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亮晨
音頻版:
文字版:
今天淩晨,荷蘭時隔七年重返國際大賽,以3比2擊敗了烏克蘭,31歲的戴利•布林德在第63分鐘時被換下,下場時以手掩面,流下了熱淚。

很多人以為他是覺得自己發揮得不好,有些沮喪。賽後,他說出流淚的真相:因為埃裡克森,也因為自己。
他是這樣說的:“昨晚發生的埃裡克森心髒驟停的事情對我影響很大,不僅因為埃裡克森是我的好友, 也因為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考慮過不參加今晚的比賽,我不得不在心理上邁出很大的一步。”
2019年底,布林德在歐冠比賽中,同樣是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倒地,賽後被确診為心肌炎。醫生告訴他,最好不要再踢球了,但被他拒絕。他植入了除顫器,經過恢複訓練,頑強地回到了賽場。
但是在2020年8月,布林德再次昏倒在球場。原因是除顫器發生了故障——他又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今晨,布林德是帶着體内除顫器征戰歐洲杯的,距離他在阿賈克斯時的隊友埃裡克森出事隻有不到24小時,他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才能站到這塊球場上。
在他下場時,全場獻上了雷鳴般的掌聲:向一顆勇敢的心緻敬。
回過頭來說埃裡克森。他昨天蘇醒後,也是竭力要求比賽繼續進行。雖然無法披挂上陣,但他還是通過轉播為隊友助威。隊友們也是及時調整了情緒,滿足了他的願望,讓比賽繼續進行。
埃裡克森因為名字諧音的關系,在中文世界有個綽号叫“愛神”,是以昨天很多人說,“愛神”擊敗了“死神”。而戴利•布林德,他的英文姓氏繼承自荷蘭著名球星老布林德,英文直譯過來就是“盲”。
兩個人的名字可以連起來——愛是盲目的,但又是真實而熾烈的。也許不值得頌揚和提倡,不應該被模仿,但當一個人作出這種選擇的時候,仍然值得為之鼓掌。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利物浦的傳奇主帥香克利說過的一句著名的話:“足球不是生死,足球高于生死。”
理論上講,足球當然不可能高于生死,畢竟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但是,香克利的意思其實是,不管命運如何安排,對足球的熱愛,總是能讓人忘我地投入其中,去努力對抗命運的安排,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置生死于度外。
這是一種情緒,也許不是事實,但在一些時刻,卻比任何事實都更為真實,更為有力。(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檔 | 新華社
責編 | 梁勁松