并且,保險資管機構已經開始嘗試參與到可持續的綠色全球金融體系建設中。

其中,在ESG發展方面,保險資金一方面通過債券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私募基金、産業基金、信托等方式直接參與了能源、環保、水務、房屋等領域綠色項目投資的建設;另一方面,則通過間接投資方式,特别是投資綠色債券等金融産品,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建設。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黃麗萍稱,随着我國居民财富快速增長,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專業化管理的快速發展,包括公募和私募在内的資産管理機構,應當主動作為,積極發展跨市場業務,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為各類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的投資管理服務。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中國信托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蔡概還指出,未來我國的資産管理将主要遵循信托機制,信托公司應繼續積極推動業務轉型,以滿足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在他看來,未來信托公司的融資類信托業務占比将繼續下降,而非融資類信托業務的占比将持續上升,當非融資類信托業務的占比超過融資類信托業務的占比時,信托公司就将迎來第三次的質變,并基本實作受托人的定位和長效發展。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養老金融備受關注

随着人口老齡化日漸突出,養老問題将是未來面臨的一大挑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加強對養老、健康産業的金融服務。在此背景下,業内的共識在于,養老金融是資管行業的又一個藍海。目前,包括銀行、保險、基金等多家機構正積極布局這一領域。

上海全球資産管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業内熱議資管發展新機遇

中國銀行養老金融部總經理田軍稱,中國銀行近年來在養老金金融、養老個人金融、養老産業金融領域積極布局,并且制定了“十四五”養老金融規劃;同時,結合銀發場景的建設,打造金融和非金融的養老服務體系。在他看來,未來第三支柱建設有兩個發展趨勢,一是有延稅政策支援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二是市場化運作的商業養老金融産品及服務。

彙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表示,老百姓理财意識的覺醒為中國養老金的發展帶來重大需求。公募基金自2018年開始推出養老目标基金,目前已推出120隻産品,260萬人參與,規模達800億元,說明養老需求已經被很多老百姓關注到,特别是諸多年輕人。未來,公募基金應進一步豐富産品能力,特别是養老金的FOF産品。

太平洋保險養老産業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魏琳提及,近年來,保險資産管理機構正積極探索“養老金融+養老服務”的解決方案。比如,拿出一部分資金去打通資産和負債端,投資高品質的養老社群,一方面滿足目前老齡化的需求,同時有利于“保險産品+養老服務”的有機結合。

“金融機構主要提供資産、資金,但是解決不了養老服務的資源問題,是以說國家提出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金融機構在這塊将大有作為,特别是保險機構。”魏琳說道。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朱海揚則表示,養老金融最核心的解決要點在于長期投資的反人性和客戶體驗的順人性結合。他認為,第三支柱是真正意義上的長期資金,而且目前的網際網路環境有助于發揮長期資金的特性,即讓投資管理人直達委托人。他同時提及,發展第三支柱還有兩個重心,分别是堅持賬戶制以及資産配置多元化。

除了養老金融外,本次論壇中,來自國内外的資管機構還從多個垂直領域切入,圍繞中國居民家庭财富配置趨勢、如何把握新階段資産配置機會、财富傳承生态與家族信托資産配置新風向、資管科技賦能行業發展、财富管理更新新路徑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讨論,深入解析了行業新動态。可以預見的是,邁入新階段,資管行業将進一步發揮資産管理的積極作用,為建構新發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